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之旅
---挪威維格蘭雕塑公園紀行
一個雕塑公園,足以讓奧斯陸神采飛揚、沉淀于記憶深處而不易溶解。
走進大門,見兩旁高樹蔽日,綠地如洗,月季瘋長,競相怒放,在夏日的早晨越顯清新而多姿了。沿中軸線一眼望去,850米長的空間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生命之旅的前三個階段:生命之橋、生命之泉和生命之柱。古斯塔夫.維格蘭手持斧鑿,分腿站立的雕像立于門側花圃中。老兄目視前方、若有所思,似乎工作仍在繼續。這位從小喜歡關起門來研究自己裸體的天才,在拜訪法國羅丹以后,向挪威國王提出:“給我一片綠地,我要讓它聞名于世”。1910年,40開外的古斯塔夫.維格蘭,帶著徒兒在這片80公頃的土地上一斧一鑿、一手一腳了30年,制作了192座人體雕像和650個浮雕,創造了生命藝術和藝術生命的奇跡。
生命之橋,58座青銅雕像演繹著個體生命的稚氣與陽光、青澀與煩惱、叛逆與成熟、繁衍與幸福。一對困頓于圓圈中的少年男女,試圖奮力沖破圓圈的束縛,無言表達了青春的張力與反張力。成長意味著突破,而突破以后又意味著養育和責任。接著一尊多子多福意韻的塑像抓住視線,放慢了行人的腳步。健壯的父親,雙肩扛著三個孩子,抬起的一只腳上也掛著孩子,其樂亦滔滔啊。生命本質如此。從少到老,從老到少,一個無始無終的無縫連接。凡踏上生命之橋的人,無論是男是女,無論稚嫩或成熟,必然已經、正在或將要親歷這些經典過程,無一例外。
中間開闊的廣場上,六個黑黝黝的裸男用堅強的臂膀扛起一個托盤,泉水四濺、飛流而下,這便是生命之泉了。墨綠色的生命之樹的銅雕繞泉一圈,樹上掛滿了人之果,男女咸聚、老幼畢至。可謂,生命之泉生生不息,生命之水源遠流長。
沿生命之泉,漸進精微世界。雄雌的生命奧秘編織了生命之柱與生命之環兩個遙相呼應的樂章。抬頭看,高臺的花叢中突兀著擎天一柱,直刺藍天。高達17米、重達270噸的白色花崗巖的柱子上爬滿了體態各異、密集纏繞在一起的無數裸體男女,像一群浮游生物,沿著柱子扭動攀附。十分明顯,套用佛洛依德先生的邏輯,這一定是雄性崇拜之圖騰,由之噴薄欲出的是生命的種子。臺階四周布著用一座座各式動作的男女雕像構成的分界線。或許,步履匆匆的人們能夠從中讀出自己的曾經和當下,那是情竇初開,那是激情燃燒,那是膝下之樂,那是天經地義,那是剝離了虛飾外衣的真性情的自然綻放。
立于生命之柱之下,往前看,泉與橋規規矩矩、方方正正地一覽無余。而躲在生命之柱背后的則是一片視野開闊的綠色斜坡,斜坡頂端聳立著生命之旅的最后樂章------精巧而神秘的生命之環。此間,柱與環構成了動與靜、縱與橫、陽與陰、雄與雌、崇高與博大的空間美學。沿綠坡中間的石階拾級而上,見生命之環頭頂著一片烏云,似乎在吸吮著云縫中灑落的陽光雨露。環,由四個成年男女和三個孩子手足相接、環繞而成。孩子,無疑成為鏈接生命的關鍵環節。輪回,周而復始的輪回,正是生命延續的全部意義。
2011年11月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