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地球上各種寶石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上各種寶石是怎么形成的?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鉆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鉆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鉆石(白色)。為了便于理解鉆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鉆石的原巖。

  自從鉆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鉆石的故事,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鉆石的原巖,被風化、破碎后,鉆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鉆石被埋在沙礫中。鉆石的原巖是什么?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鉆石,此后鉆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巖石,它就是鉆石原巖----金伯利巖(kimberlite)。什么是金伯利巖?金伯利巖是一種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堿性超基性火山巖,這種巖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巖、榴輝巖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云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巖漿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這種巖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鉆石的原巖稱鉀鎂煌斑巖(lamproite),它是一種過堿性鎂質火山巖,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鉆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鉆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于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鉆石可形成于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采的礦山中,大部分鉆石主要形成于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鉆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鉆石在地球誕生后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鉆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鉆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鉆石主要出產于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鉆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鉆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鉆石并無經濟價值。稀少的鉆石主要出現于兩類巖石中,一類是橄欖巖類,一類是榴輝巖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鉆石的橄欖巖,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巖(kimberlite)(名字源于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巖(lamproite),這兩中巖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于地球深處的巖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巖漿多以巖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鉆石的金伯利巖或鉀鎂煌斑巖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巖連同鉆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和闐美玉,歷代所寶。作為世界軟玉之王,和闐玉在中華8000余年的玉文化史上占據統治地位。本文從純地質學角度對和田玉的形成予以分析,試圖揭開長期蒙在和闐玉上的神秘面紗,使更多玩家從更科學的角度認識此種來自我美麗故鄉的珍貴特產。由于本人非理科出身,有錯漏之處,還請方家多多指摘。
  和闐玉產自昆侖山——阿爾金山脈,形成于2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巖侵蝕交代白云石大理巖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對和田玉產區的遠古時代的地質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紹。按先后可劃分為如下幾個重要時期:
  一、白云巖沉積階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約十幾億年),在塔里木古陸南緣,也就是今天昆侖山脈北緣所在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淺海地帶,那里有大量的碳酸鹽沉積,其中含鎂質的白云巖為成玉的主要物質來源之一。
  二、白云巖區域變質階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紀,塔里木運動造成全區強烈的褶皺斷裂活動,從而最終形成了塔里木大陸。在廣泛的區域變質作用中,白云巖變質為白云石大理巖。此后,該地區的陸塊隆起,成為我國最早露出海面的陸地之一,其上也沒有原層沉積物覆蓋。


  三、白云巖交代蝕變階段
  在2億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殼運動發生了,被稱為“華力西運動”。華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陸的南緣,古陸塊的陸緣地塊和活動帶中間地塊中有強烈的斷裂活動和巖漿活動,沿斷裂帶有中酸性侵入巖侵入白云石大理巖。在侵入體頂部殘留的白云石大理巖捕擄體或舌狀體與巖漿侵入體和熱液接觸交代后,形成透輝石化、鎂橄欖石化和透閃石化蝕變,成為成玉的物質條件之一。
  四、成玉階段
  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的淺成中酸性巖脈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巖蝕變帶時,再次發生接觸交代作用,在適當的地質條件(300—350攝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壓應力)下,和闐玉最終形成。

  以上四個階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陸緣海沉積/沉積白云巖(成玉物質來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運動,區域變質作用/白云巖變質為白云石大理巖(成玉物質結構改造)
  C、華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動,接觸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巖蝕變帶(成玉物質基礎)
  D、華力西晚期侵入體派生中酸性巖脈接觸交代作用/和闐玉形成

  和闐玉形成的特點
  與世界其它軟玉一樣,和闐玉的組成礦石為透閃石,但和闐玉有其獨特的有序分布:靠近侵入巖一側為青玉,隨著氧化亞鐵含量的減少,依次過渡為青白玉和白玉。而世界其它軟玉多呈綠色,還沒有發現能達到和闐白色軟玉級別的。

 

  水晶的形成
  水晶,常常也被翻譯稱為石英 (Quartz) ,其實在物理性及化學性上,都是相同的東西。

  基本上,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 (Sio2) ,而硅 (Silica) 也是占地球地殼組成成份約 65% 以上的最主要礦物;水晶的硬度介于玻璃和鉆石之間。

