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雨水中花信之一為杏花,正常情況下,也僅限知道,想插花,怎么也得等到四月中旬才得手。
不過,某日忽然靈機,它也是可以催開的?。”阍谕ピ赫哿藥字?,房間內(nèi)浸水滋養(yǎng)。
近兩日,杏枝陸續(xù)開花。
因缺光少肥,它們開成了小白花。
背景白墻,色難凸顯,但也是影綽可見。
農(nóng)歷二月花神為杏,此時插之,也不算錯過。而那棵盆栽的香妃茶花,最后一朵也剛好盛開,剪之,二者相配得景——“妝成粉白生春色”。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作品六)
一花多插,以上作品可見一斑。
茶花雖為焦點,但其姿態(tài)在保證自我朝陽向上前提下,其動勢皆由杏枝而定,以求整幅作品重心平衡,氣脈同出。
提到花信或月表花神,實際講,知之會之即可,重要的當求應(yīng)季當?shù)?,方便易得,否則,插花便脫離生活,淪為形式。
常遠求,便漸成麻煩,終不易成習。
想自己插花,最愜意的狀態(tài),便是在自家庭院中隨采隨插——沒有盆栽剪折時的萬般不舍,沒有網(wǎng)購時的蔫壞擔憂,也沒有寒枝催生時的時序顛倒,更沒有使用假花時的內(nèi)心排斥。
再重復(fù)一遍,應(yīng)季當?shù)?,方便易得?/span>插花首要前提,是手頭有花材,如做畫之有墨。
而無論學習哪一流派,有何等文化內(nèi)涵,受限地域性草木生長,完全循之則自困。其實,重要的還是學習其審美與精神,之后要內(nèi)化,要本心本土生根發(fā)芽。
否則,成本與心力皆是問題。
這樣,插花,如何能成為日常呢!
以上,是對花材來源的切身體會與一點點思考,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