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oney.msn.com.cn/story/20140429/08031685186.shtml
由于中國人的財務獨立觀念不強,生活中常常會出現成年子女替年邁父母管理退休金等存款,或者中年父母替剛成年的子女管理工資等存款的情況,可一旦兩代人之間對于錢財的使用權和歸屬權產生糾紛的話,該如何解決呢?
“85后”朱曉菲(化名)老家在安徽,還在上小學時就跟隨外出打工的父母來到上海生活,然而一場交通事故過早奪走了朱曉菲父親的生命,以至于在漫長的成 長歲月里,朱曉菲一直和媽媽相依為命,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對媽媽言聽計從。無論是上大學時拿到的獎學金還是工作后的工資和各種獎金,朱曉菲都應媽媽 的要求,十分“孝順”地交給媽媽代為保管。媽媽的理由是:怕朱曉菲年輕不懂事亂花錢,不如由她保管,將這筆錢存著今后結婚用。為證明自己沒有故意占用女兒 財產的意思,小菲媽媽一直都把女兒交給她的錢存在女兒名下的賬戶里。
選婿引發母女矛盾
由于平時母女倆都省吃儉用,加上小菲工作后的收入也不斷提高,工作6年來,小菲名下的存款已經達到了22萬元。此時,母女倆卻在這筆存款的使用權上發生了爭執。
原來3年前朱曉菲經朋友介紹,和同為安徽老鄉的年輕人蔣平 (化名)談起了戀愛,隨后兩人的關系迅速升溫,直到2012年年初,兩人決定向雙方父母公布這段感情,并希望將結婚大事提上議事日程。然而小菲沒想到的 是,媽媽卻對自己帶回家的這個男友不太滿意。一方面和其他父母一樣,媽媽嫌蔣平收入太少,沒房沒車,怕女兒今后跟著他會受苦。另一方面,從言談中,小菲媽 媽覺得蔣平說起話來,流里流氣,大話連篇,給人眼高手低、不足信任的感覺,怕女兒因為年輕被他一時的花言巧語所蒙騙了,因此不同意這門婚事。
然而早已對媽媽的嚴厲管束心生不滿的朱曉菲也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說什么也要和蔣平結婚。兩人為了這事吵了好幾次,小菲媽媽甚至放出狠話:你要是和蔣平結婚,今后就不要認我這個媽了!
倔強的小菲卻無視媽媽的警告,還在2012年11月偷偷拿著戶口本和蔣平登記結婚了,并且向媽媽討要自己的22萬余元存款,用以籌備婚禮。
得知這一消息后,小菲媽媽可氣壞了,她一邊聲稱這筆錢已經被自己花完了,一邊迅速把女兒賬戶中的22萬余元的存款悉數取走,想用經濟手段來迫使女兒回 頭。此舉卻讓已經身為朱曉菲丈夫的蔣平十分氣憤,在一次與朱曉菲一起上門討要存款的過程中,由于雙方激烈爭吵,沖動之下,蔣平還出手將丈母娘推倒在地。小 兩口和丈母娘的關系也因此徹底破裂。
法院要求母親返還
事已至此,朱曉菲只能將媽媽告上法院,要求媽媽返還這筆存款。
庭審中,朱曉菲出示了銀行資金流水賬單,以證明母親在最近幾個月里將自己賬戶下的資金悉數轉移。同時她還表示,為報答養育之恩,自愿給付媽媽5萬元,但要求返還17萬余元。
媽媽則辯稱,22萬余元中包含了小時候親戚給朱曉菲的壓歲錢、自己的退休工資結余、朱曉菲每月交出的生活費、保險合同到期給付金及自己為朱曉菲交納的壽險保費等。因此,22萬余元混合了自己和朱曉菲的收入,且其中屬于朱曉菲的款項,朱曉菲也已贈予了自己。
此外,小菲媽媽還在庭上哭訴了朱曉菲丈夫將自己打傷的經過,表示朱曉菲贈予自己的那部分欠款也已用于購買冬蟲夏草、助聽器、醫療費用等開銷上了。
法院審理后認為,根據我國銀行存款實名制的規定,如無相反證據,銀行存款的登記戶名一般即為該存款的所有權人。朱曉菲的銀行存款,均登記在朱曉菲名下, 因此這些存款應視為朱曉菲的個人財產。媽媽雖認為系爭錢款中包括其退休工資結余和朱曉菲所交生活費的累積,但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明,對此法院不予采信。
至于小菲媽媽提出的因朱曉菲丈夫將其打傷而將其存款取走用以補償的說法,法院認為這屬于另一起民事糾紛,小菲媽媽可以通過另外提起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而不能因此擅自取走朱曉菲的存款。因此法院最終判決小菲媽媽應返還朱曉菲17萬余元。
