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零售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接國內外市場與居民消費,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零售業雖然保持增長,但總體發展速度放緩,出現了百貨店、大型超市紛紛關張,便利店迅速成長等新特點。
全國商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日前成立課題組,經過深入調研,對我國商業零售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人力資源狀況及需求、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規模布局、人力資源培養供給等進行了細致分析,提出商科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與專業設置建議。
實體零售加速轉型,網絡零售高歌猛進
我國零售業各業態間的發展差異近幾年不斷加大。網上零售業蓬勃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而實體店零售企業增速下滑,除便利店發展勢頭較好外,超市、百貨店、專賣店等紛紛轉入調整期,甚至出現負增長。
課題組認為,未來我國零售業將加快轉型,實體店與網店優勢互補、深度融合,走向全渠道經營。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是以服務為導向的全渠道化經營模式漸趨成型。低價不再是企業制勝的關鍵,服務以及客戶體驗將成為零售業勝出的王牌。當前零售業的一個頑癥是從業人員缺乏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精神、服務狀態與服務技藝,歸根到底是缺乏服務基因。“生活服務顧問”將成為一種新職業,服務能力是未來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以微站為載體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成為主流。未來零售業總的發展趨勢是進入微站時代,店鋪小型化,商店變站點。社區站之類的微商店將越來越有價值,成為即時互動交流平臺的一個樞紐,實時跟蹤消費者,并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是依托供應鏈管理的零供關系日趨和諧。在買方市場業已形成和生產過剩成為不爭事實的當下,零售業的競爭從企業間“點對點”逐步轉向供應鏈間“線對線”乃至“面對面”,這意味著零售企業不能只關注自身的發展,而要更注意與供應商的協作,深入參與到供應商的生產運營中。
四是跨區并購重組使零售業組織化程度增強。我國零售業“跑馬圈地”的外延式擴張已大幅放緩,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并購重組,快速占有成熟的零售資源。未來幾年,零售業將通過并購重組、優化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市場集中程度和占有率。
五是以品牌特色為方向的建設之路更趨堅定。技術創新會帶動零售業的組織創新、營銷創新與管理創新,未來的零售業態將更加注重精細,放大強勢品類。
課題組對我國零售行業企業人力資源狀況及需求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零售行業從業人員中,研究生學歷占3.23%,本科學歷占19.09%,專科學歷占55.56%,大專以下學歷占22.12%,專科學歷占據主導地位。在專科學歷人才中,市場營銷專業最多,為27.38%,其次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從崗位構成來看,現有專科學歷崗位主要集中在銷售崗位,占專科就業人數的55%,之后依次是采購、信息、售后服務、客服、招商、運營、行政和人事、倉儲、企劃、財務等崗位。
調查表明,未來3年,商業零售行業對專科人才需求最多,達到58.42%,其次是本科人才,為24.34%,再其次是研究生為15.32%。未來對專科人才需求最多的是市場營銷專業,為50.43%,其次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為36.10%。調查發現,零售企業的基層員工的平均缺崗率在5%至15%,中高層平均缺崗率為10%至20%,人才缺口最大的是店長、采購人員、生鮮人員、物流管理人員及營銷企劃人員,缺崗率高達20%至30%。從崗位來說,對專科人才需求排在前三的崗位是銷售、運營和財務,分別占被調查企業總數的75.21%、36.73%和28.86%。
在對企業進行新型緊缺人才調研時發現,企業急需人才按專業緊缺程度,依次為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數據分析、貨品分析(買手分析)、品牌管理、賣場形象提升、網絡策劃、消費心理、市場分析、人際關系管理等。
課題組認為,商業零售行業的現狀與商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并不完全協同,需要對商業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方向進行調整;同時,大數據時代的現代商業零售行業又發展出新的業態,并將在未來產生新的發展方向與趨勢,也需要商業職業教育提前做好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以體現專業結構調整的前瞻性。
2014年,教育部對商業零售相關專業進行了重新設置。在工商管理類專業中,原工商企業管理、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企業資源計劃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項目管理、創業管理統一合并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原商務管理、客戶服務管理合并為商務管理專業;原商檢技術、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予以保留,同時新增市場管理與服務、品牌代理經營兩個專業。在市場營銷類專業中,原市場營銷、營銷與策劃、市場開發與營銷、服裝營銷與管理統一合并為市場營銷專業;原廣告經營與管理更名為廣告策劃與營銷專業;原茶葉評審與營銷、茶文化、茶藝專業統一合并為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
目前,與商業零售相關專業共有九個,分別為工商企業管理、商務管理、商檢技術、連鎖經營管理、市場管理與服務、品牌代理經營、市場營銷、廣告策劃與營銷、茶藝與茶葉營銷。課題組認為,這九大專業基本能夠覆蓋相關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其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發展現狀具有較強的協同度,同時新專業名稱與內涵之間的區別較為清晰,方便社會與學生理解認同。
課題組的調研表明,企業基層管理崗位人才需求旺盛,學生就業狀況良好。企業最緊缺的人才集中在銷售、財務、運營、客服、企劃、行政人事、倉儲等基層管理崗位,企業一致要求高職院校多培養基層一線管理人才。從企業對畢業生的技能要求來看,較為重視學生的市場調研技能、營銷策劃技能、客戶服務交流技能、促銷技能、商品陳列技能、品類管理技能、商務軟件操作技能、相關專業知識、核算技能、票據技能、收銀技能等,職業院校應強化這些技能的培養。
據調查,在未來3年重點發展的零售形式上,有74.5%的企業認為是實體店銷售,有25.5%的企業認為網絡銷售是重點。在發展業態上,大部分企業認為專賣店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形態。因此課題組認為,要在保持專業名稱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適當調整專業方向以適應商業零售行業的發展趨勢,體現專業設置的前瞻性。
目前商業零售行業相關專業方向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包含工業企業管理、商業企業管理、小微企業管理、創業實務四大專業方向,鑒于企業對于員工培訓的需求度以及網絡銷售已成為零售業發展的重要補充和趨勢,建議新增企業教育、網絡營銷方向。目前商務管理專業包含客戶服務方向,鑒于商務管理過程中對于活動和營銷策劃的需求度,建議新增商務策劃方向。目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包含門店管理、特許經營兩個方向,鑒于專賣店形式已成為商業零售行業極其重要的發展業態,建議新增賣場管理、專賣服務與管理兩個專業方向。目前市場營銷專業包含行業營銷、營銷與策劃、市場開發與營銷、服裝營銷與管理四大方向,鑒于網絡媒體、大數據已成為當代營銷管理的重要渠道類型,建議新增網絡與新媒體營銷、數據分析與營銷專業方向。目前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包含茶葉評審、茶文化與表演、茶葉營銷3個方向,建議保留。此外,市場管理與服務、品牌代理經營、廣告策劃與營銷等3個新增專業和更名專業,目前并沒有任何下設專業方向,但是鑒于商業零售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與可能,建議市場管理與服務專業增加物流管理方向,品牌代理經營專業增加品牌營銷方向,廣告策劃與營銷專業增加新媒體廣告方向。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