  水晶的生長環境,多是在地底下、巖洞中,需要有豐富的地下水來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飽和的二氧化硅,同時此中的壓力約需在大氣壓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溫度則需在 550 - 600 ℃間,再給予適當時間,水晶就會依著六方晶系 (Hexagonal System) 的自然法則,而結晶成六方柱狀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為控制的理想環境當中,即是物理、化學條件都符合上述條件的狀況下,水晶的生長速度約是每天 0.8 公厘 (MM) ?!顨g迎光臨東海天然閣☆http://tianrange.blogchina.com☆這也是許多人造水晶的實驗室、工廠的標準生產速度。由此所培養出來的水晶,就是所謂的“人造水晶” (Synthetic Quartz) ,通常多切割為芯片 (Chips) 供作電子、計算機、通訊工業用途;也有人稱為“養晶” (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 ,雖是使用不同的名詞,其實講的是相同的東西。 一般,工業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約需三公分左右,即 30MM ,需要約 40 天左右的時間來成長;若要供作珠寶業來磨成十公分 (100MM) 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約需 120 ~ 180 天也就夠了。但是,這都是在人為控制下最理想的環境中,才有可能有這種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沒有這幺樂觀,因為原料、水質、溫度、壓力等等的條件一直在變化當中,很難得達到理想狀況,通常都需要數萬倍、或是數百萬倍的時間,才能達到相同的成長。 這也是為什幺“地質年齡”動輒以“百萬年”為計算基數,也是“天然水晶”之所以珍貴之處。

  正常的水晶在生長時,多可以發現和柱形尖端軸線平行的生長紋 (Growth Lines) 。由于在地底、巖洞中的生長空間多狹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時,或地殼變動時,甚至容易遭到其它礦石的擠壓,常常會壓迫產生不同的“晶面”。還有,當水晶還是在液態狀的時候,常常也會包覆著其它的礦石、泥灰一起結晶成長,如金紅石 ( 稍后變成發晶 ) 、火山泥灰 ( 稍后變成幻影水晶 ) 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請不要視為瑕疵。


  什么是天然水晶?
  基本上,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矽」(sio2),而「矽」(silica)也是占地球地殼組成成份約65% 以上的最主要礦物;其中,還含有各種微量的金屬,所以會造成各種不同顏色的水晶;而水晶也會廣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種礦物「共生」在一起,如云母、長石、方解石、電氣石、金紅石、花崗巖等等。

  水晶的生長環境,多是在地底下、巖洞中,需要有豐富的地下水來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飽和的二氧化矽,同時此中的壓力約需在大氣壓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溫度則需在550-600℃間,再給予適當時間,水晶就會依著「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則,而結晶成六方柱狀的水晶了。

  通常,在人為控制的理想環境中,即是物理、化學條件都符合上述條件的狀況下,水晶的生長速度約為每天0.8公厘(mm)。這也是許多人造水晶的實驗室、工廠的標準生產速度。由此所培養出來的水晶,就是所謂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通常多切割為晶片(chips)供作電子、電腦、通訊工業用途;也有人稱為「養晶」(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雖是使用不同的名詞,其實講的是相同的東西。一般,工業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約需三公分左右,即30mm,需要約40 天左右的時間來成長;若要供作珠寶業來磨成十公分(100m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約需120~180 天也就夠了。但是,這都是在人為控制下最理想的環境中,才有可能有這種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沒有這么樂觀,因為原料、水質、溫度、壓力等等的條件一直在變化當中,很難得達到理想狀況,通常都需要數萬倍、或是數百萬倍的時間,才能達到相同的成長。 這也是為什么「地質年齡」動則以「百萬年」為計算基數,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貴之處。

  正常的水晶在生長時,多可以發現和柱形尖端輘線平行的生長紋(growth lines)。由于在地底、巖洞中的生長空間多狹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時,或地殼變動時,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礦石的擠壓,常常會壓迫產生不同的「晶面」。還有,當水晶還是在液態狀的時候,常常也會包覆著其他的礦石、泥灰一起結晶成長,如金紅石(稍后變成發晶)、火山泥灰(稍后變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請不要視為「瑕疵」。

