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伊拉克戰爭美英聯軍速勝的原因很多,其中信息技術可謂幫了大忙,美英聯軍充分利用高技術信息手段,在伊拉克上空編織了一張張“天網”,從而迅速達成了戰役目的。
構筑反輻射電子武器網
戰前,美英聯軍充分利用外層空間、空中、海上和地面等多種偵察手段,對伊軍的雷達和通信系統的電磁信號特征進行了全面的偵察和研究,詳盡查明了包括薩達姆官邸、共和國衛隊和重要軍營等要地位置及有關技術參數情報。3月19日晚,美特種部隊潛入巴格達和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助手提電腦入侵并關閉伊拉克的通信系統和電力設施,切斷薩達姆與其他高級指揮官的聯系。開戰后,美軍一方面施放寬帶強功率壓制式干擾和電磁炸彈,一方面在衛星監視和預警機的指揮控制下,運用反輻射導彈、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隱身飛機、聯合攻擊彈藥對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和指揮系統實施軟、硬一體打擊,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伊拉克的雷達、通信、情報系統徹底失靈。
構筑全信息智能控制網
這次戰爭中,美軍極力推行“網絡中心戰”作戰理念,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環境為依托,用數字化設備將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電子對抗等網絡系統聯為一體,使大量的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地傳送給指揮中心及陸、海、空作戰平臺,從而大大提高戰場偵測能力和機動能力。美軍方認為,高科技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優勢并不是體現在那些“聰明炸彈”和更強大的裝甲部隊上,而是體現在整個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的有效整合和發揮最大功能上。美軍無人偵察機、偵察衛星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給后方指揮部發送實時的戰場態勢圖像和情報。為了加強空中火力打擊與地面部隊的配合,美軍除了按照預先偵察確定的目標實施有計劃的攻擊外,還以約三分之一左右的空襲飛機在空中待航,隨時聽從地面部隊的召喚而遂行“實時打擊”。這一時間周期僅有幾分鐘甚至更短,因而使伊軍的火力點來不及轉移就遭到毀滅性打擊。這種依據“數據鏈”技術實現的空地緊密銜接的作戰樣式甚至在城市巷戰中也被廣泛運用。美軍在納杰夫、納西里耶作戰中,一遇到隱藏在建筑物內的伊軍火力點,就停下來召喚空中火力支援,因而,大大降低了巷戰中的自身傷亡。正是這種空中精確火力打擊與地面高速推進相互配合,緊密銜接,才使得美軍以較少的地面部隊實現快速推進。
構筑多渠道信息發布網
本次戰爭中,美英聯軍除了用各種電子設備和武器向伊拉克發動軍事攻勢外,還利用各種信息渠道發布假信息實施戰略欺騙,以瓦解伊軍戰斗士氣,達成“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可以說,現代信息作戰的外延已經大大擴大。在戰爭發起前幾周內,美國利用網絡給伊軍高級軍事指揮官的私人信箱發電子郵件,給他們的私人手機打電話,敦促他們推翻薩達姆。戰斗打響后,美軍又播放了很多先頭部隊快速挺進、攻城掠地的場面,并頻頻發布薩達姆可能在首輪轟炸中被炸死的報道。美國還利用飛機作為它的“幽靈”電臺,發出強烈無線電波,干擾伊拉克國家廣播電臺,并占用該臺頻率,進行早已準備好的阿拉伯語廣播。美英聯軍通過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勢,達到了造“勢”、造“假”、造“謠”和煽 “情”的目的,淡化了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鼓舞了己方士氣,以確定和不確定的“新聞”施以強烈的刺激和影響,造成敵軍心理嘩變的態勢,將戰役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給伊軍造成強烈的心理震懾。
(解放軍報 2003年05月14日 第12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