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股指包括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
美股日經歐洲等幾十類指數。
1 全球重要股指 編輯本段
1.1 道瓊斯股價指數
最有影響力也最為公眾所熟悉的股價指數。以在
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為樣本股票的選擇范圍,以1928年10月1日為
基期,值為100,以后各
期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股價指數。
2 標準·普爾股價指數 編輯本段
以1941-1943年間的平均
市價總額為
基期值,選擇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基期值為10。由于它所選的500種股票的
總市值占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的80%以上,有廣泛代表性。
2.1 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
由英國倫敦《金融時報》編制的指數,能較全面地反映倫敦
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在英國有較大的影響。
2.2 日經股價指數
反映日本股價
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數,以1950年9月7日為
基期,采用的計算方法是
道瓊斯指數所用的修正法。由于樣本數量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因而是全面分析日本股市走勢和產業變動的重要指數。
2.3 歐洲股市
3 中國四大股指 編輯本段
中國三大
股票市場——香港、上海和深圳都分別有個別的股票指數,分別為
恒生指數、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同時還有上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滬深300指數。
3.1 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
由于香港
股票市場發展得較早,恒生指數在亞洲股市中早已奠定其地位,為亞洲除了
日經225指數之外重要的股票指數,也被視為是香港股市的晴雨表。 成立于1964年的恒生指數目前包含了45只香港的
藍籌股,以自由浮動
市值加權法計算,反映了香港股市價格的整體趨勢,由隸屬于恒生銀行的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 恒生指數的45只
成份股共占香港股票市值的67%。恒生指數也被分成4個類別,以幫助投資者分辨各個類別的股票走勢:恒生金融分類指數(Hang Seng Finance Sub-index)、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Hang Seng Utilities Sub-index)、恒生地產分類指數(Hang Seng Properties Sub-index)和恒生工商業分類指數(Hang Seng Commerce & Industry Sub-index)。
3.2 上證綜指
上證綜指(Shanghai Stock Exchang Composite Index)全名為
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為反映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股票(包括A股與B股)的
綜合指數。多年來,投資者與媒體已習慣將上證指數稱為中國的大盤。 上證綜指在1991年7月15日正式被使用,以1990年12月19日的
收盤價作為基準,并將當天的指數定為100點,以帕式加權綜合價格計算,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負責編制。 由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越來越大,其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也隨之提升。上海證券交易所在2009年的交易額已升至全球第三位,達5.06兆美元。雖然該數據離第二位的紐約交易所的17.78兆美元尚有一段距離,但已能顯示上海證券交易所日益上升的金融地位。
3.3 深證成指(SZSE Component Index)
深證成指全名為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價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上40家具代表性的公司股票組成,以成份股的可
流通股數加權平均而成。 深證成指在1995年5月1 日開始計算,以1000點為基點,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每年的一、五、九月時會對40只
成分股進行審核,以確保指數所包含的公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4 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指數(Shanghai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于2005年4月8日時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而成,包括了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300只具代表性的A股,占兩個股票交易所70%的
市值。 滬深300指數的
基準日為2004年12月31日,并以1000點作為指數的起點。指數以調整
股本加權法計算。 滬深300指數也是滬深300 股指期貨的標的物,此股指
期貨交易于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此外,滬深300指數也被用作中國境外ETF的標的物。
4 全球股指總匯種類和統計方法 編輯本段
股票指數為衡量股市表現的晴雨表,并被市場投資人廣泛地使用做為績效比較的基準。在《全球股指總匯》的首篇,《保羅時報》將為讀者介紹股票指數的種類和統計方法等基本概念。
由于很難逐一跟蹤每一只
個股的表現,市場開始選取部份具有代表性的個股,經過計算形成股票指數。而隨著金融市場的發達,全球各證券交易所紛紛推出自己的大盤指數,之后又分別發展出針對不同領域或區域的股指,如小企業指數、各行業指數、甚至是新興國家或區域股指等,企圖以不同的組合來顯示各區域和市場的股市變動。
在種類方面,涵蓋面最大的股指類別非全球性
指數莫屬,全球性的股指包含全球重要股市的重要個股,以不同的方式試圖用指數為投資者捕捉全球股市的變化,具代表性的有MSCI World和S&P Global100等。當然,幾乎所有擁有證券市場的國家都有一個主要的
大盤指數,而證券市場較大的國家甚至有好幾個主要股指,如美國的
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和
納斯達克,中國也有上證指數、深圳股票
綜合指數和
恒生指數。
此外,各國股市也生成其它類別股指,以企業規模的大小、產業或區域來區分。如恒生指數就有: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
恒生香港中資企業指數、恒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恒生中國內陸100、恒生中國內陸25、恒生香港35、恒生房地產
基金指數等。
在歐洲,由于各國
金融體系互相影響程度很大,部份指數嘗試將歐洲區各股市集合成不同類別的指數,如包括歐洲18國最重要600只個股的歐洲斯托克600指數(Stoxx Europe 600 Index)、包含歐元區50只主要
藍籌股的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Euro Stoxx 50 Index)等。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MSCI)則將全球股市區分為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7國集團指數(MSCI G7 Index)、MSCI歐元區指數、MSCI北美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等。
而各股指所使用的統計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最簡單的為價格加權法,道瓊斯工業指數就是以該方法計算的。由于價格加權法并沒有將企業的
市值或規模列入考慮范圍內,所以相對來說受個股價格變動的影響較大。市值加權法則為另一種常見的統計方法,恒生指數就是其中一例,在市值加權法中,市值大的個股價格變化對指數的影響較大。
其他的算法還有市場份額加權法和屬性加權法。市場份額加權法以發行的股票數量來衡量,而屬性加權法則以多個選中的屬性為加權標準。例如標普純成長指數(S&P Pure Growth Style Index)和標普純價值指數(S&P Pure Value Style Index)都屬于屬性加權指數,個股以選定的風格屬性被賦予評分和權重。
不僅如此,共同基金里的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尤其是ETF,都是秉持著復制股票指數的宗旨以被動式管理(Passive Management)操作的。而由股票指數做為
基礎資產衍生出來的股指期貨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
對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