  水晶,常常也被翻譯稱為石英(quartz),其實在物理性及化學性上,都是相同的東西。許多地質學老師,在習慣上,就把不透明、巖石狀的稱為石英,而透明的稱為水晶。這種輕微的分辨,并不是很重要,因為基本上都還是相同的東西。

  那么天然水晶與百貨公司里展示的水晶玻璃飾品、酒杯……有什么不一樣呢?同樣都是閃閃動人,但天然水晶有兩個特點是一般的水晶玻璃沒有的一是它能產生電流效應,也就是能形成所謂的「磁場」、「能量」;二是天然水晶能儲存、記憶某些信息。并且還能將這樣的信息擴大及傳遞,結合宇宙間我們未知的力量,進而達成我們的心愿。

  科學家發現如果電流通過由二氧化矽構成的晶片時,振頻便會不斷產生,而形成肉眼看不見的震蕩效果,進而產生傳遞作用。所以從一九四○年代末期開始,聰明的人類便開始將晶片運用在各種領域,從石英表、替代真空管的電晶體收音機、電視機,還有最前衛的電腦、各項電子設備、微波控制系統、汽車電子自動燃火器等,可以說如果沒有二氧化矽(crystal),恐怕有很多人都要失業啦!

 

  運用天然水晶的能量算是一種迷信?還是巫術呢?所謂的靈性功能到底是商人耍的噱頭?還是真有其事?經過人們幾十年的接觸與體驗,了解到其實這所謂的靈性功能跟命相、星座學一樣,都是一種統計學,很早以前就有人發現水晶的這個特性,而經過世界各地眾人多年的經驗累積,便歸納整理出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信息,尤其水晶跟色彩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色彩治療又被廣泛運用在最近歐美流行的新時代運動、靈修及人體輪脈、風水五行上,而水晶之所以能有避邪化煞的作用,乃是在于他本身產生高頻率的震動,而另一個空間里的一些不干凈的東東都是一些頻率低的靈,他們不喜歡逗留在高頻率的環境中,當然就會回避或離開,加上作者自己親身也有一些體驗,更加相信水晶在某些范圍內的磁場功能的確存在!端看你如何去正確運用它的力量!

  玉石的形成條件是極其特殊復雜的。它們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巖漿,這些高溫的漿體從地下沿著裂縫涌到地球表面,冷卻后成為堅硬的石頭。在此過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緩慢地結晶成堅硬的玉石或寶石,且它們的形成時間距離我們非常遙遠。

  水晶在礦物學中稱為「石英」,是屬于所有「石英」家族的礦種之一,石英家族的礦種另有「瑪瑙」又稱為「玉髓」、「貓光石英」又稱為「虎眼石」,其化學成分都是「二氧化矽」,水晶是等于石英,但石英不等于只是水晶,石英家族的「瑪瑙、貓光石英」也不是「水晶」,請讀者不要搞錯,同時也沒有純透明的藍色或綠色的水晶,只有綠發晶或極少出現的藍發晶!

  遠在地球的地質生成時代,地球表殼幾乎都是「無水矽酸」的化學物質,是一種如似膠水黏稠狀的無色物質,經地殼高溫高壓,使「無水矽酸」中的「二氧化矽」含量達到超飽和。隨著地幔巖漿物質在侵入活動中沿著地殼薄弱處的上升,加之溫度的逐漸降低,巖漿中的SO2(即石英),在有充裕的生長空間中慢慢的冷卻形成石英晶體就是水晶了。

  在黃金采選提煉過程中,不管是土礦提取,還是沙礦提取。幾乎都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在礦場將礦石挖掘出來,經過人工或者機器將礦石打成粉末,然后用水沖走表面上的泥沙(黃金比泥沙重,用水沖洗能節約成本),只留下含有毛金的鋅沙。過去我們的祖輩在沒有大型機械和化工原料的支持下。只能使用水銀來吸附鋅沙里面的毛金。一般需要三五天左右,當存積的毛金達到七八百克時,使用硫酸和硝酸燒煮,將毛金里面的雜質溶解,經過反復多次燒煮,普通的毛金就逐漸被提煉成黃金,但這種提煉方式只能達到95至97的純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開采黃金的提煉過程有了新的變化。現在采用了許多大型機械設備進行開采,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將埋藏在更深礦井里的黃金挖掘出來。

 

黃金:

