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天氣好,樓下診所“冬病夏治”的宣傳開始了,幾個阿姨聚在一起討論得熱火朝天,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冬病夏治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平時見到最多的是三伏貼,其實對于寒濕、風寒造成的疾病,艾灸才是真正的大招,夏天配上艾灸,簡直就是上天給我們的一次絕佳的療愈時機。
也許對大多數人來講,夏天是很難過的,炎熱的天氣讓人不想在室外多待一秒鐘,離開空調簡直無法生存。但老年人會告訴你,整體吹空調不出汗的感覺是非常難受的,只有讓汗出透了,才能感覺到渾身放松,甚至人會覺得清爽。辦公室的白領,尤其是女孩子,會覺得夏天辦公室空調溫度比較低的時候,自己皮膚發(fā)緊,手腳冰涼,甚至痛經也在夏天更加的嚴重了,常常都是吹著空調喝熱水。
自然界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是萬物生長生存的條件。但當在某個季節(jié)出現(xiàn)了不該出現(xiàn)的氣,就成了邪氣,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fā)生。我們都知道在暖冬的時候,傳染病總是特別多,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氣候異常造成了病毒的繁衍。夏天里的空調冷氣,其實就屬于人造的六淫邪氣了。
正常的情況下,在夏天,人體經絡氣血暢通,皮膚腠理開放,氣血從深層的臟腑走向四肢和體表,而我們體內的寒濕也會隨之通過毛孔或二便派出體外。但有了空調之后,這些寒濕走不出來,或者我們在室外出汗后進入空調的房間,毛孔瞬間縮小,又把寒氣和濕氣堵在了體內,久而久之寒濕狀態(tài)越加嚴重。
很多人都在想,自己從不吃冷飲,也沒有在冬天受凍,到底哪里來的“寒”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寒可能來自于某次我們打開的冰箱,來自于沖澡那瞬間的涼爽,也來自于喝下的一杯冰啤酒。之所以冬病需要夏治,一方面冬天里那些怕冷、關節(jié)疼痛等寒濕造成的疾病,其實是在夏天種下的病因;另一方面,此時施灸,邪氣才最容易透出,事半功倍。
這段時間開始艾灸剛剛好。
艾灸是非常古老的中醫(yī)外治的方法之一,在中醫(yī)六藝中,有砭石,也就是刮痧,針刺,后世所常見的針法,引導,氣功,按蹺,按摩,湯藥和艾灸六種方法。現(xiàn)在我們理解的針灸一般都是針刺,而真正的針灸是針刺和艾灸。在歷代醫(yī)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古人多以灸為主,針為輔,本來是灸重于針的,但是由于以往的灸法方法原始,比如大家熟知的直接灸,也叫化膿灸,疤痕灸等,痛苦比較大,因而使灸法逐漸退居針法之下,到了近些年,艾灸才作為一種保健方法逐漸回到大眾的視野當中。
其實,治療也好,保健也好,艾灸最好的地方在于能夠被大多數百姓學習和掌握,同時安全無害。最后,要跟大家講一下灸條的選擇。
首先我們選擇純艾制成的艾條即可,添加了中藥的艾條一方面不一定適合我們的身體,另一方面可能會改變一些艾熱的性質,對于初學者來說使用純艾最好。
第二關于艾條的新陳。陳,指的是艾葉的存放時間,一般來說存放得當的艾葉,時間越長,越能夠去除新艾的燥氣,制成的艾條顏色深,味道不沖,有些陳皮味,滲透力更強。而新艾條顏色淺,有青艾的味道,火力燥,煙味嗆人。目前的廠家由于存放成本,基本上一年陳艾就不錯了,存放時間長的艾葉一般都制成了精品艾條,價格不便宜,所以某寶上的十年陳,兩塊錢一根的,大家還是慎重購買。如果家中有囤放的艾條,我自己感覺時間長了也會讓火力溫和一些。
第三就是含絨量。艾條用的是艾絨,艾葉反復捶搗,中間的小葉脈會打出艾絨,葉梗和大葉脈則成了雜質過濾。比例越高,捶搗的次數越多,艾絨越純。5:1的意思大概就是5斤艾葉出一斤艾絨。目前國內工藝的極限是35:1左右,30:1以上的艾條可以稱為黃金艾條,一般也會用真正的陳艾制成,價格自然不會很低。看看自己手中有沒有50:1的十年陳?再想想價格,就大概知道真正的品質了。比例越高的艾絨越輕,燒的也越快,艾條手感偏軟。有些很硬的艾條,是參雜了打出來的雜質艾粉,想做多硬都可以。一般家用,建議10:1的就可以了。
最后就是艾條的粗細,市面上有很多水桶一樣的粗艾條,其實前面我們講過了,艾灸是通過點進入我們的身體,所以過粗的艾條我們吸收不了過多的艾熱,平時2-4厘米直徑的都是足夠用的。
最重要的是,夏天艾灸還能起到驅蚊的效果,直接也把蚊香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