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里讀書時,總覺得基礎教育有很多不合理之處,為什么不能改改?可是跟著中學校長‘同進同出’一個月,我才發現,原來校長要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可用的資源真的很少?!?/span>
“上中學時,總覺得校長是全校最忙的人,又好像是最閑的人,體驗過‘校長的生活’,才知道學校運行除了教育質量,還有那么多的瑣事要處理。”
在全國各地知名高中當了一個多月“影子校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20多名學生今天回到學校。這一個月的經歷,讓這些未來將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學生,找到了理想與現實的銜接點。
教育領軍型人才,必須有高屋建瓴的視野和扎實的專業背景。華師大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教授說,“大學希望培養未來教育界的領袖型人才,但校園里的大學生往往從學校到學校,即便有實習,也往往承擔一線教師工作,很難將自己的所學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因此從今年開始,華師大教育學部與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聯合,推出了“影子校長”項目,每年招募100名學生,分別至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具有代表性的基礎教育學校,與該校校長共同學習、工作100天,從校長的視角跟蹤考察基礎教育學校文化實踐的設計思路、校園文化的建設現狀,而教育學部為“影子校長”們配備專業的導師團隊進行指導。
在理想與現實間搭建一座新的橋梁
在到天津南開大學附中跟著呂國強校長當影子校長時,華東師大教育管理系研三學生劉佳旺接受了校長給他的任務——對該校老師進行訪談。
南開大學附中是兩所中學合并而成,在合并至今的7年中,兩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融合,校長希望劉佳旺能夠通過訪談找到原因。
劉佳旺滿懷熱情,“這容易,學校是扁平化管理的典型,合適的激勵機制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三年教育管理學的知識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訪談了一批老師以后,劉佳旺不僅覺得問題并不容易,甚至覺得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要有合適的激勵機制,必須校長要有資源,但是劉佳旺在跟著校長一起接待那些來談話或者吐槽的老師時,發現校長要激勵優秀的教師,不論是提升他們的收入還是獎勵,都缺少資源。
對于那些不能達到學校要求的教師,學校也無計可施。
跟著校長出去招聘,發現學??粗械娜?,卻會因為種種條條框框而止步于招聘的門檻。
“我所經歷的這些問題和現狀,與我們在大學里學的知識完全不匹配?。 眲⒓淹f,從教育管理學來說,這些都是可解決的,但是我們在學理論的時候,對現實的約束條件考慮卻不充分。
最終他不得不求助于華師大公共管理學院專門從事教育管理研究的熊萬曦?!艾F在熊老師帶著我和呂校長一起在研究這個課題,希望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
韓婧怡與“導師校長”一起為高一(7)班的學生上英語公開課
和劉佳旺同一批擔任“影子校長”的心理學系特殊教育專業大四學生韓婧怡,至今還在北京房山中學。
她說,到了學校發現中學其實對學生的心理還是很重視的,房山中學就有2名專職教師負責和心理教育相關的事務。但她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并不完全來自學業,而是來自家庭或者學校之外。
現在她正在參與一名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我的職業理想是成為一名心理老師,看來未來我不僅要了解我的專業,還得更多地了解社會和學生的家庭情況?!?/p>
發現不同教育之間的差距
對于這些“影子校長”們來說,他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還感受到了教育的地區差距。
用華師大課程與教學系研三學生徐亞垚的話來說:“我們未來也許會到各個地區去從事教育工作,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教育差異對我們未來的選擇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nbsp;
徐亞垚的“導師校長”是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校長王長斌。今年9月,徐亞垚第一次在校長辦公室擁有了一張屬于自己的辦公桌。在這張桌子上,徐亞垚見證了很多想法的落地、決策的拍板,更重要的是,她通過校長的眼睛,學會用一種更高的視野理解學校、理解教育。
徐亞垚在湖天中學擔任“影子校長”期間,為高二(3)班的學生上政治課
徐亞垚說,我在那里經歷了這所中學很多事情從無到有的過程,比如這所高中開出了烹飪課——這類豐富學生生活閱歷的課程,在上海高中也許很容易,但在當地卻是第一次有學校開出這一課程。
校長當時從華東師大的校長培訓中心培訓完回去后,對于學生的全面培養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想要開出更豐富的課程。但是在一些地區,開出這類“與考試無關的課程”未必會受到歡迎。
“我也是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了各地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發展程度之間的差距。包括校長回去后,重新將校訓作為學校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原先,這所學校并沒有校訓的提示。”
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研一學生錢黎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中小學語文或英語教師。她坦言,在與基礎教育“脫節”多年后,她對現在中小學的現狀及發展“一無所知”。
在錢黎看來,大多數人可以憑經驗勾勒出“老師”的模樣,而和學生缺乏直接交流的“校長”與學生之間“永遠隔著一條鴻溝”。
兩周前,她報名參加了第二期“影子校長”招募考核,最終成為15名“影子校長”成員之一,與四川省興文第二中學的校長袁小平結為師徒,明年她將在華師大和興文第二中學完成為期共100天的“影子校長”體驗學習。
錢黎說:“我自己就是來自四川,在大部分地區教育水平不那么高的省份,我們所有的好學校就是升學率高的學校,所有的好學生都是會做卷子的學生,所以我們不需要認識校長,只要會認識老師、書本、試卷就可以了。
我們的校園里有很多不被關注的校園過客,學校和社會總是把目光給那些學業成就者。我想帶著我在上海學習的內容,回到家鄉看看我們的中小學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是在大學課堂和短期實習中不可能有的體驗和收獲”。
目前,她已經和“導師校長”袁小平進行了初步溝通,到了基地學校后,她希望能重點了解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心理建設,以及共同參與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
施懿在上海市曹楊二中體驗課堂教學
讓學生有更高的“視野”理解教育
第一批20名“影子校長”們結束了自己的工作回到學校后,每人都帶回了一本厚厚的“成長筆記本”。
據“影子校長”項目負責人、教育學部韓春紅老師說,這些成長筆記本上不僅詳細記錄了這些學生每天的經歷,還記錄了他們在學校遭遇的問題。
對于學生來說,這一個多月的體驗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校長的難題,回來后他們還必須在教育學部老師和校長培訓中心導師的指導下,繼續進行基于這一實踐的課題研究,用校長的視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尋找他們自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我們應該成為要有高視野、大局觀和決策力的人才?!边@是徐亞垚在筆記中寫的感想。
而對于這些要將教育作為自己終身職業的學生來說,這段經歷使得他們獲益菲淺。
袁振國說,教育是一項尤其強調實用性和應用性的職業,“關門辦學”永遠教不出具備社會責任感、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領軍型”教育人才,一旦這些學生進入教育崗位,只能是“空對空”。
“影子校長”培養計劃正是為了讓學生有機會感知社會的真實變化,在與優秀校長近距離相處的過程中,了解他們關注的“真問題”,提升對教育的同理心。
新的一批15名“影子校長”,將前往江蘇、浙江、陜西、天津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