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目前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不同的患者服藥后會出現不同的藥物反應和感受,為此還產生各種擔心和顧慮:
● 開一次藥好幾百,自己又沒有收入來源,開銷實在太大了,吃的藥效果不好,還要不要繼續吃?
● 吃同樣的藥,為什么別人肝功能沒問題,而我肝酶高了這么多?
● 醫生說先用一種藥試試看,不行再換,可是這樣治療周期也太長了,好想放棄啊
● ……
以上種種情況都直接影響了患者積極治療的心態,使病情反復難以治愈。
不可否認,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面臨著部分患者對精神病藥物反應不佳、藥物不良反應較明顯、疾病用藥周期長等難點。
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嗎?
答案是:有!藥物基因檢測,能幫助醫生快速找到適合患者的藥物,提高藥物療效,降低藥物副作用,減少醫療費用,讓患者花最短的時間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藥物基因檢測到底是什么?
藥物基因檢測是利用基因檢測法對患者個體差異進行有效的檢測,以明確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程度等。
參考基因檢測的結果,醫生在開具處方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并確定最適合個人的用藥劑量,規避藥物不良反應,打造“最優”治療效果。
簡單的說,藥物基因檢測就是從患者自身基因的角度去挑選合適的藥物和劑量,避免“一刀切”的治療模式,達到個體化用藥的目的。
為什么要做基因檢測?
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同種藥物、相同的劑量在不同人身上取得的療效差別極大。有時別人吃了效果非常好,自己吃,療效卻不盡人意,有的甚至出現無法耐受或嚴重的不良反應,導致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藥物反應性的個體差異,而決定個體差異的就是每個人的基因序列。
藥物進入人體后,會經過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4個過程。而基因指導著人體蛋白質的合成,控制著我們每個人吃藥后,藥物在體內的整個代謝過程。
如果基因突變,即參與藥物體內代謝、轉運及藥物作用靶點的基因發生遺傳變異,或其表達水平發生改變,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藥物代謝能力,從而影響藥物在體內的暴露程度和個體敏感性,從而產生個體差異。
每個人的基因都不一樣,藥物在每個人身體當中的反應情況也自然不一樣,“同樣的病同樣的藥,你用有效,我用無效”的情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我國,個體化用藥的觀念已經逐漸普及。針對一個疾病,有這么多的藥物可以選擇,到底用哪種藥物最好呢?
以前我們大多是憑借醫生的經驗,患者可能會經歷“試錯”的過程;而現在提倡從基因水平去判斷,根據每個人不一樣的藥物代謝情況、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的有效性,綜合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基因檢測就是這樣的一個手段,能夠幫助醫生更快速、更準確地找到適合患者的藥物。
哪些人適合做藥物基因檢測?
理論上所有的患者都適合。
精神疾病首次發作的患者,通過藥物基因檢測,可以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和治療失敗的風險,選擇合理的藥物以及起始劑量,縮短治療周期,實現盡早回歸社會的目標。
已治療一段時間但療效不佳的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改善治療效果,降低發展成為難治性患者的可能性。
以往多種藥物聯合的難治性患者,很難確定哪個藥物的效果不理想,通過基因檢測后,可以為醫生提供新的用藥思路,快速找到換藥方案,盡早介入,提高治療效果。
不良反應嚴重,或希望減少特定不良反應(如嗜睡、增重等)的患者,如曾經有過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史,或有過嚴重不良反應家族史的患者。
雖然基因檢測需要花費一筆錢,但整體來看,基因檢測可以節省醫療開支。因為進行基因檢測后,患者能省去換藥的成本,縮短治療周期。
如何進行基因檢測?
只需要4個步驟:從好心情平臺找到臨床醫生開具基因檢查申請單→→患者采集樣本后,郵寄到檢驗所→→檢測樣本→→出具檢測報告。
下面我們以寧忻安精神類用藥基因檢測的報告為例,看看檢測結果如何指導臨床用藥。
寧忻安精神類用藥基因檢測,與其它基因檢測產品相比,它有下面這7大優勢:
1. 檢測全面:采用全基因組基因分型技術,總檢測位點超過70萬,覆蓋高達16,000以上的藥物ADME(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變異。檢測內容涵蓋80種中樞神經藥物。
2. 病種覆蓋全:范圍涵蓋了精神心理常見的精神分裂癥、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多動癥、睡眠障礙以及癲癇在內的9大疾病種類,相關治療藥物80種。
3. 準確率高:檢測范圍內單位點變異準確率不低于99%。
4. 精確分型:支持關鍵基因(CYP2D6、CYP2C19、HLA-B等)精細分型,單倍型覆蓋度高、可分辨數量高達數十種,藥物反應預測更準確。
5. 權威證據:藥物代謝、療效和毒性預測參考臨床藥物遺傳學實施聯盟(CPIC)、PharmGKB等權威證據,結合自建40萬中國人群數據庫,解讀更適合中國人群。
6.采樣便捷:采用無創唾液DNA采集方式,FDA認證設備常溫運輸可靠性高。
7.自動化檢測:自動化流程與信息化系統,可實現大樣本的快速批量檢測和報告解讀。
參考文獻:
1.常新劍,等.個體化用藥的藥物基因檢測影響研究.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1):191-192.
2.屈茹楠.走進“藥物基因檢測”.肝博士.2019,(06):26-27.
3.精神科常見藥物精準治療專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