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朝的皇帝大都喜歡養象。明武宗不僅喜歡養象,更喜歡養虎。而明熹宗更寵愛小貓。因此明朝的宮廷飼養動物的規模之大是歷史上罕見的。其中,象、貓、虎、豹、狐貍等動物應有盡有。這也讓飼養這些動物的地方產生了一些奇特的名字,比如宣武門的西側是象房,東側就是喂鷹胡同。這樣的地名后來雖然有改動但大多只改其字未改其音,喂鷹胡同曾改成未英胡同。清朝入關后這些飼養動物的地方有改動,但也有未改動之處。在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就有一只老虎越過宣武門城墻跳入附近的一座公爺府第。就在這只老虎跳入公爺府第之后的第三個月,這家主人身敗名裂,家破人亡。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所熟知的一等公爵、大將軍年羹堯。就在年羹堯死后260多年,我們仍能在北京西城尋找到他的十二世孫女的足跡。往事已成云煙,但回憶過往仍讓人唏噓不已。
明武宗
一直有人以為年羹堯是武將出身,沒什么文化水平,只會統兵作戰。其實不然,年羹堯可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進士,更讓人羨慕的是當時他才21歲。在清朝,全國三年一次的殿試,每次錄取的進士在二百到三百名之間,能考中進士已是眾多科舉士子一生的追求,而能在二十一歲考中進士,在清朝268年的長河中,可謂是鳳毛麟角。但21歲的年羹堯就做到了,可見年羹堯從小必定是既聰慧又勤奮的孩子。絕非后人認為的年羹堯年大將軍學歷不高,文化水低。當然,年羹堯還有優越的外部條件。他的父親年遐齡曾任湖廣巡撫,乃一代封疆大吏,自然,年羹堯也就是十足的官二代。優越的家庭環境加上個人的聰明與努力,也就使得年羹堯年紀輕輕就達到了很多人究其一生難以達到的高度。
康熙坐像
考中進士之后,年羹堯的仕途開啟了開掛的模式。僅用九年的時間,就被康熙皇帝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上任四川巡撫,成為一代封疆大吏,此時他才三十歲。年羹堯這一走,此后半生注定要守在西南邊陲,因為那里風云詭譎的變化只有他有能力擺平。剛剛上任,只有而立之年的年羹堯,唯一想的就是做出成績,不負皇恩。因為,他曾在上奏康熙的奏折上說道,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上任不久,年羹堯把四川考察完,并提出了自己經營發展四川的計劃。康熙勉勵這位富有抱負的年輕人,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年羹堯朝服像
之后證明,年羹堯確實沒有辜負康熙皇帝的厚望,更超出了康熙的期望。年羹堯不僅要全力發展四川,突出自己的政績,還要不斷與四川的叛變勢力斗智斗勇。隨著,西南與西北局勢的不斷惡化,年羹堯開始投筆從戎,走向統兵治軍之路,這也正是他嶄露頭角,走向人生巔峰的開始。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到雍正三年(1725年),十四年間,年羹堯憑借自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信心與勇氣,打出了自己的威望。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并殺死拉藏汗。康熙任命皇十四子為撫遠大將軍,授大將軍印,率領大軍平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已經升任四川總督的年羹堯為皇十四子的這次平叛勝利提供了充足的后勤補給。因此,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堯被召進京覲見,康熙對他極其贊賞,寄以厚望,御賜弓矢,并升他為川陜總督。此時,42歲的年羹堯已經不是十二年前初任四川巡撫的那個年輕人了。現在,他成了清朝駐守在西陲一位舉足輕重的朝廷大員。
皇十四子
尤其,一年后,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駕崩,皇十四子被召回京師。這時,年羹堯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此時,威震一方的川陜總督年羹堯在此地已經是說一不二的人物。對于普通人能達到此種高度,可以說已經是人生的巔峰了。但對于年羹堯來說,這也只是通向人生巔峰的墊腳石而已。后面,他僅用三年的時間真正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康熙駕崩,作為撫遠大將軍的皇十四子急忙趕回京師,但他的政敵,同胞哥哥雍正已經繼承大統。雍正不可能再重用自己的同胞弟弟皇十四子。因此,在西陲地區,他必須要找一位最信得過的代理人。年羹堯對雍正來說那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是,年羹堯的妹妹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曾被康熙指婚為皇四子雍親王的側福晉,自然,年羹堯就成了雍正的舅哥。二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皇四子被封為親王,而年羹堯家族所在的八旗佐領就歸雍親王屬下,所以年羹堯家族也就成了雍親王府的奴才。年羹堯也就成了雍親王最親近的奴才。三是,雍正登基時,年羹堯已經官至川陜總督,并在西陲扎根十三年之久,地位與勢力已經形成。四是,年羹堯的能力非同一般,絕非常人可以替代,后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所以說,雍正登基后,年羹堯能被寵幸,并得到重用是必然的。
