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人的放縱是本能,自律才是修行,短時間讓你快樂的東西,一定能讓你感到痛苦。
??01
羅素認為,人的放縱是一種本能,而自律則需要修行,這種觀點在現實生活中非常普遍,很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感體驗。
當我們面對一些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時,往往很容易沉迷其中,從而忽略了它的負面影響。
比如,過度地吃垃圾食品、打游戲、刷社交媒體等,這些活動可能會讓我們短時間內感到滿足,但長期來看卻會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又比如,堅持鍛煉、讀書、學習新技能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還可以拓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
當我們在面臨選擇時,應該更加注重長遠利益,而不是被短期的快樂所誘惑,只有通過自律,才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堅定和自信地前行。
??02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羅素的名言涉及到了,人類的動機和行為控制的問題。
首先,人的放縱可以看作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它來源于人的生物性,即對于快樂和滿足的追求。
這種追求短時間內的快樂和滿足,是由于人的大腦中的獎賞機制在起作用,當我們做出某些行為時,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使人感受到快樂和滿足。
然而這種短期的快樂和滿足,往往會導致長期的痛苦和不良后果,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
其次,與放縱相反,自律則是一種對于行為的控制和調整,它需要人們去抵制短期的快樂和滿足,而去追求長期的收益和滿足。
這種長期的收益和滿足,來自于個人成長、健康、學業或職業等方面的成就。
??03
該如何實現自律呢?
一,設定明確的目標
沒有目標就沒有明確的方向,這會讓我們的行動變得混亂而無序。
因此,要設定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但一定要具體、明確。比如,如果你想養成每天早起的習慣,那你的目標可以是“每天早上6點起床”。
二,制定計劃
目標設定之后,需要制定一個具體的計劃來實現這個目標,計劃可以讓我們的行動有步驟、有次序地進行,而不是無頭蒼蠅一樣亂撞。
還是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你可以制定一個計劃,如“每天晚上10點睡覺,早上6點起床,每天堅持30分鐘的有氧運動”。
三,自我獎勵
當完成一個目標或實現一個計劃時,適當的自我獎勵,可以激勵我們繼續前進。
這種獎勵可以是物質的,如買一件心儀的衣服、吃一頓美食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如給自己一個贊許、寫一篇日記記錄自己的成長等。
這些獎勵,可以使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激發繼續努力的動力。
四,訓練自我控制力
自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實現的,它需要長期的實踐和訓練,這種訓練可以通過一些自我控制力的訓練來實現,例如通過冥想、瑜伽等,來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和自我控制力。
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學的自我控制方法,例如“21天法則”、“心理暗示”等來幫助自己,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04
在心理學中,自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自我調節機制,它可以幫助人們控制自己的行為,抵制短期的誘惑,以實現長期的收益和目標。
這種自我調節機制,涉及到自我意識、認知過程、目標設定、自我激勵等方面。
羅素的名言提醒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被短期的快樂所迷惑,要堅持自律,選擇更加健康、有益的方式,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加持久,與深層次的滿足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