老母存款被偷梁換柱
退休多年的秦華(化名)也遭遇了朱曉菲相似的遭遇,只不過受害人的身份從女兒變成了母親。秦華多年來省吃儉用才積攢了8萬多元養老錢,然而一次當她準備 取錢急用時,卻意外發現工資卡早已被女兒王雯婕(化名)和前女婿調包,自己工資卡上的存款只剩下了幾千元。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 5年前退休時,秦華原工作單位為她辦理了專門用于發放退休工資的銀行卡,每月發放2000多元退休工資。因不熟悉銀行業務,她在開設退休工資卡時讓女兒陪 同辦理,并由女兒設置了密碼。女兒趁她不注意,與女婿將戶名為女婿的銀行卡與秦華的銀行卡調換,并在隨后的4年多時間里,拿著母親的銀行卡多次到銀行 ATM機取現,致使她損失8萬多元!
直到去年10月,當秦華準備將積攢多年的8萬余元存款取出急用時,才發現工資卡早已被調包。雖然女兒與女婿現在已經離婚,但大部分取現發生在兩人婚姻存關系存續期間,即女兒的債務也是兩人的共同債務,因此秦華便將女兒和前女婿一起告上法庭,要求兩人共同返還所有款項。
庭審中,王雯婕承認調換了母親的工資卡,并在3年內數十次刷卡、取現,取走了母親的存款8萬余元。這筆錢主要用于給兒子買日用品和還信用卡消費,前夫對 此完全不知情,她愿意個人償還全部款項。前女婿也稱,他不清楚前妻拿走前岳母銀行卡的事,前妻刷卡、取出的錢都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其對此毫不知情,不 應承擔責任。
法院審理后認為,王雯婕在未經母親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占有其銀行卡并取現、刷卡,應該償還。從欠款被侵占和使用的時間看, 有7萬多元發生在她與前夫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趙先生雖稱不知情,但是又承認這些錢主要用于給孩子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及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王雯婕、趙先生夫妻 關系存續期間的7萬余元視為夫妻共同債務。因雙方離婚時并未約定這筆債務如何償還,法院認為二人應各償還一半。最后判決王雯婕向秦華返還4萬余元,趙先生 向秦華返還3萬余元。
理財金手指:親母女,明算賬
由 于中國人的家庭關系中,原生家庭的親子關系往往顯得非常重要,以至于經常會出現財務上的混合或代管,不管是成年子女替年邁父母管理退休金等存款還是中年父 母替剛成年的子女管理工資等存款,是非常常見的。然而從法律上說,子女一旦成年后,與父母之間就形成了相互獨立的經濟關系,盡管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 這絕非父母可以名正言順代管甚至霸占子女財產的理由。成年人所獲得的財產該如何支配,完全應該由他本人的意愿決定,其他人無權干涉。
不 過一旦遇到上述情況,具體情況的處理方式還不一樣。由于老年父母屬于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社會弱勢群體,若養老金等財產被子女侵占,一般都屬于子女惡意“啃 老”,應盡快訴諸法律武器進行維權。而父母侵占子女財產的,在現實生活中,大多并非惡意侵占子女財產,而是希望以自身意志來決定子女財產的使用。因此如果 遇到這種情況,子女應盡可能與父母進行溝通,在資金使用問題上獲得父母理解,同時也好好想想父母的建議是否在理,以避免自身財產出現不必要的損失。
而為了避免類似矛盾,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的財產自己管好,避免兩代人的財產“打統賬”。平時要把銀行卡等重要物品處于自己的直接監管之下,自己設定密碼并定期更換。如果可能的話,避免把資產集中于同一張銀行卡的儲蓄賬戶上,可以將資產配置在定期存款、國債、貨幣基金、股票基金、保險等不同投資產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