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約40萬人死于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這種“致癌”的病毒。今天就來說說丙肝病毒,以及它的預防和治療。
丙肝病毒、“沉默”殺手
1988年,傳染病學家哈維·阿爾特及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的肝炎病毒,將其命名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簡稱“丙肝病毒”。憑借這一發現,阿爾特和其他兩位科學家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丙肝病毒會引起急性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往往沒有癥狀,15-45%的患者能在6個月內自發清除病毒,55-85%會發展成慢性感染,在這些慢性感染者中,20年后肝硬化的發生率為5-15%,其中有2-4%會進而發展為肝癌。
我國約有1000萬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分為7種基因型,每種還有幾種亞型,我國感染者以1b型為主,約占56.8%,相較于其他基因型,感染這類病毒的患者更容易快速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而我國絕大部分丙肝感染者并不自知,大多是被動檢測時發現的,近70%在出現了明顯的癥狀之后才去做的檢測。因此許多患者錯過了治療機會,死亡率較高。
丙肝病毒的預防
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和乙肝一樣,主要是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但丙肝病毒沒有疫苗,因此大家要注意做好防護,比如做紋身、醫美的時候,選擇正規機構,不要與他人共用剃須刀,與不熟悉的對象發生關系時,要使用安全套。
丙肝病毒感染的治療
丙肝病毒已經有了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或稱為直接抗病毒藥物,簡稱“DDA”,就是俗稱的“特效藥”。總體來看,DDA可使約90%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從而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風險。
以我國人群為主的亞洲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使用某款DDA治療12周后,對這幾種基因型的患者,治愈率最高為100%,最低為76%,其中1a、1b和2型均為100%。
索磷布韋/維帕他韋治療12周后,在基因1a型、1b型、2型、3a型、3b型和6型的持續病毒應答率分別為100%、100%、100%、95%、76%和99%。
而在DDA發明以前,丙肝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法是注射長效干擾素并服用非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需用藥24-48周,療效不佳,還伴有嚴重的副作用,對于1型患者,治愈率僅為40-70%。
正因為DDA的出現,幾乎所有丙肝病毒陽性患者都推薦接受治療,治療目標是清除病毒,這與乙肝病毒的治療有所區別。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療
目前沒有針對乙肝病毒的DDA,治療藥物主要為核苷酸類似物和干擾素。核苷酸類似物需要長期服用,很難清除病毒。干擾素有5%左右的治愈率,但副作用較大。所以乙肝感染者,如果病毒量在可控范圍內,且肝功能正常,可以選擇不治療。
我們期待乙肝特效藥和丙肝疫苗的誕生,但在此之前,要做好防護、定期進行病毒檢測和肝功能、肝癌的篩查,這才能讓我們遠離肝癌,保持健康。
資料 / 素材
請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