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盧偉說,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45%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它們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如果對早餐、運動程度等生活細節進行調整,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今天送上一份養生小貼士,希望大家身體健康!
【遠離6種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
吸煙
吸煙是引發癌癥的最主要不良生活習慣。吸煙可以誘發多種癌癥,有專家研究發現,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倍,喉癌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險性增加1.78倍。另外,吸煙也會導致肝癌。
肥胖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研究表明,肥胖與乳腺癌(絕經后)、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等13種癌癥發生有密切關系。
衡量肥胖的標準有很多,最常用的是BMI,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我國人群的標準BMI范圍是在18.5~24之間,24~28之間為超重,超過28則為肥胖。從防癌的角度上來看,體重應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
運動與體重指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同經常運動的人相比,缺乏運動的人更容易變胖,新陳代謝緩慢,免疫力低,更容易生病,而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要保證6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運動,成年人每周要保證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外,還要加強平衡、防跌倒能力和肌肉力量的鍛煉,才能保證健康。那挑選什么樣的運動方式比較好呢?建議只要是強度和時間達標,任意適合自己的運動都可以。慢跑、騎車、游泳、羽毛球、跳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飲酒
有充分證據表明,酒精會升高食管(鱗)、胃、肝、結直腸、乳腺發生癌癥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
另外,喝酒臉紅并不是代表酒量好,恰恰是人體乙醛脫氫酶基因突變,乙醛轉化障礙的危險表現,這樣的人更應限制飲酒。
熬夜
有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會增加患癌風險。另外,經常熬夜除了讓患癌風險提高,還會讓癌癥更加難以控制,耐藥性更強。
值得注意的是,作息不規律也是致癌的因素。頻繁的改變生活和睡眠節奏,使生物鐘混亂到“不知所措”,這樣長期混亂的生物鐘才是導致患癌風險提高的“罪魁禍首”。
蔬果攝入過少
增加日常果蔬攝入可以降低諸如口腔、鼻咽、食管、肺、胃和結直腸的腫瘤發病風險。
食物當中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產生有益的短鏈脂肪酸,抑制腸癌細胞增殖;同時這些食物中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C/E、硒、酚酸類、黃酮類、硫甙類化合物,通過抗氧化等途徑,具有潛在的預防細胞突變作用。
紅肉攝入過多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常見的主要是豬、牛、羊肉,每周推薦的攝入量為350~500克熟肉。
研究顯示食用過多的紅肉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每日每增加100克紅肉,結直腸癌的風險就會上升12%。一方面在高蛋白高脂肪紅肉烹調的時候大多會采用煎、烤等高溫烹調方式,這過程中就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同時,紅肉當中富含的血紅素鐵會通過刺激亞硝基化合物的內生形成,促進結直腸的癌變。
【重點關注11個危險信號】
癌癥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癥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事實上,癌癥早期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身體出現這11類問題就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敝袊t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副主任趙東兵詳細介紹了這11類“危險信號”:
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持久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聽力異常,鼻血,頭痛;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
作為自我發現的有效補充,規范的防癌體檢也是早發現的利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徐志堅介紹,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常見癌癥。
徐志堅說,針對乳腺癌、宮頸癌、肺癌和結直腸癌4種癌癥,國際上已有較明確的篩查指南。乳腺癌推薦使用的篩查方法是超聲和X線造影(鉬靶);宮頸癌可使用宮頸涂片(巴氏涂片)和HPV檢測;肺癌高危人群可采用中低劑量螺旋CT篩查;結直腸癌進行糞便潛血試驗和結腸鏡檢查。此外,結合我國癌譜特征,針對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推薦使用的篩查方法是:上消化道癌為內鏡檢查,肝癌則進行甲胎蛋白檢測和B超檢查。
防癌體檢是不是需要每年進行?“要結合個體差異選擇合理的體檢間隔時間。不同的器官間隔時間也不同,不是每年都要把全身的檢查都做一遍。比如胃鏡可以3年檢查一次,腸鏡可以5年檢查一次,鉬靶可以2年檢查一次,宮頸癌篩查可以根據情況3年~5年檢查一次?!毙熘緢赃€指出,防癌體檢專業性強,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針對個體情況進行檢查。
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
1.癌癥是一類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慢性病
2.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3.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
4.癌癥不會傳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會傳染的
5.規范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癥
6.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癥生存率的關鍵
7.發現癌癥要選擇正規醫院接受規范化治療
8.癌癥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吃野菜能抗癌純粹是個偽命題】
最近,自媒體上一篇題為《有些野菜能抗癌,快看看一起學習學習》的文章廣為流傳,文中提到吃魚腥草、車前草、蒲公英等野菜能夠治療癌癥,說得人恨不得每天吃上一筐。
臨床上,烷化劑、抗代謝藥、激素、免疫制劑和一些植物類抗癌藥,的確可殺滅部分腫瘤細胞。這些藥物作用于腫瘤細胞生長繁殖的不同環節,可抑制或殺死它們。其中,植物類抗癌藥可以抑制有絲分裂或酶的作用,阻止細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質合成。植物類抗癌藥常與其他抗癌藥合用于多種癌癥的治療,最有名的植物類抗癌藥,當屬來源于紅豆杉的紫杉醇,臨床應用廣泛。
包括紅豆杉在內,植物含有的天然抗癌成分含量非常之少。人們熟知的魚腥草中,有一種叫槲皮素的有效成分,國外已有人證實它能抑制一種肉瘤病毒和誘發腫瘤的人皰疹病毒,這也是魚腥草被大多數人曲解能抗癌、防癌的主要證據之一。
與紅豆杉同理,魚腥草中槲皮素的成分也很低,以我們能夠吃下去的食物量來看,根本達不到抗癌作用的有效藥物濃度和劑量。
“目前沒有哪種野菜真正被科學地認可為抗癌植物或者藥物,野菜抗癌純粹是個偽科學命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工程師上官法智說。
健康知多點——
春食野菜講究多:慎防日光皮炎 食用掌握三原則
綜合自中國中醫藥報、健康報網、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