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寶寶不容易躲過的坎
在臨床中經(jīng)常遇見家長拿血常規(guī)化驗單找醫(yī)生,孩子貧血了,要求吃鐵劑和查微量元素,其實對嬰兒來說,貧血是非常常見的癥狀,幾乎所有嬰兒都會經(jīng)過貧血期。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通過媽媽的臍動脈供養(yǎng),臍動脈血氧含量比較低,寶寶為了足夠的供養(yǎng),造血活躍,血紅蛋白代償性增生幫助攜帶氧氣,促進寶寶宮內(nèi)發(fā)育,所以說寶寶生下來的血紅蛋白都是非常高的,基本維持在140-180g/L,有些新生兒能達到220 g/L,因此在臨床上新生兒血紅蛋白在140-220 g/L都不做處理。
寶寶生后用自己的肺呼吸了,血液的血氧就上來了,這時人體認為不需要很多的血紅蛋白攜帶氧氣了,一部分血紅蛋白必須被破壞,破壞的血紅蛋白含有的膽紅素釋放入血,所以很多新生兒生后2-3天出現(xiàn)黃疸,10天左右血紅蛋白下降到正常水平,黃疸也就在15天內(nèi)消退,當然早產(chǎn)兒這個時間更長一些。
寶寶到2個月以后,由于造血功能暫時低下,就出現(xiàn)“生理性貧血”,4個月以后,由于母體帶來的鐵劑耗盡,加上生長發(fā)育快,造血活躍,對膳食鐵的需求增加,而人乳和牛乳的鐵含量低,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貯存鐵耗竭后缺鐵,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故6月-2歲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一、缺鐵性貧血原因:見下圖
缺鐵的常見高危因素
先天儲鐵不足
鐵攝入量不足
鐵吸收受影響
鐵需求量增大
鐵丟失量過多
母親妊娠期貧血
早產(chǎn)和低出生體重
雙胎或多胎
胎兒失血
未及時添加含鐵輔食
不合理的飲食搭配
胃腸道疾病
生長發(fā)育過快
長期慢性失血
二、寶寶貧血,家長學會看血常規(guī)
血紅蛋白(Hb)降低。
2月~6月:Hb<90g/L
6月~5歲:Hb<110g/L,
5~12歲:Hb<115g/L,
12~15歲:Hb<120g/L。
外周血紅細胞呈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
平均紅細胞容積(MCV)<80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310g/L。
三、缺鐵性貧血的表現(xiàn)
寶寶貧血除了血常規(guī)外,臨床表現(xiàn)有面色黃,口唇甲床蒼白,嚴重貧血者孩子不愛活動,少數(shù)食欲減退,大孩子可有異食癖(喜歡嘴里塞泥土等東西),還有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等。
四、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1、補充鐵劑
常見有硫酸亞鐵(含鐵元素20%)、富馬酸亞鐵(含鐵元素33%)、琥珀酸亞鐵(含鐵元素35%)、葡萄糖酸亞鐵(含鐵元素12%)、多維鐵(含鐵元素24%),家長可以自行選擇。
鐵劑的口感非常不好,一部分孩子不能耐受,影響正常吃奶或吃飯,醫(yī)生還是喜歡食補。
2、輔食補充鐵劑
嬰兒兒添加輔食首選高鐵米粉,動物肝臟、血液含鐵量比較高,可以嘗試。
高機能肝粉是嬰幼兒補鐵最好的輔食,可以長期服用,建議有條件家長選用,缺點是費用貴點。
3、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可以在補鐵的同時適當增加橙汁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攝入。
4、鈣會妨礙鐵的吸收。補鐵的同時不要與牛奶等含鈣高的食物同服。
5、補鐵期間大便會變成深黑色,不必擔心這一變化。
6、口服液體鐵劑會將牙齒染成灰黑色,每次喝鐵劑后要漱口刷牙。不過,牙齒鐵劑染色不是永久性的。
7、吃蛋黃、棗、菠菜補鐵均不靠譜。
五、缺鐵性貧血的預防
1、母親孕期加強營養(yǎng),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保證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等攝入,同時食用新鮮果蔬或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吸收,選擇鐵強化孕產(chǎn)婦奶粉等。
2、提倡母乳喂養(yǎng)。母乳中的鐵含量雖不算高,但是生物利用度高,應盡量母乳喂養(yǎng)。
3、一周歲內(nèi)避免單純牛奶喂養(yǎng)。
今天科普主要是缺鐵性貧血,其實貧血的原因很多,嬰幼兒期貧血的常見類型有:溶血性貧血、營養(yǎng)性貧血和感染性貧血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yǎng)素缺乏都會引起貧血,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而已。
寫了不少,家長可能會說,缺鐵性貧血為什么不查鐵呢?
其實,缺鐵性貧血不僅僅要查血清鐵,還要查總鐵結合力等,不過在貧血早期血清鐵在正常范圍,對于健康孩子,家長及時補鐵就行了。
如果醫(yī)生懷疑孩子還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貧血,當然要全面檢查了,甚至骨髓檢查了。
公眾號及版主介紹:“張醫(yī)童話”是兒童科普公眾號,主要為家長宣傳育兒科普知識,盡量做到內(nèi)容通俗易懂,版面樸實無華,適合各個文化水平家長讀閱,自公眾號開通后,發(fā)表科普文章100多篇,2019年順利入駐“中國健康傳媒”和“澎湃新聞”。版主木瓜醫(yī)生是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yī)院兒科主任醫(yī)師,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健康工作委員會成員,河西學院優(yōu)秀教師,本著不忘“服務兒童,呵護未來”的初心,堅持為家長答疑解惑,在此對一直關心張醫(yī)童話的各位家長朋友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