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古代杞國有個人總是擔心天會塌下來,每天活在焦慮中。
然后就有人去開導他,經過這個人的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
雖然是一個古代小故事,但是現代很多人也開始產生這些類似的心理問題。
比如:兩個人耍朋友,一方在忙碌的情況下,另一方總會幻想一些對方對不起自己的畫面憂心忡忡;
孩子學習一般,在寫作業的同時,會偶爾畫小畫、去衛生間、喝水等行為,讓家長們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個學習的料,產生焦慮;
工作上領導選拔協助自己的干部,消息一出,很多人開始坐不住,徹夜難眠,不知道這個選拔名額是不是自己的,內心打鼓;
和朋友聊天,說著說著輪到自己了,但自己說出口的話無人接茬,就想著自己是不是說錯什么了;
每天在完成計劃時,有時很倦怠,一邊拖延一邊焦慮;
等等這一切,讓自己內心掙扎不休的狀態就是“精神內耗”

而這種就好比內心里有一個天使和一個魔鬼,他們總在自己遇到問題時蹦出來,說出自己的看法、爭吵、打架,從而耗費你的心力資源,而對生活無力應對。
明明什么都沒做,就是覺得很疲憊。
那么有三種精神內耗,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一、將危險放大化
這就是與聯想有關系的了。
《人有亡斧者》中,有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樣子,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臉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舉止,又像是偷斧子的;總之一舉一動,沒有一樣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他挖掘土地時,卻找到自己的斧子。
第二天又看到他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行為、表情、動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故事的人心臟再不好點,真有可能做出病來。
所以,對有些人來說,沒有什么事是小事,任何的小的異常都會在腦海里發酵,變成巨大的危險。

二、試圖控制局面
我們身邊是否有那種非常“潔癖”朋友,他們總喜歡兜里裝著濕紙巾,坐哪里之前要把周圍一畝三分地都擦拭得一塵不染,總認為自己的碰過哪里就會有上億的細菌,就會趕緊洗手;
三、常常憂慮未來
婚姻不幸,不敢跳出來,怕以后離婚沒人要,怕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想要報瑜伽班,擔心會扭傷,擔心練了也沒用,就放棄了;
想要去爬山,擔心山太高,就算了;
想要做副業,擔心學不會,算了;
想要考證,擔心考不好,就算了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當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前說:一生煩惱太多,但大部分擔憂的事情卻從來沒發生過。"

?
我們是內耗的締造者,但同時我們也是內耗的終結者。
一個母親與我聊天,說她在被孩子氣哭時,突然明白,這就是孩子的天性,為什么自己那么想強迫她,怕孩子以后不按自己說的做事,以后會出事,她自己逆向思維考慮問題解救了自己,并且說要回家抱抱孩子。
?全球知名導師奧南朵一直在踐行一句話:“我就是去做,不擔心結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結果。”學會解放自己,讓內心騰出享受快樂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