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情與眾不同?”
“醫生能治好和我同樣疾病的患友,卻治不好我的病?”
“服藥后病情毫無改善,甚至繼續惡化,這是我身體的問題嗎?”
…… ……
很多精神障礙患者,都曾思考過這些問題。
其實遇到上述問題不是你的疾病與眾不同,而是你的基因獨一無二。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是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能夠與眾不同,是由其獨有的基因與他生活的周圍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基因起決定性作用。
我們的身體或是心理疾病,不都是由我們的基因突變造成的,但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對疾病的藥物治療起到非常大的影響作用。
當人們罹患某種疾病時需要服藥治療。藥物之所以能夠上市并被廣泛使用,就是因為它能治好大部分患者的某一疾病。但是人群中難免存在一部分患者,他們的染色體上與該藥物相關的某一基因片段曾發生過變異,導致與該藥相關的轉運蛋白、代謝酶、作用靶點等都與眾不同,影響該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與吸收,進而影響疾病的治療,甚至還可能帶來某些副作用,加重患者的疾病負擔。
這就是為什么患者會覺得“臨床上公認的某一藥物對大部分患者的某種疾病有治療效果,而唯獨自己吃了沒效,甚至還出現其他藥物副反應”的原因。
那面對不一樣的基因片段,這些患者就只能“坐以待病”不成?答案肯定不是的。因為這些“獨特的”患者,或許不是一個小群體。
如果從個人的視角看,或許你就是那個“幸運鵝”,只有自己在治療自身疾病的某一藥物對應的基因片段與眾不同,導致難以被某一藥物治療。但當你把視角放在整個國家或者整個世界來看,你并不孤單!
舉個簡單的例子:
卡馬西平是癲癇患者常用的治療藥物,不管是精神性發作還是混合性發作癲癇都能夠得到很好治療。但它也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急性炎癥皮膚病,在歐美國家中副反應的發生率大約為萬分之1-萬分之6,但在亞洲國家的發生率為千分之1-千分之6,為歐美國家的10倍左右。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域的人,其HLA/B*1502等位基因頻率不同,該等位基因的頻率越高(如亞洲人高于歐美人),則服用卡馬西平越容易出現急性炎癥皮膚病這類嚴重不良反應。
如果一位在HLA/B*1502等位基因頻率上與亞洲人相近的歐洲癲癇患者,按歐美治療癲癇的標準使用卡馬西平,則很大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副反應。但如果讓這位患者按照同樣等位基因頻率的亞洲患者治療標準,比如換成卡馬西平的替代藥物奧卡西平,或者調整劑量和服藥時間,都能夠減少該患者治療中出現的副反應,并讓疾病得到更有效治療。
正是由于自身的某一基因片段與周圍大多同一疾病的患者不同,導致自己對治療藥物的代謝與吸收也與眾不同,進而出現“同樣疾病的患友服用某一藥物后病情都明顯好轉,而自己服藥后則毫無改善,甚至出現嚴重副反應”的現象。
那怎么才能了解我們的基因序列,幫助自己更好選藥、用藥呢?這就需要用到“基因檢測”。
此處寫給精神心理障礙患者,若非者可不必細看。
基因檢測是指通過血液、體液、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檢測出染色體上部分基因片段的序列,并根據以往大量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成果來確定哪些藥物可能使被檢測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哪些藥物適合被測者使用。
目前市場上基因檢測的產品種類五花八門,價格也差異很大,每種產品檢測的基因片段組合都是不同的,所以它得出的適合或不適合被測者的藥物種類數量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比如說如果只檢測上面提到的HLA/B*1502等位基因,則只能看出卡馬西平是否會給該被測者帶來嚴重不良反應,如果想多知道其它藥物是否更適合自己或者給自己帶來嚴重副作用,則需要做其他基因片段的檢測。
我們好心情是一家專注于精神心理領域的線上互聯網醫院,用戶大都是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為了幫助用戶選對藥、用好藥,減少使用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增強治療效果,我們在平臺上架了對于精神心理障礙患者來說性價比較高的“寧忻安精神類用藥基因檢測”產品。
(寧忻安藥盒圖)
這一產品可以檢測出7類最常見的精神心理障礙的發病風險,包括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抑郁癥、癲癇、多動癥、失眠、雙相情感障礙。更重要的是,該產品會檢測治療這7類疾病最常用的65種藥物對應的,目前已經被證明有聯系的,人體內所有基因片段。查出被測者患上某一疾病后,適合使用哪些藥物能夠讓自己的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療,以及應該避免使用哪些藥物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寧忻安部分報告截圖)
或許有讀者會疑惑“我得什么病,就檢查這一疾病對應的所有基因就好了,為什么要檢查7類呢?”。這一想法我們也思考過,但立馬被我們否決了。精神心理領域很多障礙都是相互聯系的,比如抑郁癥患者也經常出現焦慮癥狀;失眠在大多數精神心理障礙患者身上都能見到;精神分裂癥中也常出現抑郁或焦慮……當患者出現某一疾病,也可能伴有其它疾病的癥狀,要治療好身體和精神,必須全方位思考,有的放矢地治療,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
精神心理障礙嚴重影響患者們生活,它讓患者情緒低落、焦慮煩躁、頻繁失眠,甚至出現幻覺妄想、思維紊亂,更有甚者自殘自傷、危及他人。這都是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們不想發生的,他們也為之感動極其痛苦。
目前精神心理障礙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患者們的治療多是依靠醫生的經驗選藥用藥,如果患者們不能提供自身對藥物潛在反應的報告(即基因檢測報告),醫生可能就不能一下選到最適合患者生理特征的藥物對其治療,甚至用藥后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讓患者更加痛苦。
讓我們都做一次基因檢測吧!了解自身基因,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和用量,避免使用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的藥物,讓自己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回歸幸福生活!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產品詳情:
科普|解惑|答疑|辟謠|懂你|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