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進教程::..
三、立體栽培
為了充分利用溫室和大棚的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將無土栽培設計成立體栽培的形式,這對于提高單位面積作物的產量有一定的好處,但由于立體栽培的投資遠較平面的單層栽培來得大,而且在管理上也不太方便,在每層作物之間存在著互相遮蔭的問題,所以在大規模生產上應用得不太多。立體栽培可用基質培的形式,也可用水培的形式,在此我們一并介紹,不再分開闡述。現介紹幾種主要的立體栽培形式。
(一) 立柱式立體栽培
1.供液主管 2.柱中供液管 3.立柱
4.基質 5.定植孔 6.噴液小孔
7.滲出多余營養液的小孔 8.硬質塑料板
圖6-20 立柱式栽培示意圖
用直徑20~25 cm的硬質塑料管作為栽培柱(也可用水泥預制的),在管壁上鉆出φ5cm的圓孔作為定植孔,每一周長等分鉆出5個孔,柱上大約每30~40cm種植一層作物,柱上的栽培孔可呈梅花狀分布。每條栽培柱長度為2.2~2.5m左右,視溫室或大棚的高度和管理的方便而定。在柱的一端用一塊鉆有小孔(φ2mm)的硬塑料板封住,這些小孔可讓多余的營養液流出。在栽培柱中間放入一條管壁上鉆有小孔(φ1~2 mm)、直徑為25 mm的塑料管作為供液管,然后把栽培柱放在一個可盛裝多余營養液的盛液槽中,并把栽培柱中央的供液管與供液系統的供液管道相連接。種植作物時把在穴盤或育苗杯中育好的小苗插入每個定植孔中即可。
還有一種形式的立柱式栽培是在栽培柱的種植位置做成栽培杯的凸出,在栽培柱中盛滿基質,而作物就種植在栽培杯中,營養液以滴灌的形式從栽培柱的上方流入(圖6-21)。
圖6-21 具有栽培杯的立柱式栽培
圖6-22 疊層式立體栽培種植盆示意圖
現在在國內還有一種采用疊層式的柱狀栽培方法。它是由塑料壓制成型、五角形梅花狀的種植盆疊起來的(圖6-22)。種植盆深度約為12~15 cm,在盆的中部有一個直徑為5cm的小孔,用以插入固定桿用的。盆底有一些小孔,讓多余的營養液流到底層或排走。使用時先在放置種植盆的位置插入一條鋼筋或水管作為固定桿,然后在種植盆中放入基質,再把種植盆的中央對準固定桿插入,這樣可疊放8~10層甚至更多的種植盆,每層種植盆凸出的位置要相互錯開,把植株種植在凸出的位置即可。然后把滴灌系統的每一條滴灌毛管插在種植盆凸出位置的基質中進行供液,這種形式的立體栽培在山東、廣東、上海等地有小面積的使用,但成本很高,每畝地單是種植盆的投資就要4~5萬元之多。
(二) 吊袋式立體栽培
1.供液管 2.掛鉤 3.扎緊的袋口 4.滴灌
5.種植袋 6.作物 7.排液口 8.基質
圖6-23 吊袋式立體栽培示意圖
這種立體栽培以結實牢固的厚塑料薄膜袋或塑料編織袋裝上基質作為種植袋(圖6-23),然后把袋口扎緊后吊在溫室或大棚的掛鉤上,在種植袋上按一定的間距打孔,把幼苗插入這些孔中定植,把架設在種植袋掛鉤上方的滴灌毛管引入2~3條到每個種植袋的基質中以供水供肥,并在種植袋的底部打一些小孔,讓多余的營養液流出來并盛接到一個盆中。在溫室中吊種植袋的間距為80cm,行距為120cm。這種形式的立體栽培選用的基質不能過于細密,否則營養液流到下部的時間較長,而且供液量也應較多,寧可讓較多的營養液流到回收盆中,才可避免由于上部供應水分和養分較多而及時,下部供應較少而不及時所出現的上部植株長得較好,而下部植株生長較差的情況。
(下一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