“現代檢測腫瘤的最先進儀器”,這是醫療行業普遍認同的PET/CT的優勢,但由于造價昂貴,檢查費也隨之水漲船高,一次檢查就要上萬甚至一萬多,許多市民對它是“既愛又恨”,而醫院則稱一天最多只有幾個病人,成本回收都需要幾年。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由于價高所求者太少,廣州至少過半PET/CT處于虧本經營狀態。
盡管如此,一些醫院對這種高設備仍然趨之若鶩,有消息透露,今后兩年,廣州將在現有6臺的基礎上再添至少兩臺PET/CT,專家稱這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現狀 1 醫院:每天5-8個病人 近日,李先生胃部疼痛頻繁發作,藥吃了不少,檢查也沒少做,但疼痛卻沒有減輕,醫生建議他去做PET/CT檢查一下,拿到報價單,李先生更憂心了:一次檢查就要一萬多:“好是好啊,可價格也太貴了吧?”
1999年,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購進了華南地區首臺PET/CT,曾經轟動一時。經過幾年的反復研究、論證,去年,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斥資4000多萬元購進一臺PET/CT,作為在檢測腫瘤方面有獨到優勢的儀器,該院借助腫瘤專科醫院的特殊優勢,但在運營了8個月以后,專家透露機器還是“吃不飽”。
該院腫瘤防治中心核醫學科的樊衛主任醫師介紹,從去年7月購進設備至今,雖然已經為1500多個病人進行了檢測,但用于健康查體則不到50例。
他認為“吃不飽”有兩個原因,一是費用高(9800元/次),普通市民經濟條件不許可;另外很多癌癥病人和一些醫務工作者對PET/CT認識不足。“現在一天只能做5-8個病人,5年收回成本有點懸,可想而知其他醫院的狀況。”樊衛介紹,PET/CT屬于“藥物高度依賴型影像設備”,即如果沒有藥物,PET/CT就是一堆廢鐵。
據介紹,PET/CT的檢測原理是利用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情況來判斷腫瘤的活躍程度,從而了解腫瘤的病變情況,PET/CT可以用于腫瘤、心血管等多種疾病的早期發現或發展評估。有研究顯示,30%-40%的腫瘤臨床治療方案因PET/CT的檢測而改變。
有專家認為,所有的影像檢查都不可能達到100%準確,B超、CT、磁共振如此,天價檢查PET/CT亦不例外。PET/CT標榜檢查的準確率高達95%以上,但依然面臨著局限性。
廣州軍區總院PET/CT中心的譚華陶主任解釋,PET/CT通過“捕捉”組織的代謝變化來發現腫瘤或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癥狀,但尷尬的是,炎癥等常常也會表現出與腫瘤一樣的代謝異常,有時,腫瘤竟會“偽裝”得與正常組織一樣正常代謝,此時PET/CT便無法區分,往往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等“誤診”。此外,PET/CT在腦組織和盆腔內不能有效區分腫瘤病灶和正常組織、對體積較小的病灶檢出有一定的困難、對原發性肝癌顯像的陽性率較低。
那么PET/CT的到底貴在哪里呢?樊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藥物的價格在2000-3000之間,機器耗損費、檢查結果的膠片成本、7個工作人員的工資、水電等。“膠片少的有30多張,多的有100多張,光是成本就要上千甚至幾千元。”
“設備的保養成本高達200萬元年。”譚華陶說。
現狀 2 過半PET/CT虧損 從南方醫院在1999年引進PET/CT至今,僅僅7年的時間里,廣州又新增了5臺,而佛山、東莞、深圳又各有一臺,以平均4000萬元計(有的價格更貴),總值高達3億多元!又有多少的患者需要進行這種檢查?它的市場到底有多大?
