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熬夜補新網師預習作業的一個晚上,也終于明白教育寫作為何是基礎課程了,因為每一門課程的預習作業和過關作業都是上千字的小論文)
新網師的一年學習,點燃我教書育人的熱情,教會我如何利用高效管理自己的時間,更是引領我勇敢行走在教師成長的路上。作為一名邊遠山區一線教師,最好的成長秘訣應該就是讀好書。
一、知道讀好書的意義
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冰心奶奶說過: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但真正明白這九個字的含義,應該是去年。機緣巧合加入新網師學習,還未選課程就推薦閱讀《新教育年度主報告》《教師閱讀地圖》等書籍。我認為這些就是好書,不但幫助我了解新教育,而且喚醒自己專業成長的意識。“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專業閱讀史。”《教師閱讀地圖》中的這一句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我這些年之所以出現職業倦怠,不是因為沒讀書,而是因為自己的專業閱讀為零,自己大腦的知識結構不合理。
二、體驗讀好書的過程
從《新教育年度主報告》中,提取“過一種幸福完整地教育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把“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實踐于自己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將努力打破教科書和教輔資料一統天下的格局,恢復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的共讀傳統,期待從書香校園走向一個真正的書香社會”的目的是心之所向,堅定在新網師學習之決心。
2.《教師閱讀地圖》
去年第一次讀了《教師閱讀地圖》后,知道自己應該讀專業書籍,但讀什么書籍并不清楚,看到新網師學友說哪本好就去購買閱讀。《教育的目的》雖好,但難度太大,超過了我的理解能力。最近再次讀《教師閱讀地圖》,對于《最適合你自己閱讀的書》章節印象深刻。因為在這里我也學會了自己應該如何篩選適合自己閱讀的專業書籍。當下困擾我的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那讀《統編語文可以這樣教》《給一年級家長的建議》《兒童的人格教育》迫在眉睫;同時自己該朝向語文教學能手努力還是卓越班主任發展也值得深思,唯目標明確,行動才更有指向性。魏智淵老師說,尋找適合自己的書籍,也是有一個過程的。自己此刻已在專業閱讀的浪漫階段,還憂愁在教師成長路上的速度嗎?
教師專業發展一方面強調對不同領域知識的專業學習,并且越精深越好,另一方面又始終警惕反對狹隘的專業化,主張形成強大的一般智能,為解決具體問題構筑豐富的背景。那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呢?是考驗教師自己的思辨能力?還是需要“高人”指點?或是某些“遭遇”后會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