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場效應晶體管?場效應晶體管,簡稱場效應管,是一種用電壓控制電流大小的通用器件,它是利用電場效應來控制管子的電流,也是一種帶有PN結的新型半導體器件。場效應管具有輸入電阻高、高低頻噪聲小、功耗損耗低、動態范圍大、易于集成、沒有二次擊穿現象、安全工作區間寬等優點,適用于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在高頻、中頻、低頻、直流、開關及阻抗變換電子電路中應用廣泛。
場效應晶體管
N溝道絕緣柵型場效應晶體管
場效應晶體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場效應管的品種有很多,按其結構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結型場效應管,另一類是絕緣柵型場效應管,而且每種結構又有N溝道和P溝道兩種導電溝道。 場效應管一般都有3個極,即柵極G、漏極D和源極S,為方便理解可以把它們分別對應于三極管的基極B、集電極C和發射極E。場效應管的源極S和漏極D結構是對稱的,在使用中可以互換。
(1)結型場效應管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結型場效應管可分為P溝道結型場效應管和N溝道結型場效應管。
結型場效應管
(2)絕緣柵型場效應管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絕緣柵型場效應管按其工作狀態可以分為增強型和耗盡型兩類,每類又有N溝道和P溝道之分
N溝道型絕緣柵型場效應管
場效應晶體管的檢測 結場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源極(S)和漏極(D)兩極可互換使用,一般不用判斷源極(S)和漏極(D),僅需判別柵極(G)。萬用表置于R×1kΩ擋,用兩表筆分別測量晶體管三個引腳之間每兩個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當某兩個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相等,均為幾十至幾千歐姆時,則這兩個引腳為漏極(D)和源極(S),余下的一個引腳為柵極(G)。萬用表置于R×1kΩ擋,黑表筆接柵極(G),紅表筆接另外兩個引腳,如果測得的兩個電阻值均很大,則所測場效應晶體管為N溝道;如果測得的兩個電阻值均很小,則所測場效應晶體管為P溝道。萬用表打到100歐姆Ω檔測量漏極源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電阻阻值范圍為幾十至幾千歐姆;萬用表置于R×1kΩ擋,測量柵源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正向電阻很小,反向電阻很大;萬用表置于R×1kΩ擋,測量柵漏極之間的正、反向電阻,正向電阻很小,反向電阻很大。滿足上述測量阻值的要求,結型場效應晶體管是好的,否則可能已損壞。 絕緣柵型場效應晶體管檢測 萬用表置于R×1kΩ擋,用兩表筆分別測量晶體管三個引腳之間每兩個引腳之間的正、反電阻,若某引腳與其余兩個引腳之間的正、反向電阻均為無窮大,則此引腳為柵極(G)。然后測量漏極(D)和源極(S)之間的電阻,漏極和源極之間的電阻為幾百至幾千歐,交換表筆再測量一次,其中電阻較小的那一次,紅表筆接的為漏極(D),黑表筆接的是源極(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