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話養生
中國人對二十四節氣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節氣是我國古人數千年與大自然和諧交融醞釀出的智慧,是順應自然的養生之道,是經過時間洗禮淬煉出來的養生美學。
立 春
2019年2月4日
宜:加強運動 養護陽氣
陽氣是生命之本,“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養陽的關鍵在于“動”,如果說冬季要注重封藏,那么春天加強運動、增強體質就是最好不過的了。
雨 水
2019年2月19日
宜:注意保暖 養護脾胃
雨水時節雨量充沛、萬物復蘇,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可謂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個季節氣溫忽高忽低,根據氣溫添減衣物非常重要。初春風大,也容易出現口鼻干燥、皮膚燥癢等癥,補充水果、保護脾胃非常重要。
驚 蟄
2019年3月6日
宜:萬物復蘇 病毒活躍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驚蟄期間桃花和杏花領著萬紫千紅的花兒、蟲兒、草兒一起蓬勃生長,此時細菌病毒也相對活躍,要警惕流感、水痘、帶狀皰疹等疾病。驚蟄期間溫差較大,謹防“倒春寒”。
春 分
2019年3月21日
宜:肝氣疏 情志遂
春分以后晝長夜短,氣溫也逐漸升高。春天萬物復蘇,人體的肝氣也生發調達,變得格外旺盛。此時的情志養生格外重要,要盡量保持喜悅歡暢的心情,使肝氣疏達通暢,避免“火冒三丈”等情志不遂。

清 明
2019年4月5日
宜:調陰陽 防過敏
清明前后,是品嘗明前茶的季節。清明茶有養肝清目,化痰除煩渴、清腦提神的功效。而且飲茶對抗癌、降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衰老等都有一定作用。

谷 雨
2019年4月20日
宜:健脾氣 和胃氣
谷雨節氣以后,降雨慢慢增多,雨量大濕氣重,人體容易受濕邪的侵襲,出現頭重如裹、身體困乏等癥狀,而且濕邪也容易傷害脾胃,使人胃口不佳。此時宜多食用山藥、薏米等健脾祛濕的養生之物。

立 夏
2019年5月6日
忌:貪涼淋雨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此時起濕氣更加明顯。正所謂“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抵抗力較差的人群更加容易發生濕疹等病。對付濕邪最好的方法就是熱水泡腳,可健脾除濕、通經利水。

小 滿
2019年5月21日
宜:小得盈滿,自在歡喜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小得盈滿”才最具詩意和哲理。人生不會事事盡如人意,有點不足,有點遺憾,才能心存歡喜和期待。

芒 種
2019年5月21日
宜: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芒種,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黃帝內經》云:“夜臥早起,無厭于日”,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白天別犯懶,同時中午最好能休息30分鐘,養精蓄銳。

夏 至
2019年6月21日
宜:提高免疫
夏至天氣炎熱,陰氣開始生長,陰陽交替,人體易患各種疾病。此時溫度較高,人體內水分大量流失,一定要注意補水。

小 暑
2019年7月7日
宜:調息凈心,冰雪在心
小暑,極端炎熱的天氣開始襲來。《黃帝內經》倡導此時“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夏季的炎熱易使人產生焦躁的情緒,焦躁和情緒波動易致使血壓忽然升高,心靜格外重要。

大 暑
2019年7月23日
宜:心情澄凈,脾胃調和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正在三伏天中,人容易因為溫度高而心浮氣躁,因為天氣對于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非常的明顯,唐代白居易詩中有云: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同時,此時節切勿貪涼飲冷,傷害脾胃之氣。

立 秋
2019年8月8日
宜:清熱潤燥,理氣健脾
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季炎熱、傷津耗氣,人在整個夏季都懶洋洋的。秋季對于身體來說更像是一個補充和重啟,首先應該調理的就是脾胃。脾胃是人氣血生化之源,源頭充盈疏達,整個身體才有活力,此時最適合喝點小米粥,小米是養生第一品,補氣養血最好不過。

處 暑
2019年8月23日
宜:通體舒泰
處暑節氣天氣雖然仍然炎熱,但是秋意已經開始潛伏欲發了,溫度涼熱交替出現,秋燥初具端倪。容易秋天口舌干燥的人群現在已經可以開始調養起來了,滋陰潤燥的梨水、百合銀耳粥都是佳品。

白 露
2019年9月8日
宜:心情舒暢
白露節氣如其名,清晨,可見晶瑩剔透的潤澤露珠掛在花草葉脈上,甚是美麗。秋高氣爽,“花粉熱”高發,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高發。

秋 分
2019年9月23日
陰氣漸重,露凝為白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從秋分開始,天氣一天比一天變冷。很多人不適應秋季的干燥,呼吸系統和皮膚都會多少出現小問題,而季節的交替變化更是需要強健的身體去適應。

寒 露
2019年10月8日
暮愁衣單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此時深秋以至、紅葉含情,養生一定要重視防寒保暖。風起葉落,不免有傷懷之感,要注意調節情志。

霜 降
2019年10月24日
燥邪傷肺
補冬不如補霜降,這一冬天身體的底子要在霜降打好。深秋時節燥邪最容易傷肺,肺是嬌臟,最容易受燥邪傷害,此時白果、梨和蘿卜都是不錯的選擇。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也是民間的講究。

立 冬
2019年11月8日
宜:養精蓄銳
立冬是一個重要的養生節氣,冬天萬物休養生息,以備次年春暖花開時復蘇。立冬補冬,立冬時節多吃羊肉、魚肉等溫補之品,十分滋補。

小 雪
2019年11月22日
宜:養好神氣,補腎御寒
小雪節氣開始,寒冷就真的襲來了,此時保暖非常重要,而重中之重的則是頭部保暖,因為頭為諸陽之會,最不能受到風寒,因此趕緊備一頂暖暖的帽子才是養傷的上策。

大 雪
2019年12月7日
宜:秋冬養陰
自古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大雪節氣開始,萬物封藏,此時正是養陰滋補的好時節。在飲食上應多食羊肉、菠菜、山藥等食品,此時的時令菜是大白菜,維生素C和粗纖維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冬 至
2019年12月7日
宜:新的循環,大吉之日
從冬至這天氣,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長,人體的陽氣也跟著一起生發起來,是一個新循環的開始,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天仍寒,腎氣不足的人需要注意溫補腎氣,可以多食黑豆、黑芝麻等補腎的食品。

小 寒
2020年1月5日
宜: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小寒冷過大寒,此時陰邪很盛,尤其是子時(23:00-1:00)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早睡可以起到養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大 寒
2020年1月20日
宜:養陰養陽,減咸增苦
大寒節氣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保持一定的熱量。
節氣的智慧
藏在老年人對泛黃日歷的眷念中
它是立冬的餃子
是立夏的西瓜
它在年輪中不斷發酵
守護日月更替 歲月流轉
春節的第一天
人衛健康為您匯總24節氣的養生要點
望您2019年的每一天
享受自然的恩澤
平靜喜悅
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