          “咦,這是什么?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不,各類玉石的來源天神們啊,我不是一個游手好閑的信徒;我只要你們給我一些樹根!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嘿!你們這些天神們啊,為什么要給我這東西呢?嘿,這東西會把你們的祭司和仆人從你們的身旁拉走,把壯士頭顱底下的枕墊抽去;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詛的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的癩病的人為眾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會使身染惡瘡的人見了嘔吐,有了這東西也會恢復三春的嬌艷。” 各類玉石的來源
  偉大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在作品《雅典的泰門》中,描寫落魄的泰門在挖樹根充饑時,卻意外地挖到了黃金。歷經世態炎涼的泰門悲喜交集,對面前的黃金發出了上面一段感嘆。
黃金之所以在人間具有夢幻般的魔力,是因為“物以稀為貴”。黃金在地殼中的含量極少,地殼每1噸巖石中,平均含有黃金0.0035克。當然,以地殼龐大的總質量推算,整個地殼中的黃金量約為840億噸,如果掌握了從巖石中提煉出黃金的秘法,等于是獲得了無盡的財富。可惜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尋覓得眼冒金星,也無法憑肉眼在巖石中發現黃金。這是因為黃金很少能夠富集成礦,黃金在巖石中的含量即品位往往很低,難以用現在的科技手段將其從巖石中提取出來。從公元前3900年古埃及人發現黃金,到上個世紀90年代,6000年的時間,人類僅開采出了區區11.8萬噸黃金,其中的90%還是最近500年生產的。
  發財致富的夢想驅使人們到處搜尋金子的光亮。1872年,人們發現,在海水中也含有黃金。向海水要金子的熱情被激發出來。但是此后,浩瀚的海洋不斷地給熱望的人群潑冷水。由于最初測定海水含金量時,科學家使用的是金屬器皿,金屬本身含有的金元素污染了被測海水,使早期研究者得到了一個很高的海水含金量。隨著玻璃器皿的使用,和測定手段的更加科學,海洋中金的含量也不斷降低?,F在認為,每1億噸海水中僅含有1克黃金。雖然科學家們曾說:“一滴水中包含整個世界”,但是元素品位的高低,使人類無法擁有一滴水中的整個世界。
  黃金的稀有,使它成為一種有價值的貨幣,國際上往往把黃金儲備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志之一。黃金除了作為人們支付的工具外,本身也有獨特的性能。巖石中黃金的品位很低,說明它不易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即使將黃金丟在濃硫酸或濃鹽酸中,黃金依然完好無損;黃金的熔點較高,為1064攝氏度,因此人們常說“真金不怕火煉”;黃金的延展性很好,可以被拉成或壓成薄薄的一片;黃金具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在一些精密儀器的制造上,需要進行鍍金處理,或直接用純金制造零件,以保證零件穩定可靠;而在醫學上,黃金抗腐蝕和優良的延展性能,使它在牙科材料制造領域大顯身手。黃金由于工業、醫學等部門的廣泛使用,消耗量日益增多,使人們對黃金的渴求之心也越來越強烈。

 

礦物:

從本質上看,黃金是一種礦物資源,它通常在巖石中的特定礦脈中形成,當巖石遭到侵蝕時,金粒從石塊上脫落,被河流沖刷走,在下游的某處落腳,形成砂金礦。礦物是天然形成的無機化合物,或是像金一樣的單質,礦物一般都是結晶的,具有排列整齊的形狀。地球上已知的礦物有2500多種,但是常見的不過數十種,它們中的一種或幾種互相組合,便形成了巖石。如果將地球上的巖石比作一塊塊的積木的話,那么礦物就是積木上涂抹的各種顏色。
  讓人類煩惱的是,那些經濟價值很低的礦物,例如黑云母和角閃石,比倍受青睞的礦物如黃金,要豐富得多。仔細想想,如果黃金遍地都是,而黑云母極度稀少,二者所謂的價值高低,恐怕就會換個位置了。所以,人類的煩惱只是貪心不足的表露而已。
  在自然界中,像金、鉑等單質礦物很少,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礦物更為常見。地殼中最主要的礦物是長石,占地殼質量的50%以上,所以大多數的巖石中都含有長石。長石按照金屬離子的不同,分成鉀長石、鈉長石等,鉀長石一般帶粉紅色,鈉長石多呈白色。巖石中另一種常見礦物是石英,生長完整的石英呈現六方柱形,一般是透明的,當含有雜質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石英如果特別純凈,或因含有特殊元素而顯出美麗的顏色,可以被加工成寶石,就稱為水晶。
  石英的成分是二氧化硅,硅原子和氧原子緊密地排列在一起,令石英非常地堅硬。在古希臘人眼中,水晶是水結冰而成,由于特別堅硬,以至于永遠也不會被融化。其實水晶就是純凈的石英,現代人稱呼它為石英王子。既然是王子,當然不會很多,表面光滑,形態勻稱、色澤純正的水晶,在自然界中寥寥無幾。多數石英生長在巖石的裂縫中,在狹小的空間中委曲求全,最終成為一介布衣,而非尊貴的王子。高貴的王子都是在寬敞的空間中自由生長的,而且沒有雜質摻和進晶體中。
  一旦獲得質量上乘的水晶,人們會將它放置于廳堂、書房、臥室等處作為小擺設,或雕琢為裝飾品,如耳墜、珠練等,作為貼身之物。水晶被認為具有驅邪避禍的能力,甚至宗教也與水晶結緣,基督教教皇據說必須佩帶紫水晶飾品。

