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涂”是什么意思?
現如今大部分理解的是鄭板橋告誡大家遇到煩心事,打個哈哈就過去了,不必斤斤計較,保持平和心態,相信歲月靜好。
真的是這樣么?
難得糊涂是一個漢語成語,指人在該裝糊涂的時候難得糊涂。
為什么要裝糊涂?因為這個人不糊涂?!皳P州八怪”、“詩書畫三絕”鄭板橋豈是個糊涂人?所以他在這四個字下面還有一段話:
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
對鄭板橋來說,做一個清官不難,難的是看到官場黑暗卻無法改變這種局面,這才是痛苦的事情。是不是能裝個“糊涂”,視而不見呢?以他的性格是無法接受的,所以才“難得糊涂”。
“糊涂”有什么難?不學無術、思維混亂、淺薄自大,看到于丹講論語就覺得遇見了學問,看到流浪漢之乎者也就認為這是大師,這個吃了能長命百歲,那個喝了會致癌殺精,一天到晚生活在謠言與謊言之中的人,個個都是糊涂蟲。
這些不學習、不思考的糊涂蟲,從來沒明白過,談什么“難得糊涂”?不過是自我安慰,為自己的糊涂找借口罷了。就好像我們談“放下”,都沒拿起過,談什么“放下”?
“難得糊涂”重點不在“糊涂”,而在“難得”。
看得清楚的明白人,看到世人的無知糊涂卻無可奈何,因此活得痛苦,才會發自內心感慨:“還不如不明白??!” 這并不是真糊涂,不過是想裝糊涂,因為就算指出別人的問題,也無法改變。
“看破不說破”,好像是一種高情商,高智慧。而實際上不過是放棄責任,放棄熱情,放棄憫天憂人的大愛。我知道問題在哪,但是說出來會打人家的臉,所以不說了,任你自生自滅。
“看破不說破”真的好嗎?
這對那些自甘墮落的糊涂蟲來說,自然是留了面子,可對真正想進步的,懂得自我審視的人來說,“看破不說破”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糊涂”。
一個有責任感的明白人,總是希望一切好起來。
讓熱心的人放棄熱心,讓有責任心的人放棄責任,讓滿腔大愛的人變得冷漠,這是“難得”的。
所以板橋先生這四個字寫在當時,是他自己不想和黑暗官場同流合污的一種表達。
至于咱們今天怎么理解,怎么用,取決于我們是不是有社會責任心,也取決于有問題的人的求知態度。
就拿網絡問答中的關于詩方面的提問和回答來舉例。
如果提問者是個滿足于寫爛詩不求進步的糊涂蟲,那就裝糊涂嘛,何必為了我們心中的好去打他們的臉——所以我從來不回復文章評論里的無知杠精。
如果是個認真求問并希望有所進益的人,那就指出問題所在,傾盡我們知道的東西來幫助他快速脫離糊涂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難得糊涂”——所以我會巨細靡遺地回答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提問。
如果我們自己就是那種不熱心、沒有責任心、自私自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是從頭到尾裝糊涂便是了,或者不痛不癢對那些“詩歌”夸上兩句,說不定還能混進圈子,獲得一些利益。
不過那就是真糊涂,配不上“難得糊涂”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