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浪潮蓬勃興起,軍事科技以多學科、邊緣性、尖端性、多樣性和復雜性為特點迅猛向前推進,一大批信息化武器裝備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且升級換代速度陡升,并呈現出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和高度集成的發展新趨勢,使戰爭機器的整體結構和作戰效能產生了質的飛躍。
首先,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等空前發展,使得武器裝備設計水平日趨成熟,從而大大推動了武器裝備的通用化、模塊化和集成化建設水平。
而今,充分運用“一機多能”、“一機多型”、“一彈多用”等通用化、模塊化發展思路,已成為世界各國提高武器裝備效能的重要戰略選擇。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在經濟上、技術上和戰術上具有長遠意義,而且有助于國防工業提高產品精密性和降低武器裝備的成本,避免生產規模小、成本高、科研與生產重復浪費等現象,使武器裝備生產和應用的效費比大增。
由于采用了模塊化與通用化設計和生產工藝,在戰前或戰時,通過嵌入或更換高技術模塊,便可使現役或在研武器裝備的性能迅速增強,且使用范圍得以拓寬,既可以緩解經費不足和大大縮短研制周期,又可以保持高技術裝備的良好發展勢頭,有效地提高綜合作戰效能。
信息化武器裝備實現“通用化”與“模塊化”,解決了諸軍兵種信息互聯,武器裝備互補互用,簡化了操作使用和保障程序,縮短了武器裝備維護和修復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總體作戰能力,同時也滿足了不同作戰需求,更加貼近信息化作戰要求。
在漫長的戰爭歷史上,“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一直是兵家的金科玉律。而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戰場情況更加復雜多變,在很多時候將會轉變為“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戰爭準備和兵員及武器裝備生產與保障將呈現出“實戰化”和“全民化”的趨勢。出奇制勝。信息化武器裝備“實戰化”趨勢,是指在戰爭爆發后,根據戰場上的激烈對抗和實戰中的迫切需求,研制和生產針對性的武器裝備,以取得出奇制勝的戰果。例如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投入使用的能穿透地下深層的激光制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使用爆炸后瞬間使人員窒息死亡的熱壓彈等,在戰場中均起到了一定的制勝功效。
因戰制宜。所謂“全民化”戰爭準備與綜合保障,是指適應信息化作戰特點,實現兵民一體,平戰轉換,為奪取戰爭主動權和最終贏得戰爭創造一切條件。
現代戰場上,當精確打擊系統與傳統的打擊系統在作戰中相遇而展開對抗時,會出現一方“看不見”、“打不著”,而另一方卻可以隨心所欲地實現超視距、遠距離和隱形化作戰打擊的情況,形成不對稱的對抗局面,這種“非接觸作戰”樣式的出現,是遠程作戰武器和隱形技術發展結合的必然成果。
當前,世界各國更加重視發展隱形技術,在研制小型化、輕型化裝備的同時,也在隱形上下了功夫,目的之一便是提高作戰平臺和發射平臺的生存率。例如,美國空軍為“遂行全球作戰”任務,并能在“世界任何地方采取的所有軍事行動中獲勝”,已計劃裝備多達2000多架可以超高速長距離飛行的隱形戰機,并以“新型戰略運輸機”和“海上機動”作保障。俄羅斯軍方目前也在武器裝備隱形化方面掌握了多種混合材料的開發技術,已經推廣應用到新一代武器裝備研制中。據國外有關報道,俄羅斯在“塑料戰機”的研制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不久前,在西班牙舉行的一次航空博覽會上,俄軍的塑料“隱形飛機”格外引人注目。
現代戰略轟炸機極具遠程奔襲能力,可從西半球的本土起飛,遠程奔襲到東半球的戰場。據報道,美軍在研的“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計劃將現有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射程提高到150到300公里,同時改進現有“戰斧”巡航導彈,以增加射程,并采用GPS輔助制導。據悉,美空軍還在“新世紀展望”中,提出了研制遠程空中“航母”以攜載和發射小型“隱形”無人駕駛攻擊飛行器的設想。目前,國外在發展各種將遠程與隱形技術合為一體的精確制導武器中,已在結構隱形、材料隱形和輻射噪聲隱形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