“廣州一半的PET/CT處于虧損狀態!”廣州軍區總院PET/CT中心的譚華陶主任透露,除了南方醫院經過幾年的經營,基本收回成本,且能產生微利外,其他幾家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他分析,按照這種甲類大型醫療設備8年淘汰計,每個月至少要有60人檢查才能保本,少于60例則是虧本經營,“廣東人的體檢意識還跟不上,大量購進造成資源的浪費,而每月有100例以上病人的PET/CT中心全國不超過10家。”他說。
“能盈利的最多一家!”一位專家大膽預測,他分析,在廣州旁邊的東莞、佛山、深圳均有PET/CT,珠三角一帶的病源就分散了,廣州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患者做PET/CT檢查。
據了解,選擇PET/CT進行健康查體的人極少,目前經營較好的是上海的華山醫院,健康查體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3,“能維持在1/3是比較合適的,但廣州沒有一家能達到這個數。”譚華陶說。他還說,按廣州的PET/CT數量計,每月至少要有1000例病人才能維持成本,但現在根本不可能。
“這代表醫院的整體水平,而且能增加病源。”譚華陶認為這也是醫院爭相購買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做PET/CT檢查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病人出于疾病的需求,醫生從MR、X光、CT等檢查都不能下判斷的時候才要用到PET/CT;另一類是經濟條件許可,希望對身體狀況有全面了解的人。
早在幾年前,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位官員就曾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北京一個城市的PET/CT比全英國都多,而全國現在有60多臺PET/CT,廣東省就占了9臺。從全國范圍看,只有1/3的機構盈利,1/3虧本,剩下的1/3也僅僅是保本。廣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每天5-8個人檢查,已令不少同行眼紅。
揭秘 1 提成每例1000-2000元找病源 廣州某大型體檢中心的主任透露,行內人士普遍認同PET/CT的好處,但就從廣州所擁有的PET/CT來看,是極不合理的,“健康人群不來查,且又不是專門的腫瘤醫院,哪來那么多的病人?”該主任提出疑問。
“現在為了找病源,醫院間互相介紹,開單拿提成,開一單就有1000到2000元入袋,這就是為什么同樣設備但價格卻不相同的原因。”該主任分析。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PET/CT中心的主任陳萍也說,6臺PET/CT集中在廣州已經是飽和狀態了,再購進就是資源的嚴重浪費,“投入過多且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必將導致惡性競爭。”她認為。
“如果不是醫院投資的,設備有公司參與,里面肯定會出問題,商業化運作必將搞亂市場。”廣州某醫院PET/CT中心的負責人說。
“但事實上,大部分醫院沒有遵守原則,即對疾病有懷疑才去做PET/CT,即使不用檢查也可以確診的,醫生也開PET/CT檢查單,濫檢查最終損害的是病人的利益。”有醫生擔心PET/CT大量購進,醫院為了維持成本,濫開檢查單。
揭秘 2 健康查體要靠“常規” “癌癥的病變發生速度極快,就算你1月份去做一次PET/CT沒發現問題,但到了7月份可能已經是晚期了!”廣州某三甲醫院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一般人群還是要依靠傳統的血常規、B超、心電圖、胸透、體格檢查,“這就可以將一個人的軟組織、各個臟器都檢查出來了。”他說。
“影像設備不能作為最終的確診手段,臨床醫生的經驗要占據很大分量。”有體檢中心的主任說。陳萍也提到,雖然PET/CT是由電腦操控的,但對醫生的要求很高,醫生必須具有影像、解剖、核素、計算機、外語、圖像處理及應用等綜合知識才能勝任。
“用CT、MR檢查,配合經驗豐富的醫生,不一定比PET/CT差!”有醫生認為。
專家支招 成立專門的影像機構 “政府對此應該有合理的配置,不能因為醫院有錢就買。”陳萍提出,政府可以按人口或地理范圍調控PET/CT的數量,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
有體檢機構的負責人則提出,政府可以在華南或廣東省范圍內成立一個專門的檢測中心,配置適量的PET/CT,需要檢查的人根據醫生的建議自愿到該中心檢查,醫院間互認該中心的檢查結果,這樣就能避免競爭,政府也能更合理地控制價格,有需要的人都能到那里去檢查。
也有體檢中心的負責人提到,有關部門對設備申請審批的時候,要考核醫院的資質,其中包括醫院是否確實需要,且醫生的水平是否跟得上,“儀器應該是用來輔助醫生確診的,不是用來標榜醫院實力的。”他說。
市民說法 設備雖好但無錢“幫襯” 據了解,PET/CT檢查還沒有納入醫保范圍,因而前來檢查的健康人寥寥無幾。記者就此采訪了20多位市民,多數人表示費用太昂貴,即使檢查最多也只能是幾年一次,“但這樣對檢測腫瘤會有效嗎?”他們反問記者。
但有部分市民認為,先進的設備也代表醫院甚至一個地區的醫療水平,人們不應該反對,只是合理分配資源的權利在政府手上,政府應該有序引導:“作為病人,誰都希望去設備最先進,醫生水平最高的醫院去看病,這不能怪罪醫院爭相引進先進設備。”
廣州PET/CT價格一覽 醫院名稱 全身(元/次) 單個部位(元/次)
廣東省人民醫院 8500 5600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800 6000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8600 5500
廣州軍區總院110006500
武警醫院110006500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9800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