雍正耍猴像
雍正對于年羹堯的寵幸,可以說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生活上噓寒問暖,時時談心,軍事上,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使其成為西陲最高的軍事統領;政治上,完全放權,川陜、云南督撫提鎮等地方大員,在調動兵力,籌集糧草方面都要按照年羹堯的命令辦理。此時的年羹堯作為撫遠大將軍權勢與地位已經凌駕于地方督撫之上。這讓年羹堯在統兵作戰,補給糧草方面更加的得心應手,使他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最終威震西陲。同時,這也是對年羹堯本人品行的一種考驗。當一切權力歸于自己,自己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時候,有人能始終守住初心,盡忠盡責,不敢逾越鴻溝半步,而有人卻變得恃寵而驕,狂妄自滿,目中無人,屢屢做出出格之事。
大刀與甲胄
在軍事上屢立戰功的年羹堯,不僅讓自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更讓全家隨著一起加官進爵。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當然,這一平叛任務,雍正皇帝自然要交給自己最信任的年羹堯。果然,年羹堯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僅用一年的時間,在自己的運籌帷幄之下,率領大軍橫掃敵軍,最終大獲全勝。這次勝利,不僅讓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也讓他自己從二等公爵晉升為一等公。同時,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也憑借兒子的榮耀被封為一等公,并加太傅銜;年羹堯的兒子年斌憑借父親的戰功,被封為子爵。此時年家,一人為貴妃,三人享有爵位,成為當時極其顯赫的家族。而年氏家族一百七十多人,也由漢軍鑲白旗被抬入漢軍鑲黃旗。這在外人看來是沾了年羹堯妹妹的榮光,其實,這是兄妹倆兩人受寵的結果。妹妹在內為雍正生育子嗣,得到恩寵,年羹堯在外,屢立戰功,得到重用與信任,自然他們的家族成員也會沾上無限的榮光。
敦肅皇貴妃
由于雍正皇帝對年羹堯極其信任。所以,在關于西部重要官員的人事任免上,雍正都會與年羹堯商量,并最終采取年羹堯的意見。同時雍正在兩人來往的奏疏中,經常會說一些讓年羹堯沉浸在信任中難以自拔的話語。就在青海平定之后,雍正在給年羹堯的朱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鑒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在此之前,雍正還說道:“如果有十來個官員像年羹堯這樣的話,國家也就不愁治理不好了。”同時,雍正還強調,對于年羹堯的豐功偉績:“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作為皇帝的臣子,聽到皇帝這樣評價自己,試問哪一個臣子心里能受得了。不論是忠心的贊賞,還是肉麻的迷湯,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像醉酒一般,沉浸其中。雍正的這壺甜言蜜語的酒,已經讓年羹堯醉了八九分,接下來,將徹底讓年羹堯醉得一塌糊涂。
雍正與年羹堯書信交流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雍正皇帝這次不僅像以前一樣甜言蜜語,更拿出實質性的物質獎賞。接著,雍正賞了年羹堯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以及大量的金銀珠寶。之后,又封年羹堯的次子年富一等男世職。此時,年家父子兩輩,享有兩個公爵,一個子爵,一個男爵。當然,雍正還是少不了甜言蜜語,對年羹堯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此時,年羹堯徹底被雍正肉麻的迷魂湯灌醉了。
年希堯的奏疏
誰也不會想到,年羹堯的這次進京朝覲卻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俗話說,人狂必有禍,天狂必有雨。年羹堯的這次進京沿途,可謂是風光無限。陜西巡撫、直隸總督跪道迎送,甚至到京城,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都要下跪,而年羹堯卻若無其事,旁若無人,就連王公大臣向他問候,也只是點頭而已。其實,關于陜西巡撫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跪道迎送,應該不是年羹堯本人的意思。兩人能擔任此官,都是出于年羹堯的幫助。所以,兩人之所以下跪迎送,應該完全出自本人的逢迎巴結之意。因為,即使年羹堯再飛揚跋扈也不敢在直隸的地面上,要求直隸總督為其下跪。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都要下跪,這應該是出于雍正本人的意思。而年羹堯若無其事,旁若無人走過,并對王公大臣的問候只是點頭示意,這才是他本人真實的表現。因為,在西陲地區,年羹堯作為撫遠大將軍地位凌駕于各地方大員之上,讓他早已形成居功自傲、恃寵而驕的個性。他自己會認為憑借他對國家的貢獻,他的表現并不為過。