 

鉆石:

比水晶更令人激動的礦物是鉆石。對美的認識植根于人類本性中,使人類對于色彩斑斕、光彩奪目的小石頭情有獨鐘,而對暗淡無光的石頭視而不見。能夠達到寶石級別的小石頭,都要具備華美、珍稀和耐久的條件。世界公認的四大寶石——鉆石、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都是璀璨奪目,質地堅硬,并且穿越漫長的時間而永固的物體。其中的鉆石,則是寶石中的寶石。
  構成鉆石的化學元素是碳,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元素。正如古老的寓言所講述的那樣,一個家庭中幾個兄弟不和睦,于是家中的長者取出一根筷子,讓兄弟中的一個人掰斷,他很輕易地做到了;長者又取出一打筷子,這次兄弟中力氣最大的人也無法掰斷。長者于是教育晚輩們,團結起來力量大。鉆石中的碳原子顯然領會了古老寓言的含義,它們巧妙地排列在一起,不論敵人的力量從哪一個方向襲來,都會遇到許多碳原子的聯手抵抗,這就是鉆石異常堅硬的原因。
  也不是每一顆具有排列緊密的碳原子的石頭都是鉆石。鉆石首先是金剛石。人類發現金剛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的印度。從那時起,金剛石奪目的光輝就吸引著人類不懈地尋求。雖然眾里尋她千百度,卻只在二十幾個國家發現了可供開采的金剛石礦。而且,金剛石又是巖石中富集程度最低的品種之一,獲得的金剛石,與開采這些金剛石所需的礦石相比,只是后者質量的1億分之幾。在那些閃爍著誘人光亮的晶粒中,人們有時會幸運地揀出幾顆大一點兒的金剛石,質量在0.25克拉(1克拉=0.2克)以上,透明而光亮,這幾顆才被叫做鉆石。
  鉆石的稀有緣于它形成時的艱難。鉆石在地表以下200千米,溫度高達1200℃的地方誕生,然后又被擠壓入特殊的巖石礦脈中保存下來。人們測定金剛石的年齡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金剛石的年齡一般為20—40億年,而含有金剛石的巖體的年齡,在0.2—12億年之間。可見,金剛石是在20億年前的地幔處產生,在距今12億年或更近的時候,被噴涌的巖漿帶到了地表附近,巖漿冷卻的同時,也將鉆石凝固在里面。
  大量寶石級鉆石的開采始于19世紀70年代,南非發現金剛石礦,從而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歷史。19世紀60年代,南非的土地貧瘠而荒涼,先前移民來南非的白人紛紛遷移他處,南非經濟前景日益暗淡。這時,有關鉆石的傳奇發生了。在奧蘭治河與瓦爾河匯合處的荒涼河灘的沙礫中,一位小女孩揀到了一塊晶瑩閃亮的小石子,它成了孩子們的玩物。1867年,一位來此訪友的農民看到了這顆石頭,找人鑒定,居然是一顆鉆石。起初,人們并未太在意這顆鉆石的出現,認為這只是一個偶然事件。1869年3月,在同樣的地點,一顆重達83.5克拉的金剛石——南非之星橫空出世,人們終于明白,這片河灘里蘊含著豐富的金剛石礦藏。全球掀起了一股金剛石熱潮,許多做著發財夢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南非迅速地繁榮起來。
  1870年春天,一個叫德克勒克的農場主在自己的農場中,發現了一顆50克拉的金剛石。與以前在南非河灘上發現的金剛石不同,這顆金剛石是從巖漿巖中直接找到的。由于河灘上的金剛石是從含金剛石的巖石中沖刷下來的,這次人們終于找到了金剛石的原產巖石。金剛石熱潮再次升溫,人們漸漸變得瘋狂了。為了爭奪財寶,英國殖民者和捷足先登的荷蘭裔布爾人,在南非相繼進行了兩場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英布戰爭。英國在戰爭中擴大了在南非的地盤,布爾人則損兵折將,失去土地。英國人最終控制了南非。
  血腥的戰爭結束后,南非迎來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塊鉆石。故事得從1889年談起。樸實本分的威廉·普林斯羅以700英鎊的價錢,買下了一塊700公頃的農場,他將自己的牛群放養在那里。他的兒子與其他的孩子有時會在農場中揀到“閃亮的石頭”,最后被鑒定那些小石子是鉆石。這個消息令身在約翰內斯堡的業余勘探者托馬斯·卡利南興奮不已。但是無論精明的卡利南如何設計和誘惑,普林斯羅這個倔老頭就是不肯出售這片農場,仍然我行我素地放牧著牛群,從沒想過獨自開采農場中的鉆石。直到1898年8月普林斯羅去世后,耐著性子等了多年的卡利南終于以5.2萬英鎊的價格,從普林斯羅的后人手中買下了農場。卡利南的孜孜以求很快得到了回報,1905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世界第一大鉆石被發現,重達3106克拉??ɡ弦?5萬英鎊的價格將鉆石出售,一夜暴富,后來還被授予爵士,可謂名利雙收。反觀農場主普林斯羅,雖然一輩子默默無聞,拒絕了大富大貴的誘惑,卻也頤養天年,平和地走過一生。

