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抑郁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這個病呢?
01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理科張麗萍醫生告訴我們,總是不高興,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除抑郁癥外,也可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兩者表現又有哪些不同呢?一起來聽聽張大夫的講解吧!
因此,正確識別情緒對疾病的診斷也很重要。
同時,為方便大家記憶,小編將邊緣型人格障礙具體表現整理如下:
02
相信每位飽受抑郁痛苦的患者朋友都希望找到快速治好抑郁癥的方法吧。這種急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還是要理性、客觀地對待自己的病情。
我們都知道幽香傾心的梅花看似一下子盛開,但卻是經過寒冷冬季的錘煉才得以綻放;鋒利的寶劍,沒有經過千錘百煉,又怎能鍛造而成。
抑郁癥的治療也一樣,并不存在快速治愈的方法。只有接受規范的,足療程的治療,才能趕走心中的“黑狗”。所以,不要寄望于捷徑,更不要寄望于某種靈丹妙藥讓我們一下就脫離痛苦。
03
在我們壓力大,情緒難以排解的時候,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成為了「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由。
不可否認,旅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釋放情緒的方式。但對于抑郁癥的治療,那就不是散散心、旅旅游能夠解決的了。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身醫學科劉曉云醫生道出了其中緣由,趕緊戳視頻來了解吧!
04
對于這個問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康嵐醫生給出的答案是:雖同為抑郁癥,但不能一概而論。
那怎樣的抑郁癥可以先不吃藥呢?戳視頻來了解下吧!
1. 輕度抑郁的人,雖然有抑郁的癥狀(如心情不好、做事拖延、興趣減低等),但對生活工作影響不大,能堅持工作和學習,可以考慮心理治療。但對于中重度抑郁癥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抑郁發作急性期首選的治療方式。
2. 因從事壓力較大的職業(如警察等)而導致的抑郁情緒適合做心理治療。
3. 對用藥非常有顧慮的患者也可先進行心理治療,視療效、病情發展再判斷要不要用藥。如果這時候強加用藥,因對藥物本身的顧慮可能會成為發病的因素。
4. 對輕度和中度老年患者也推薦心理治療。相關研究已表明認知行為治療、人際心理治療能改善老年抑郁癥的抑郁癥狀。但對于老年重度抑郁癥患者來說,則要優先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西酞普蘭)治療。
5. 對于懷孕早期的抑郁癥患者來說,應盡量避免使用藥物,可以給予心理治療。
6. 對于有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抑郁癥患者來說,可用認知行為治療來改善抑郁癥狀。
05
實際上,堅持吃藥抑郁癥還會復發,跟疾病本身是有一定關系的。
我們都知道,抑郁癥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抑郁每多發作一次,復發風險會增加16%。首次抑郁發作緩解后,大約有一半的患者不再復發,但3次發作且未接受維持治療的患者,今后的復發風險幾乎是100%。
除去疾病本身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原因也可以導致抑郁癥的復發,我們一起來聽聽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理科張麗萍醫生的詳細介紹吧~
06
關于這個問題,你是不是也想知道答案呢?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遵醫囑堅持規范的治療,抑郁癥是可以達到臨床治愈,甚至是痊愈的。
那達到怎樣的標準才算痊愈呢?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心理科張麗萍醫生給我們做了詳細介紹,趕緊戳下方視頻來看看你是否「夠格」了~
劃重點!張麗萍醫生介紹到,抑郁癥「治好」要滿足3大標準:
1.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包括疾病的核心癥狀(如心情低落、興趣減低)和伴隨的軀體癥狀(如失眠、體重降低)等。
2. 恢復原有的社會功能,如能吃能睡,會說會笑,能像生病前一樣正常地生活、工作和處理人際關系。
3.病情在一定時間內不復發。
只有同時達到以上三個標準時,你的病情才算是「治好」了。
抑郁癥雖是當今社會常見疾病,但很多人對它還是有很多誤解。抑郁癥并非不治之癥,克服病恥感,及早接受治療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