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來源:山東省高院一審(2015)魯民一終字第1號;最高院二審(2015)民一終字第185號裁定
案件名稱:中啟膠建集團有限公司與陜西有色建設有限公司、威海有色科技園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青島同軸泛華投資有限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
裁判要旨:公司法第20條第2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實踐中,債權人在以公司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違約之訴的同時,一并以公司股東為被告主張侵權責任,因違約之訴和侵權之訴是兩個不同的訴請,不屬于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的共同訴訟情形,在公司股東一審答辯期間明確提出異議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不能合并受理以公司為被告的違約之訴和以公司股東為被告的侵權之訴。
簡要案情:1.中啟公司因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起訴科技園公司,同時認為陜西有色公司與青島同舟公司作為科技園公司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提出解除施工合同,三公司共同支付工程款及鋼筋款等訴訟請求。
2.法院受理后,三公司均提出管轄異議,科技園公司以工程所在地為威海榮成,認為應移送威海中院審理;
陜西有色公司認為其并非本案適格被告,中啟公司應另訴追究股東責任,且案件應在其所在地西安市雁塔區審理,請求移送;
青島同舟公司認為,其并非合同的履行主體,本案應移送青島中院審理。
法院審理:
一審山東高院認為:中啟公司因科技園公司拖欠工程款糾紛起訴三公司要求承擔連帶責任,至于被告是否適格,屬于實體審理范疇,需要人民法院經民事實體審理后才能做出判斷,故在管轄異議階段不予審查。而本案合同履行地在威海榮成,山東高院受理符合法律規定。遂駁回三被告的管轄權異議。
最高院二審認為:中啟公司在起訴科技園公司履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義務的同時,又起訴了陜西有色公司和青島同舟公司,且要求該二公司依據公司法第20條第3款之規定承擔股東侵權責任。這是兩個不同種類的訴請,不屬于民訴法第53條規定的共同訴訟的情形。
在被告針對此提出管轄異議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再行合并審理沒有法律依據。遂撤銷原一審裁定,駁回中啟公司對青島同舟公司及陜西有色公司的起訴,將案件移送到威海中院審理。
(需要說明的是,在管轄二審審理期間,最高院公布了新的級別管轄規定,基于此,原本應有山東高院一審的本案變成了由威海中院一審。)
簡要評析:
1.民訴法第52第1款關于訴的合并的規定
民訴法第52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并審理并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其中,訴訟標的是相同的,為必要共同訴訟;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為普通共同訴訟。
與一對一的當事人相比,共同訴訟有如下條件:(1)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2)各共同訴訟人之間,其訴訟標的為同一個或同一種類;(3)多數當事人在同一訴訟程序中進行訴訟。
2.本案中,中啟公司訴的構成
中啟公司在本案中有兩個訴訟請求,一個是基于建設工程合同,訴請科技園公司承擔給付拖欠工程款的訴;一個是基于公司法20條第3款,訴請科技園公司的兩個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這兩訴請,第一個是針對科技園提出的違約之訴;而第二個是根據陜西有色公司與青島同舟公司提出的侵權之訴,顯然不屬于民訴法52條共同訴訟的情形。
3.本案如合并審理將會產生的問題
首先,沒有法律依據。中啟公司起訴科技園公司違約,但違約并未被確認,是否違約應承擔什么責任是不明確的,在這種情形下,中啟公司提出兩個訴,如果合并審理,首先是沒有法律依據。
其次,如果允許合并審理,將導致管轄混亂,比如其中一個被告于其他當事人不屬于同一行政區域,可能導致級別管轄的提升。
最后,可能會引發道德風險,比如原告為了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的需要,任意主張公司的股東承擔相應責任。
綜上,以股東為被告的侵權之訴和以公司為被告的違約之訴不能合并審理!
案件來源:
人民司法·案例2016年第1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