 

四大寶石:

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四大寶石的另外三種。紅寶石和藍寶石都屬于剛玉一類,化學成分是三氧化二鋁,硬度略遜于鉆石。純凈的剛玉是無色透明的,血紅色的紅寶石,是由于剛玉中含有鉻元素;藍寶石的致色元素是鈦,如果寶石中同時含有微量的鈦和鐵時,寶石變成深藍色。祖母綠是綠柱石的一個變種,化學成分是含鈹的硅酸鹽,它漂亮的綠色是由于含有微量的鉻和釩所致。祖母綠其實和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并無關系,而是中國人翻譯波斯語對這種寶石的譯音,波斯人稱呼它為“祖木魯德”,在中國的名字就成了祖母綠。
  某些寶石只產在少數的幾個國家,并被某些國家的人們所鐘愛,因此有了“國石”一說。同國花、國樹和國鳥一樣,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也規定了自己的國石。鉆石作為寶石之王,獲得了英國、荷蘭、南非、納米比亞等國的青睞;美麗的藍寶石則是美國和希臘的國石;水晶貴為石英王子,成為瑞典、瑞士、日本和烏拉圭等國的國石。也有的寶石只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石,例如埃及人喜愛橄欖石,奧地利人選擇了綠寶石,馬達加斯加人欣賞孔雀石。寶石雖小,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點綴,它將人們的身體和環境裝扮得更高雅、更美麗。

 

玉:

     西方人專好鉆石,東方人獨鐘美玉。性情外露的西方人喜歡璀璨奪目的光亮,而中庸內斂的東方人愛好五彩斑斕的顏色。在古代中國,玉的含義是“石之美者曰玉”,并規定了玉有五德,必須在溫潤感、透光度、敲擊時的聲音、密度、硬度五個方面都符合要求,才可稱其為“玉”。從礦物的角度看,玉可分為硬玉和軟玉。硬玉主要指翡翠,屬于輝石類礦物,被稱為玉石之王。由于評價翡翠的標準眾多,所以目前翡翠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統一報價的寶玉石,人們要從顏色、純凈度、加工工藝、裂紋、透明度、質地、大小、形狀及寓意等等,多方面估計一塊翡翠的價值。軟玉是角閃石類礦物,種類眾多,以新疆的和田玉名聲最隆。和田玉出產于“萬山之祖”的昆侖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的美玉就源源不斷地輸往中原地區,中國古代的許多著名玉器,都是加工和田玉而得。
  玉不僅是中國人的裝飾物,還是人品道德的象征。數千年來,從帝王到百姓,都以玉為榮,以玉為貴,以玉為美。相傳古代楚國有個卞和,在山中發現一只鳳凰落腳在一塊石頭上。卞和想,高貴的鳳凰選擇的石頭,一定很珍貴,仔細端詳,果然是一塊美玉的毛坯。卞和認為國寶應當獻給國家,于是將那塊璞玉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讓宮廷玉匠拿去鑒別,沒想到這位玉匠竟是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竟把美玉鑒定成了石頭,結果卞和被厲王當成了騙子,被砍去了左腳。對那塊璞玉深信不疑的卞和,等到厲王死后,再次把玉獻給武王,結果與上次一樣凄慘,又被砍去了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那塊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盡繼而流血,武王終于被打動,那塊璞玉終于通過高明玉匠的鑒定,證明是塊罕見的寶玉。這就是歷代傳頌的"和氏璧",卞和將美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不愿它被埋沒,可謂古今第一惜玉之人。可惜卞和的兩只腳卻無法再生了。
和氏璧到底是什么材料,后人已很難考證,只能猜測,可能是一塊和田玉。實實在在的玉都難以考證,虛構的玉就更不知道它的來龍去脈了。比如文學作品《紅樓夢》一書中,將主人公賈寶玉描寫成奇異之士,一落胎胞,嘴里便銜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上面還有許多字跡。曹雪芹如此寫,許是認為賈寶玉秉天地之靈氣而生,卻在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兇大惡,其聰俊靈秀之氣,在眾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卻又在眾人之下,就好似女媧補天完畢后,余下的一塊奇石,讓他銜玉而生,實是以玉寓人。

 

 

玉石之王——翡翠:

       翡翠的英文名稱為Jadeite。翡翠是最珍貴的玉,幾乎全部由硬玉組成,是一種鈉鋁硅酸鹽礦物。晶形為粒狀、柱狀或纖維狀極其微小的晶體組成的集合體,致密塊狀,質地堅硬,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

  翡翠因含各種雜質,造成顏色千差萬別,其中以翠綠色品種價值最高,翠綠色如雨洗冬青,凝翠欲滴,晶瑩剔透,硬而不脆。

  中文名稱翡翠原為鳥名,所以兩字都有“羽”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曾有這樣的描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后借用它來命名既有紅又有綠的美玉,紅色的玉稱為翡,綠色的玉稱為翠。

  翡翠常用于做裝飾品、戒面、圓環、手鐲、耳環、刻片、鈕扣和項串等。翡翠是玉石王國中最為珍貴的玉石材料,有“玉石之冠”、“玉石之王”的美譽。古人認為佩之能避邪氣,當護身符貼身佩戴。國際寶石界把翡翠定為“五月生辰石“,象征幸福、幸運和長久。

  世界上最著名的翡翠制品是清末慈禧太后的陪葬物。有兩枚舉世罕見的翡翠西瓜,呈綠皮紅瓤、白子黑絲,在當時估價為500萬兩白銀。還有翡翠白菜兩棵,綠葉白心,綠葉旁還有兩只黃色的馬蜂,在菜心上還落著一只滿綠的蟈蟈,雕刻得栩栩如生,當時估價為100萬兩白銀。1989年由北京玉器廠制做的翡翠巨型玉雕“岱岳奇觀”,是近代玉雕的稀世之作。所用翡翠原料重363.8公斤,作品加底座后高102厘米,寬88厘米,厚60厘米,前后有30余人參加,歷時近七年,原料與自然景物結合,設計造型構思絕妙,堪稱國寶。

  全世界最大的一塊翡翠重達33噸,1982年在緬甸北郊叢林中被發現。為運送這塊翡翠,專門修筑了一條130公里長的公路,在押運途中曾幾次遭到強盜襲擊。1983年曾在緬甸仰光舉行的國際珠寶展覽會上展出過。