如今,信息化戰爭已經不是單一武器和裝備之間的對抗,而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武器裝備群組與群組的對抗,其對抗能力和要素的強弱,將直接影響系統要素組合狀態的優劣。
現代戰爭中,十分重視采用新的武器裝備組合方式,以發揮1+1>
2的武器系統整體作戰效能。這種組合有同類武器裝備的組合,還有非同類武器裝備的組合,也有武器裝備子系統的組合等。這種通過整合所形成的“新的力量”,不僅優化了武器裝備的結構功能,而且達到了增強整體作戰效能的目的。
當前,武器裝備“一體化”已擺到各國戰略層次,并給予最優先的發展。在近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美軍正是依賴高度一體化的信息系統,達成了各作戰指揮要素、作戰單元和保障系統的橫向一體化。據報道,目前美軍預計2020年前后主戰武器裝備將全部實現“一體化”,俄羅斯也把研究自己的“一體化”武器裝備,作為武裝力量建設特別優先的任務;英、法、德、意等國也以發展武器裝備“一體化”為契機,全面提高各自的信息化作戰效能。
現代信息化戰場環境異常復雜,精確制導武器與智能系統相融合,已成為各國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所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
指哪打哪。今天,“指哪打哪”已成為現代戰場“精確化”的代名詞。目前全球現有的導彈多達數百種,這些精確武器的制導方式主要包括:慣性制導、地形匹配制導、GPS制導、波束制導、雷達制導等,可謂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其發展幾乎融入了當今信息時代所有最新的科學技術。特別是以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為代表,使武器裝備發展愈來愈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征。
“有意識,會思考”。與精確制導武器相比,智能化制導武器是一種“會思考”的武器系統。據有關統計,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智能化彈藥的命中精度每提高一倍,其打擊效果將提高三倍。它們不僅能“有意識”地自主搜索、發現、識別和攻擊高價值目標,而且會區分真假目標及其型號,并有選擇地攻擊敵目標的薄弱環節和易損部位。據報道,外軍目前正在研發多種智能化的武器系統和平臺,如新型智能化導彈可在發射后根據需要自主變換打擊目標。
進入新世紀以來,一場靜悄悄的武器裝備“微型化革命”已經開始,有關專家評論認為,這些異軍突起的“小人國”,必將對未來軍事革命和戰場作戰產生深遠影響。
裝備微型化。據有關報道,從1990年至今世界已發射微型衛星(10-100公斤)130多顆,納米型衛星(1-10公斤)8顆;而正在研制的不到400毫克的微型直升機,可以平穩地落在一顆花生米上;在實驗室,各類微型機器人、“人造昆蟲”、微型電子耳、電子眼等微型武器裝備正在戲劇般地演繹未來戰爭。
戰場無人化。目前,無人作戰系統從微型無人機到無人作戰飛機、無人作戰坦克、無人潛艇、無人作戰“單兵”等,可謂種類齊全,備受世界兵家青睞。據國外報道,美軍列入研制計劃的智能化軍用機器人已超過100種,俄羅斯列入研制計劃的智能化軍用機器人也超過了30種。
未來信息化戰爭節奏明顯加快,戰場情況更加紛繁復雜,戰斗的不可預測性更強,戰機稍縱即逝。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中,任何單一的武器裝備都不可能主宰戰場,而要謀取作戰體系上的最大優勢、實施“快速決定性作戰”,就必須強化綜合集成。
系統集成又稱多系統整合。信息系統集成,不只是“聯合系統的變革”,而且是一個“合成系統軍事革命”。近年來,美軍的信息系統集成正在向全球信息柵格和聯合戰場信息球發展,大到NMD、TMD(國家和區域導彈防御系統)和C4ISR系統,小到普通作戰平臺和單兵系統,都在體現綜合集成的精髓。
系統集成的目的,就在于使所有傳統的“煙筒式”系統無縫隙地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將分散配置的各種信息化武器裝備形成合力,從而消除各類武器裝備運用時的距離差和時間差,大大提高“快速決定性作戰”和火力打擊的靈活性、準確性與快捷性,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現即摧毀”。
可見,伴隨著百舸爭流的軍事變革大潮和軍事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正在變革中的信息化武器裝備必將對未來戰爭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解放軍報2004年08月18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