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貜图议L關于寶寶便便的問題,如便便稀次數多不一定是腹瀉,也可能是母乳或奶粉中的低聚糖分解造成的,如果寶寶便便次數和性狀改變外,伴有惡心,嘔吐,精神差,攝食少,肚子疼,喜哭鬧,體重增長不滿意等,那就是腹瀉了。
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如胃酸分泌少、酶活力低,一次吃太多太雜不容易消化。
2、生長發育快,胃腸負擔重。
3、機體防御能力差,腸道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
4、人工喂養的孩子因為缺少母乳中的免疫因子,抵抗力較差。
感染是腹瀉的主要原因,腸道內,外感染均可引起消化道癥狀,如細菌或病毒等通過被污染的食物、手、玩具及日用品進入消化道,破壞小腸絨毛細胞,腸粘膜受損,導致小腸粘膜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腸液大量堆積在腸腔,腸內滲透壓增高,致體內大量水分進入腸道,最終導致大量含有電解質的水分快速流失,引起脫水、腹瀉。
細菌,病毒等感染,常見如大腸桿菌,輪狀病毒等感染,導致大量含有電解質的水分快速流失,引起脫水、腹瀉。
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腸道外感染導致消化酶分泌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引起腹瀉。
嬰幼兒消化主要靠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的功能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強,容易消化的首先是蛋白,其次是脂肪,最后是淀粉,尤其是消化脂肪和淀粉的酶2-3歲才接近成人水平,嬰幼兒胰液容易受天氣和各種疾病的影響而被抑制,這也是為什么兒童容易消化不良的一個原因了。
人的消化道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是酸性的,下消化道主要接受膽汁,所以是堿性的。消化不良是食物在堿性的下消化道滯留被腸道細菌酵解產生酸,改變了腸道的酸堿度,導致腹瀉。
非感染因素腹瀉的常見原因如下:
1、常見喂養不當,如一次吃得太多、吃得太雜、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吃了容易腹瀉的水果、吃了辛辣等刺激的食物、冰冷的刺激腸道蠕動的食物等。
2、牛奶蛋白過敏的孩子也容易誘發腹瀉。
3、氣候因素也是腹瀉的一個原因,如天氣突然轉涼,腸蠕動增加,天氣太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太熱大量喝涼水也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4、乳糖不耐受,乳糖在下消化道發酵,產生有機酸,腸腔內滲透壓升高,腸蠕動增加導致腹瀉。
護理:非感染性腹瀉,家長除了及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外,喂養方式需要改變。
1. 少量多次喂養。
2. 好消化的食物,如對添加輔食寶寶,和米湯,稀粥等。
3. 嘔吐嚴重者禁食4-6小時。
4. 乳糖不耐受加乳糖酶或換無乳糖奶粉。
5. 牛奶蛋白過敏換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由于用抗生素破壞了腸道正常菌群,致病的菌群大量繁殖,這也是我們一直避免濫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總之,由于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機體防御功能差、腸道菌群易失調等原因,嬰幼兒時期的寶寶很容易出現腹瀉問題,但找到原因、科學護理,就能緩解和治愈寶寶腹瀉,幫家長減輕焦慮。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