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心腹大臣田文鏡,出生于康熙元年,康熙二十二年進入仕途。在他仕途的前二十多年里,先后任福建長樂縣丞,山西寧鄉(xiāng)知縣,在遷直隸易州知州,可以說一直是個州縣官。到了康熙五十五年,任員外郎奉命巡視長蘆鹽政,因提出的改進“鹽引”制度,給當時分管戶部老四胤禛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也因此引起胤禛對他的重視。
雍正元年,田文鏡祭華山途徑山西,目睹山西正鬧饑荒,百姓流離失所,便把山西巡撫諾敏不管不問、隱情不報災情上報雍正帝,雍正帝很欣賞他的直言,于是罷免諾敏,命田文鏡前往山西賑災。
這便成為已年近60歲田文鏡一生的轉(zhuǎn)折點,使他從一個六品小官一躍成為封疆大吏,出任山西巡撫,而他又不是進士出身,這在清朝歷史上很少有的。不過,田文鏡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不負雍正帝的重托,在山西從清理積壓案牘入手,整頓吏治,使吏治煥然一新。
雍正二年,田文鏡出任河南巡撫期間,嚴格執(zhí)行雍正新政,清理虧空,充實財政,開墾荒地,火耗歸公,政績非常突出。雍正帝嘉獎他,給他每年養(yǎng)廉銀二萬八千九百余兩,比原來的俸祿提高了一百八十六倍。后又推行攤丁入畝成效明顯,雍正又給他加了一萬兩養(yǎng)廉銀。但是田文鏡不領(lǐng)這筆銀子,說自己“俯仰從容,公私給足”。
田文鏡想做一個受雍正器重的“吐氣督撫”。深知圣意的他上奏彈劾當時位高權(quán)重的隆科多。雍正早想除掉隆科多,因滿朝文武懾于他的權(quán)勢,無人敢彈劾。正苦于無從下手之際,田文鏡上了這份奏折,雍正當即要六部核查隆科多,從此,雍正對田文鏡信任。
雍正五年七月,田文鏡升任河南總督,加步兵尚書銜。在河南嚴格執(zhí)行雍正旨意,大刀闊斧地整肅吏治。因他行事大膽果斷,能充分體現(xiàn)了雍正新政之精神,雍正帝對他的手段十分欣賞,樹立他為“模范疆吏”。
雍正六年十月,田文鏡又任河南山東總督,管理兩省期間,他大力治盜,嚴督諸州縣清理虧空,對怠慢者,嚴厲追責,立刻懲罰,對手下的貪官污吏,絕不姑息遷就,三年他共處理二十多人。得到雍正帝的贊許。
雍正七年,田文鏡加封太子太保,次年兼北河總督。頗為有意思的是,七年前田文鏡靠揭發(fā)山西巡撫諾敏匿災起家,七年后也因匿災自己走向敗落。
雍正八年,河南水災,他卻上報“民間家給人足”。雍正帝得到真實情況后,替田文鏡開脫說,這樣實心干事的大臣,肯定沒有不管百姓困難的道理,可能是近來年老多病,精力不足,被下屬欺騙了。
于是,田文鏡在雍正十年回家養(yǎng)老,于雍正十一年二月病逝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