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中國就有“衣冠之國”之稱
千百年來
帽子
總跟權力和地位聯系在一起
影響最為深遠的
非烏紗帽莫屬
……
寶藏名稱:展腳幞[fú]頭
年 代:宋代
館藏單位:泰州博物館
級 別:館藏珍品
1999年,泰州市一職中工地上發現了宋蔣師益墓。這個展腳幞頭,就是從這個墓里出土的。
幞頭高21厘米,通長120厘米。幞頭表面是羅紗,外髹[xiū]是黑漆,里面紗紋清晰,不見漆痕,在幞頭兩片羅紗交接處未見漆痕,比較硬挺。展腳用粗銅絲制作骨架,上面纏的是網狀細銅絲。
幞頭
幞頭是古代的一種帽子。因為戴著方便,又富于變化,唐代開始盛行。宋代時,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凡男子皆戴,只是材料不同。北宋初期,幞頭的兩腳遠比過去長,因幞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也稱“烏紗”,也就有了“烏紗帽”的稱呼。
泰州市博物館館長 解立新
展腳幞頭形象可見于宋代壁畫和雕塑,但是實物極少。宋蔣師益墓志銘記載,蔣師益是一貢士,沒有官職記載。根據江西樂平宋代壁畫墓中人物尺寸推算,這頂幞頭的尺寸和實物相仿,可能是實用品。雖然這件展腳幞頭還沒有評級,但文物價值依然很高,是難得的珍品。
歷 史 傳 說
長翅怪帽是趙匡胤發明的?
大家有沒覺得,展腳幞頭跟趙匡胤的冠帽很像?傳說,這種怪帽子,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發明的。
趙匡胤是武將出身,手下有一幫出生入死的兄弟。 等到他做了皇帝,兄弟們也個個加官進爵。不過,這些平時隨便慣了的戰友兄弟,一直沒從過去的角色中轉換過來,上朝時沒規矩,經常交頭接耳。趙匡胤很不爽,卻又礙于情面,不好發作。于是,他設計出這種新型官帽,在烏紗帽的后面加了一對又硬又平的長翅,每邊都伸出去半米。
在大臣們看來,這帽子簡直就是個怪物,稍微一動就晃晃悠悠,既不好看又不方便。戴上它,別說交頭接耳,就是想挨近點,都有被啪啪打臉的風險。從此,朝堂上再也沒有不守規矩的現象。
知道
多些
幞頭的演變史
幞頭是由華夏民間的包頭布逐步演變成的。它的款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款式。這個過程,經歷了上千年。
商周
夏男子二十而冠,要行冠禮戴冠帽,起初稱為“帕頭”。
唐代
唐代的冠帽始稱為幞,是當時男子的普遍服飾。幞頭所垂兩腳形狀或圓或闊,被稱為翹腳幞頭。
五代
翹腳幞頭廣泛流行,兩腳漸變平直。
宋代
宋代的幞頭,身份不同,式樣也不同?;实刍蚬倭诺恼鼓_幞頭、兩腳向兩側平直伸長,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則多戴無腳幞頭。
明代
到了明代,巾帽變得種類繁多。官服冠帽,傳承唐宋卻更加華麗,一般巾帽則兼宋元的風格,簡約實用。
清代
到了明末清初,冠帽被滿式冠帽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