  世界上最優質的翡翠產于緬甸,約95%以上的翡翠產自這個國家。

 

拉長石:

有關拉長石,最著名的就是“和氏璧”的故事了,雖然據說“和氏璧“早已失傳,我們無緣目睹它的真容。

  相傳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采到一塊被礦石包著的寶石,那時候叫做玉璞。他便拿去獻給楚厲王,但昏君不識寶玉,他讓玉匠看,玉匠說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以欺君之罪砍斷了卞和的左腳。厲王死后,卞和又將此璞獻給繼位的楚武王,他又受到同樣的酷刑,被砍去右腳。到公元前689年,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繼位。卞和無腳走不了路,急得抱著玉璞在楚山之下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淚水干涸,雙眼流血,這才感動了楚文王。文王派高明的玉匠剖開玉璞,經鑒別確是晶瑩富麗的寶玉,便雕刻琢磨成璧,賜名為“和氏璧”。數百年后,到了戰國后期,“和氏璧”被趙惠文王得到。秦昭王聽說此事,派人去趙國假意說“愿以15座城“來換這塊璧,并因此演義出流傳千古的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機智動人的歷史故事。后來,這塊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幾經輾轉,據說在戰亂中失傳,至今下落不明。

  其實,“和氏璧”無論是從材料還是從加工上看,都算不上是珠寶玉石中的上等精品和佳作,僅是玉石家族中的普通一員。這種玉石材料的礦物名稱叫拉長石。

  拉長石是硅酸鹽長石族斜長石亞族中性斜長石中的一種。晶體形態常呈板狀或板柱狀,一般為白色,玻璃光澤,在解理面上沿一定方向有時可見到美麗的藍綠、紫紅、金黃等色調的暈色,硬度6-6.5,比重2.55-2.76。兩組解理完全。由于拉長石在某個方向上可以閃現出像太陽光譜的七彩而得名為“光譜石”,這只是一種特殊的光學效應,偏離這個方向時就難以觀察到。

  為什么長石家族中的拉長石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在更換主人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殘殺呢?一是材料稀少和色澤吸引人,二是在寶石上刻字成為玉璽后,就代表了皇權,誰擁有了它就意味著有當皇帝的資格,所以就拼命地追求、爭奪它。說到底,拉長石琢刻的“和氏璧”既不能讓得到它的封建帝王“受命于天”,也不能讓封建社會“既壽永昌”,這就是古代一些人夢寐以求的“和氏璧”本來面目了。

 

        我們住的星球上3000多種礦物和自然物質中,有大概200多種可以作為寶石的原料,其中最常見的有30多種。
  
  在這些寶石中,最名貴的有7種寶石,寶石界通稱“五皇一王一后”它們分別是:
   
  寶石之皇——鉆石;
  
  華貴吉祥之石——紅寶石;
  
  莊重高雅之石——藍寶石;
  
  綠色寶石之皇——祖母綠;
  
  珍貴奇異之石——貓眼石。
  
  以上是世界上最普遍定義的五大寶石,也就是“五皇”
  
  此外,一王一后是指:
  
  玉石之王:翡翠 
  
  珠寶皇后:珍珠(黑珍珠)
  
  以上這就是7大寶石;
  
  寶石中還有一些名貴的自然物質,如 琥珀、珊瑚(紅珊瑚)、瑪瑙、象牙、犀角、孔雀石、青金石、橄欖石、石榴石、綠松石、黃玉、水晶(紫水晶)…等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同樣都是巖礦,為啥它就成了寶石?——寄語高考學子
家里沒礦,能不能擁有寶藏?
什么樣的石頭才能稱的上寶石?
寶石種類及一般知識介紹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三)
綠玉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麻栗坡县| 武陟县| 静安区| 通山县| 铁岭市| 武城县| 兴安盟| 阳西县| 淮南市| 九寨沟县| 商都县| 依安县| 钟祥市| 蒙城县| 顺义区| 新沂市| 娄底市| 布拖县| 原阳县| 余庆县| 新巴尔虎左旗| 乌拉特前旗| 同江市| 新余市| 十堰市| 兴文县| 陇川县| 保靖县| 南丹县| 建平县| 冕宁县| 开平市| 南昌市| 嘉善县| 如东县| 江源县| 沁源县| 崇文区| 九寨沟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