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與詩
——讀茹建堂詩詞近作
喜歡上建堂的詩詞,是從他的一首《蝶戀花·菜農》開始的:“晨起挑擔穿薄霧,雙手泥濕,草沾鞋與褲。鮮嫩欲滴沁玉露,擺攤城西菜市處。……”純用口語,天然去雕飾,生動鮮活,將一個清晨賣菜農民的肖像凸現于眼前。從“挑擔”行路到城西“擺攤”,時間、地點、人物、行為、形象,水到渠成,自然流瀉,帖切妥實,勝過一篇千字散文的精細描寫。以前在我心目中以散文、書法見長的建堂,又耀上了詩人的光環。
此后便不斷讀到建堂的詩詞創作:“層巒深淺暈丹青,天女堆花繡玉屏。泉落冰河春夢醒,一簾雨霧對空濛。”(《滴水崖山中春景》)“晉中弱柳泛鵝黃,洛上白楊已青裝。卻道牡丹初露艷,滿城盡為看花忙。”(《洛陽觀牡丹三首》之一)這是詩,今人寫舊體詩,能寫到這個地步,已屬不易。
建堂的詩,多為紀游唱和,每到一地,皆有詩作;詩友有佳構,便隨韻唱和,陶情冶性,自在風流,且時有佳句,如上引“泉落冰河春夢醒,一簾雨霧對空濛”以及“炊煙數起石墻低,險處雁門頭上飛”(《過雁門》)。“臥廬聽雨作詩聲,入戶涼風驅暑清”(《夏曉聽雨》)等,雖有從古人詩句化出者,卻自有新意。一首詩中能有一二佳句,這詩已成功一半了。建堂的紀游詩,言之有物,寄情于中,每首詩對所寫對象皆能有所發現,非泛泛寫景而紀游也。如上引二首一寫空濛之感慨,一寫看花之喜悅,均能引發讀者想象。
比起詩來,建堂的詞寫得更灑脫自如:“嘉峪關外風景異,茫茫戈壁行無際。白日蒸沙憐駝刺,不毛地,大漠何處人煙立?鳥絕黑山長死寂,悲情疑是胡火虐。千古英雄刀槍廢,風沙里,漢時將士唐時吏。”(《漁家傲?嘉峪關外》),除平仄尚欠推敲外,大有范文正公之悲壯氣象。又“嶺上從來佳境,春林一片風流。草色遙看醉煙疇,正是杏枝俏斗。且舞且歌盡興,有說有笑忘憂。杏花園里怡情游,芳涌麗人并秀。”《西江月·于家溝游杏園》,行云流水,畫出一派杏園春景,追求閑雅之情躍然筆端。
建堂是書家寫詩,詩中自有書畫味,建堂又是散文家寫詩,有些詩散了點,用詞上便覺推敲欠佳,但總體來說,佳構多,詩中不乏佳句,如能脫開所師古人篇句,如《蝶戀花·菜農》等純用口語,自出心裁,自由書寫,境界便會別有氣象。
我喜歡口語詩,一向認為只有用最明白簡潔的話寫出深遠意境的詩,那才是大家高手。詩不是賣弄學問的,詩不是矜夸辭藻的,詩不是故作高深的,詩是溪中的水,詩是林中的鳥,詩是帶露的花草,詩是翩飛的蝴蝶,詩之美是不可言說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好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好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好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好詩……,這些詩好,好就好在明白如話,人人能懂,而又意味無窮。
建堂對此顯然深有領悟,他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李清照的“看花沒意思,掛燈無心情”,蘇東坡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辛棄疾的“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認為這樣明白如話的詩詞“更能增加詩詞的情趣和意境”。
實在地,無論詩詞,其濫觴皆為口語,《詩經》是民歌,是口語,《古詩十九首》是民歌,是口語。宋詞是口語,元曲也是口語,唐詩中流傳至今,廣為人誦的精品,也無不是口語。詩體初創皆起于民間,詩到文人手里,才有了格律平仄,才開始用典對仗,才變得玄幽奧茫。晚清黃宗憲發起詩界革命,“我手寫我口”,反對的就是越來越遠離口語的文人詩詞,后來胡適提倡白話文學,在歐化自由詩的沖擊下,終于摧枯拉朽,掃蕩了非白話的舊詩詞,然而,白話自由詩的發展中,卻又在新詩人手里走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朦朧得玄遠幽奧,以不懂為美;一個極端梨花體得寡湯淡水,俗不可耐,被人惡謚曰會打回車鍵即能寫詩。口語詩也好,白話詩也罷,是要把口語、白話寫成詩,而不是把詩寫成口語白話,這一點至關重要。
“何來夢筆又生花,賦得山川滿目霞”,“悟透個中真密碼,大風歌起好還家”(李旦初《七律·讀董洪運先生〈呂梁賦〉有感》)
建堂要出詩書合集,囑我寫篇詩評,隨意道來,皆屬個人管見,不知建堂以為然否?
建堂兄:
評寫了,隨意道來,借你之詩發了些個人管見,如覺太長或不妥,可將后半部分議論刪卻。
讀你的詩詞,感覺意好,詩也好,但用詞煉句上推敲不夠,比如(《漁家傲?嘉峪關外》)本來是首很好的詞,但一句“白日蒸沙憐駝刺”,讀來大不舒服,首先意思上容易讓人誤解,詩人可憐駝刺呢還是白日蒸沙憐愛駝刺?其次,在節奏上,前兩句結尾都是△△○、△△○、這里變為△○○也不協律,如在有關駝刺被白日蒸沙酷曬上找相關詞,比如“白日蒸沙駝刺細”,或“駝刺悴”、“駝刺碎”,駱駝刺都被蒸曬得“細”了,“碎”了,“憔悴”了,如此,接下面的“不毛地”,便水到渠成。再如《洛陽觀牡丹》中“晉中弱柳”之“晉中”,本意是指山西全境,但與山西晉中市為同一詞,容易讓人誤解,不若改為“晉地”,“洛上”也不如“洛中”,“洛土”為好。“卻道牡丹”之“卻”,“滿城盡為”之“盡”皆是虛詞,不若“姚黃魏紫初露艷”、“滿城游人看花忙”或“街擁巷流看花忙”。一首絕句二十八個字,字字須實,盡量不用虛詞。另,“又得偷閑蓮社待”。“待”是仄聲,不如用“呆”好。“又得日閑不務營”。“不務營”三字生澀。“何處嚎啕痛,呼兒老母親”,后句也欠佳,不如“老母哭兒聲”……一孔之見僅供參考,見笑。
另:詩中有些錯字,望你在出書時改過,僅就我看到的有:“啦嘛應悟掌權空”之“啦嘛”應為“喇嘛”,“仰望天漄氣節長”之“漄”是“涯”之異體,并非繁體,一般字典皆無,不若用“涯”。“十五首詩占熬頭”之“熬”應為“鰲”。“哈蟆石上見蒼桑”,之“哈蟆”應為“蛤蟆”,“漢時將士唐時使”。之“使”,按韻應為“吏”,“金鳳送爽果香醺”之“金鳳”似應為“金風”,“殘兒媼毋人家”,之“媼毋”應為“媼母”,“媼”與“母”同意,是否改為“媼翁”為好呢?……以上當為打字時筆誤,校對時要認真,盡量減少錯白字。
彭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