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穆爾曾說:
“一個人為尋求他所需要的東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與家有著密不可分的羈絆。
在一個家庭中出生并成長,然后離開這個家,組建新的家,周而復始,往來循環(huán)。
家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其中成員的人生軌跡,而每個成員的發(fā)展,也會反作用于家庭。
常聽人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而若想要家庭長久和睦,三觀相合與相互理解并非關鍵所在,而是要做到這3點。
01
小事不爭對錯
楊絳先生在自傳《我們仨》中,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件與丈夫錢鐘書的小事:
在出國的輪船上,兩人因為一個法文的讀音,發(fā)生了歧義與爭吵。
楊絳認為丈夫的發(fā)音不準確,帶了鄉(xiāng)音,而錢鐘書則并不認可,并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
而楊絳也沒有讓步,也爭鋒相對地唇槍舌劍,后來在一位法國人的裁定下,證明了楊絳是正確的。
可楊絳雖然贏了爭論,卻全無贏獲勝的喜悅,反而覺得無趣,非常不開心。
有人說:“善忘,是家庭中最大的美德。”
的確如此,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之下,就算再相敬如賓,也難免會有磕碰爭吵。
凡事太過較真,一定要爭個高下對錯,縱使最后在嘴仗上大獲全勝,彼此的感情也會因此而一敗涂地。
有太多的人,喜歡與家人在小事上錙銖必較,仗著彼此關系的親密,肆無忌憚?chuàng)]霍感情。
在一次次的拉鋸戰(zhàn)中,所有的深情厚誼跟著慢慢消耗,最后積怨成疾,彼此心生厭惡。
正如屠格涅夫所說:
“家庭的煩惱,多半源自喋喋不休的爭吵,而爭吵的內(nèi)容,多半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家人之間,完全不必自尋煩惱,在小事上不計較、不挑剔,家庭矛盾就會減少許多。
能進一家門,本就是莫大的緣分,切不要小題大做,傷了真情得不償失。
02
大事有商有量
韋伯曾說:“溝通是一門全方位的藝術,它能將你的所思與所想,有效的表達出來。”
就算是最親近的家人,也會因為想法和觀念的差異,進而產(chǎn)生較大的分歧。
意見相悖并不可怕,相比而言,有了問題不去商量溝通,對此聽之任之更容易加劇矛盾。
特別是有關家中的重大事宜,需要及時有效的交流,才能匯集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若是一意孤行,專橫跋扈地去搞一言堂,或是完全不顧及其他人的想法,只會讓每個人都心生怨念。
在微博上,就有一名網(wǎng)友吐槽自己的丈夫,做事從不與自己商量:
兩人結婚十余年,丈夫一直都習慣了大男子主義,家中的大事小事全由他一個人做主。
有朋友找他借錢,為了凸顯自己的豪爽仗義,他當場就向?qū)Ψ睫D了錢,自己甚至全不知情。
當初自己嫁給丈夫時陪嫁的沙發(fā),也在換了新的以后,未經(jīng)自己允許便送給了婆家的親戚。
兩人因此經(jīng)常鬧得雞飛狗跳,可丈夫依舊是死性不改,不斷傷害自己的自尊和感情。
正如泰戈爾所說:“太過自我的人,生活的世界也很小,只能裝得下他自己。”
在家庭之中,應該少說一些“我”,多說一些“我們”。
大事上懂得交流,一起避開風險和陷阱,坦誠溝通,才讓感情升華,讓家庭興旺。
03
往事看淡遺忘
相信每個人都曾聽到過類似這樣的話:
“當年我如何如何”、“過去你怎樣怎樣”、“你怎么總是不長記性?”
家人之間,彼此太過熟悉,每次到了吵架的時候,總是喜歡細數(shù)對方的過錯。
似乎將對方的“罪狀”一一羅列,自己便占據(jù)了道德的高地和爭論的上峰。
殊不知,正是因為這樣不管不顧地數(shù)落,才讓彼此的怨恨更加難以調(diào)和。
舊的傷疤還未痊愈,新的傷痕卻在不斷地累計,長久的藏怒宿怨讓彼此都心力交瘁。
在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鐘曉芹和陳嶼,原本也是一對甜蜜恩愛的夫妻。
但由于兩人說話都有些“毒舌”,特別喜歡翻舊賬,推卸自己的責任,數(shù)落對方的不是。
所以,當一方稍有抱怨,另一方便開始沒完沒了的吐槽,進而開始無休止的互相傷害。
特別是在兩人都情緒低落的時候,本就沒有甜言蜜語,還話趕著話越說越上頭。
本來彼此都不在意的一些陳年往事,成了如今傷人的利器,憑空滋生了誤會與矛盾。
很認同作家莫言的一句話:
“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舊賬。”
日子過得是現(xiàn)在,感情經(jīng)營的是未來,糟心的往事才會儲存在過去。
不要總是將往事掛在嘴邊,那只會成為彼此感情的負擔,放下來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遠。
《禮記》中有言:“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友愛,是家庭最大的福報。
人生兜兜轉轉一圈,誰都走不出家庭這個圈,家就是一個人全部的世界。
我們在家庭中,完成自己的蛻變;也在家庭里,享受到世間最珍貴的情感。
這份無價的愛,需要我們用心去領悟;這份沉甸甸的情,護我們坦蕩勇敢。
余生,想著和相愛的人攜手共進,就足以讓現(xiàn)在的我們欣慰奮然。
往后余生,你我都能把自己的家經(jīng)營好,把這瑣碎的光陰過得幸福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