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消息,手機移動支付已經非常普及,在大街小巷,連煎餅果子、油條鋪都已經貼上了支付二維碼,號稱“互聯網+”。移動支付確實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便捷之處,但一些善于鉆營的騙子也開始抓住人們的這一行為設下騙局,稍有不慎,你可能就中招了。
去年315晚會上也曝光了一眾二維碼掃碼騙局,老式的騙局行不通之后,騙子們又開始苦心鉆營,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騙子們換了一種方式行騙,仍然屢試不爽。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揭露一下這些騙局,謹防上當受騙。
共享單車二維碼騙局
共享單車火遍全國各大城市,同時城市中也是線上線下二維碼應用場景最多的地方。掃碼既能騎走,共享單車的確給短途出行用戶提供了不少便捷,但一些騙子把單車上的二維碼一換,于是警惕性不高的用戶不是給騙子轉了賬,就是中了手機病毒。以為掃碼開了車鎖,其實打開的是自己的小金庫。
掃碼送禮
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如今這已是老式的騙局,去年騙子們還能依靠掃碼送禮的手段哄人上鉤,人流密集的大街上,常見這樣的攤位,擺上一些小禮物,桌子上亮著二維碼,掃碼即送,殊不知很多人為了貪小便宜,陷入金融騙局。
創業掃碼
這是地鐵車廂里經常上演的苦情戲,求人掃碼加關注。當你正專注的讀一篇文章或者看一部劇的時候,突然一個露著職業微笑的青年打斷你的專注,像復讀機一樣重復著經過職業訓練的話術:您好,打擾一下,我們.....
一旦中招,輕則進入微商、傳銷界面,重則手機中毒、信息被盜。不是手機被打騷擾到爆,就是網銀、money打了水漂。
如今經過一年升級換代,二維碼騙局已經變得更有誤導性。騙子不光在共享單車上做手腳。還偽造水電費賬單和交警罰單,印上自己的二維碼四處一塞,躺在家里就可以等受害者手滑送錢。
二維碼騙局屢試不爽,主要是因為騙子抓住了人們的慣性心理。二維碼方便快捷,當用戶形成習慣后,很容易忽略背后的風險,嚴重的甚至已經養成看見二維碼就想掃的條件反射般的習慣。
微信、支付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兩個支付工具,人們潛意識中認為二維碼與大公司綁定,于是降低了對“野生”二維碼的警惕性,屢屢中招。不過,二維碼騙局,也不至于防不勝防,關鍵是別貪小便宜,提高警惕。
出了超市、小吃部,多數企業不會讓用戶直接掃碼付款,就算要讓用戶掏錢,良心企業至少也會做一做前戲,先來一串引導頁面,在亮出收款對象全稱,讓用戶核實。
簡單粗暴,上來就讓用戶付款,轉賬信息還是個人用戶的,多半是流氓。常在河邊走,謹慎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