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張15塊錢的方子,消除患者多年的肺結節之后,我突然明白:如今的中醫,就像凍在外面的白菜,放進溫室,撐不了幾天就爛了。
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聲音:搞中醫的這些人就是在瞎整,說的好聽點,他們叫倔,難聽點,就是閑出屁了。治病不怎么樣,收起費來,喝醫院一個德性。
我記得很久之前,我在山東義診的時候,有一個前輩告訴過我:要想做好中醫,就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否則,你就不要當中醫!
我當時覺得,這道理誰不懂呢。用現在的話講,這就是底層邏輯,可是,人人都做好這最底層的邏輯。現在的中醫很多都從根上“西化”了,用西醫的對抗思維治病,更有甚者建議患者去吃西藥,做手術。
不得不說,如今的中醫,就像凍在外面的白菜,放進溫室,撐不了幾天就爛了。
我說一張醫案吧,這個患者是我半年前接診的。見他時,我發現他主要情況為咳嗽不斷,去看病,醫生也是習慣成自然的開了些藥吃,后來做檢查的時候,發現肺部有一小塊陰影。
醫生更改了藥的品種。也就是從這之后,他的病情開始肆虐,每一次去醫院檢查的時候可以很形象的說,就是眼睜睜看著這個“陰影”變大,醫生告知他做手術吧。患者差點就要罵娘了。
后來經人介紹,找到了我這里。就診時,患者舌紅苔黃,胃口也不好,還有腹脹腹瀉,渾身乏力的癥狀。
我辨證后告訴他:別擔心也別著急,中藥不像手術刀,咱們調一段時間等著,你就知道了。
隨后我擬了一個方子:牡蠣、玄參、海藻、桃仁、紅花、法半夏、陳皮、茯苓、白術、黨參、麻黃、苦杏仁、甘草。
這個方子呢,患者用了7劑之后,氣喘咳嗽的癥狀大有緩解,效不更方,在調整用量之后一月。后來在醫生所說的“復查”期檢查時,沒有發現肺結節。
關于肺結節,其實大家完全不用擔心,不用想得那么復雜,簡單來說,這是由“痰濕”所引起的,發生在肺部。
結節,就相當于敵人找一個根據地安營扎寨了,隨著敵人越聚越多,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而面對這種情況,中醫稱之為“痰核”或者“痰柱”。
既然已經成為結節,所以我們的治療思路首先就要把結節消掉。
第一步,軟堅散結——牡蠣、玄參、海藻
這三味藥中,牡蠣是個一等一的消結“高手”。但是工作量大時,還是需要有“副手”玄參來幫助,玄參不僅可以軟堅散結還能引藥入肺,最后再用一個“下手”海藻,軟堅散結。這一步就把這個痰濕的堡壘攻克了。
第二步,活血化瘀——桃仁,紅花
結節把肺的位置堵塞了,經絡不通,氣血進不來,結節就會越長越大。
用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氣血進來,正氣就占據了位置,正所謂邪不干正,這樣就把邪氣打出去,正氣得以進來。
第三步,清楚頑固結節——半夏,陳皮,茯苓。
肺結節的生長位置(肺,貯痰之器)注定了這是一場持久戰,因此“祛濕”同樣尤為重要。這個怕冷怕熱也怕燥的臟腑,我們就要進行二次清潔,把這些看不見的黏黏糊糊的痰涎都清理一遍。
半夏是化痰最好的藥,和陳皮搭檔,既能化痰,又能祛濕。濕氣才是根源,這個位置也是非茯苓莫屬,平和的力道,卻又能濕氣走得徹底。
第四步,健脾,穩固家園——白術,黨參,甘草。
脾胃出現問題了,才會源源不斷產生痰濕。而這也就印證了中醫所講“肺是貯痰之器,脾是生痰之源”。
所以用白術、黨參、甘草健脾養胃,增強脾的運化能力,提高脾胃的升清降濁才是徹底解決痰濕的辦法。
最后,可不能忽視一點。增強肺的宣發能力,重振旗鼓——麻黃,杏仁。
肺的宣發能力不行,邪氣就不容易排出去,增強后,結節才更容易散掉。麻黃就和針孔一樣,能夠把皮膚毛孔的經絡打開,辛溫解表,將肺里面的邪氣從毛孔散出來。
杏仁可以制約麻黃的燥烈,既能化痰又能降肺氣,還可以止咳。麻黃開肺氣,杏仁降肺氣,可謂最佳搭檔了。
這樣下來,不用說肺結節,即便是甲狀腺結節,息肉,肌瘤,包塊,結石之類的疾病其實都是通用的。
治病這么多年,寫筆記這么久學生經常問我:為什么要回家熬夜還寫啊?等那天閑下來寫不也是一樣呢?
我說,當日事當日畢,尤其是醫者對于患者,我在治病時候的細節,只有當下記得是最清楚的,思路是最清晰的。如果拖上幾天去寫,這里的一些細節肯定就會有差錯。
我這一把年紀,腦子是沒有年輕人好使了,所以我盡可能的把我的筆記寫得更詳細,更清楚一些,讓更多的人看懂,病,不可怕。怕的是人心,變了心就很難在恢復了。
同樣也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方劑,是用來治病的,醫生,就是治病路上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