年羹堯影視劇形象
對于年羹堯的這種行為,雍正雖不爽,但并沒有怪罪。因為,年羹堯這次進京覲見主要是為他表功行賞。一個月以后,年羹堯回任,但雍正思前想后,認為年羹堯進京的種種表現做的太出格了。一年后,雍正三年二月(1725年)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現象。群臣上奏稱賀。自然作為雍正最信任的年羹堯也少不了。但就在這封上奏的奏疏中,年羹堯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雍正看后大怒,認為年羹堯本是一個辦事細心之人,不應出現這樣的錯誤。因此,雍正認為年羹堯這次明顯是故意寫錯,本末倒置,恃寵而驕,其心不軌,顯露不敬之意。然而,我曾看過當年年羹堯在康熙朝時,上奏的一封奏疏的影印。這是關于年羹堯向康熙皇帝提出自己對四川打箭爐治理的建議。因為,打箭爐曾有小成都之稱,是西南地區與西藏地區進行貿易的市場。西藏地區的貨物運到打箭爐,云南等地的貨物同樣運到此地進行貿易,所以關于此地的治理至關重要。
模擬打箭爐過去的貿易場景
年羹堯的這封奏疏非常的長,建議很多,康熙皇帝也認真地看過,并有朱批。就在這封奏疏上,康熙皇帝就指出了年羹堯的錯別字。當然,因為康熙皇帝對年羹堯非常欣賞,所以并沒有過多責怪,只是用勉勵之語表示出批評之意。可以看到,年羹堯在奏疏中絕對不止一次寫錯字。雍正這次之所以抓住年羹堯的把柄不放,自然是想給他一個大大的教訓。兩個月后,年羹堯不僅被罷免了川陜總督之職,還交出了撫遠大將軍印,并把他從西陲調到東南擔任杭州將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讓年羹堯徹底脫離自己鞏固了十多年的勢力范圍。此時,朝廷大員與地方督撫也看出年羹堯倒霉的人生要開始了。于是,關于年羹堯大錯小錯統統被抖了出來。恃寵而驕,擅作威福,結黨營私,貪斂財富都加罪在年羹堯的身上。在杭州將軍任上僅僅度過了四個月,年羹堯的政治生涯徹底結束了。他被押解回京,并被定了九十二款大罪。原本,應該處以極刑立斬,但雍正念及年羹堯曾經的汗馬功勞,賜其自縊。
年羹堯獲罪影視劇形象
年羹堯一人失勢,全家也都跟著遭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父親年遐齡與哥哥年希堯被奪官,兒子年富卻被處以極刑,其余十五歲以上之子皆發配廣西、云貴之地充軍,所有家產全部抄沒入宮。家族中現任候補不論文官還是武官,全部革職。也就在家族遭難之時,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因重病去世。年貴妃本就身體虛弱,這次家族遭難,肯定給了她很大的打擊,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讓她過早的走完了一生。
年羹堯被賜自縊后兩年,雍正五年(1727年),年羹堯之子得到赦免,并返回京師,讓爺爺年遐齡嚴加管束。后來,年羹堯與哥哥年希堯的后裔因為生活困難,絕大部分搬到了大興縣青云店鎮居住。他們之所以搬到青云店鎮,是因為在其東北有年羹堯的將軍墳,也被稱為年家山子。年家在那里有四百八十頃土地,以種地為生,或出租,可保年家人衣食無憂。而年羹堯第二子年富的嫡系子孫一直住在西直門里南小街。年富的八世孫有兩人,分別叫常貴、常青。
年羹堯的將軍墓碑
弟弟常青沒有子嗣,而哥哥常貴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從北京到了湖北,之后再未回京城。常貴應該是被派往南方征剿太平軍。但常貴在離開北京時,在京城留下了一子一女。兒子名叫年松,生于咸豐九年,也就說他兩歲就離開了父親。年松非常爭氣,之后曾擔任過知縣,并娶青云店鎮信氏為妻。光緒三十四年,年松死在了任上。年松的長子名叫年佩青,生于光緒九年,活了57歲,于1941年去世,一生都住在北京西城。年佩青有一子一女,女兒名叫年兆芳,出生于1917年,在家中上過私塾。父親死后,為生活所迫,年兆芳做起小生意。作為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十二世孫女,年兆芳就這樣一直蝸居在北京的西城。對于祖上的事,她聽家里老人說過,也從書上看過。對于年羹堯的后代其他人的情況,她說家譜在他父親去世時就遺失了,現在很難具體說清了。1990年,年兆芳去世,享年73歲。
為生活所迫做生意的婦女
自古不論文官還是武將,往往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人失勢,全家遭殃。對于年羹堯年大將軍也毫不例外。幸虧年家還有一道護身符,那就是妹妹至少還是雍正的貴妃。不然,年羹堯的父親與哥哥就不只是罷官那么簡單了。而年羹堯諸子也不會只是流放充軍。可以說,雍正還是念著貴妃的恩情,最終赦免了她的侄子,讓年哥哥羹堯的后嗣能在北京有一立腳之地。年羹堯不會想到自己死后兩個半世紀,宣武門內自己生活過的公爺府第雖早已不存在,但他的后代有人依然生活在北京西城,寸步不離祖上生活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