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家務,容易得“手癬”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手部皮膚變得干燥,還起皮、脫屑、皸裂,常常覺得癢,越癢越想撓,好好的一雙手,都被撓爛了。
尤其是現(xiàn)在已經入夏了,夏季濕熱,很多皮膚問題常常在夏季復發(fā)或加重,尤以各種癬類問題為多。手癬就是一種發(fā)生在手部的淺部真菌病,也稱“鵝掌風”,因手掌皮膚粗糙干裂似鵝掌而得名。
經常做家務,容易得“手癬”
一般來說,手癬多見于青中年婦女,她們通常是家中做家務的“主力軍”,因為雙手長時間的浸水或者因摩擦受傷后接觸到了化學洗滌劑等原因,容易招來這種難纏的皮膚問題。
比如我們洗碗時常常會使用洗潔精,洗潔精中的化學成分在去除油污的同時,會從皮膚中吸取水分,讓手變得干燥、敏感、脆弱,使手部皮膚失去保護,導致手掌皮膚受到了癬菌的感染,嚴重的還會延伸到手背。
《外科正宗》中記載:“鵝掌風由足陽明胃經火熱,血燥,外受寒涼所凝,致皮枯槁……初起紫斑白點,久則皮膚枯厚,破裂不已?!?/strong>鵝掌風的形成大多是由外感濕熱之毒,蘊結皮膚,或由相互接觸,毒邪相染而成,比如一些人的手癬,就是被足癬傳染的。
足癬就是大家所說的“腳氣”、“香港腳”,約20%足癬患者同時患有手癬——原因也不難猜,因為足癬會導致腳部皮膚瘙癢,讓人忍不住用手去撓,如果經常用手搔抓患處,腳上的真菌自然容易傳染到手上,引起手癬。
得了手足癬,該如何是好
一般的癬不會危及生命,但具有傳染性,即可自身傳染又可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共同生活的家人,所以得了手足癬的人,與家人相處要十分注意。
還有,手足癬常伴有瘙癢,如果在公共場合一直撓自己的“病手”、“病腳”,這畫面也是十分不雅。
那么,對付手足癬有什么好辦法呢?
先用溫水洗凈雙手雙腳,然后直接艾灸阿是穴(即患處)。
艾灸直接作用于皮損表面,可使患處受熱,既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又可燒灼其局部肌膚表層,起到局部殺滅真菌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如果是手癬,還要艾灸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在中醫(yī)看來,治癬為末,養(yǎng)血為本,艾灸這三個穴位可以養(yǎng)血、止癢。
如果是足癬,則要加灸公孫穴、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穴。中醫(yī)說脾氣足,水濕運,多灸這幾個穴位能夠增強自身免疫力,也就是中醫(yī)里的“正氣”,都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體內正氣足了,濕熱之毒得以排出,腳氣自然能得到緩解。
艾灸調理期間,日常飲食要多加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以清淡、營養(yǎng)均衡為主,同時做好注意個人衛(wèi)生,別人的鞋子一定不能穿,在家時也不要隨意穿他人鞋襪,不要與他人共用洗腳盆、毛巾等,衣物、鞋襪等都要分開清洗。
手癬患者還要避免使用刺激性比較強烈的香皂,盡量避免接觸化學物品,比如說洗潔精、潔廁劑等,做家務時記得戴上手套。
之前我們在“艾灰妙用”這篇文章(回顧文章請點此鏈接:《艾灰是寶,千萬別扔!改善腳氣、消炎止血、除味吸濕它都行!》)中提到過,湖北衛(wèi)視《生活幫》欄目請了兩位患有腳氣的志愿者,用兌水后的艾灰每天涂抹患處,堅持一周后發(fā)現(xiàn),兩位患者的腳氣問題都得到了明顯緩解。
這是由于艾灰具有很好的殺菌、消毒、消炎等作用,剛好可以用來改善手足癬。所以,我們艾灸之后剩下來的艾灰千萬別扔掉!用個小罐子搜集起來,平時可以在患處涂抹艾灰,能夠止癢、消炎。
患有足癬的人,通常腳比較容易出汗,建議在要穿的鞋子里面,放上用小布袋裝好的艾灰,能起到吸濕的作用,對改善足癬也有幫助。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李劉坤醫(yī)師介紹了一種對付水皰型手足癬的外用法:取土槿皮20克、雄黃12克,加陳醋300毫升,浸泡1周后,以藥醋搽患處,每日3~4次。
土槿皮外用有殺蟲止癢作用,雄黃外用也有較強的解毒消腫、殺蟲止癢作用,二者合用能改善水皰型手足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