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任明杰老師那里得知教師成長學院是在2019年,也剛好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個年頭。我和任老師也算是半個老鄉,他的愛人和我是同一個縣區的。雖然我們只有一面之緣,甚至也沒有過多地交流,但是我已經將他作為我人生職業中的楷模。我不斷地告誡自己:向著光追著光才有可能成為光。
可以說對于這次教師成長學院之行,我已經期待了整整兩年。所以,當我從王帥民老師微信朋友圈那里得知教師成長學院今年正常開課的時候,我便在第一時間就報名了。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是2021年5月11日。我在當天的日記本上記錄了下面的三段話:
我一時也說不清楚我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我現在根本拿不出這次培訓的費用,我卻毫不猶豫地在支付寶借唄上借出了這筆費用。
因為我渴望去看一看那里的名師,渴望去學習新的東西。我時常覺得自己被困在一個已經固態化的環境里,我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我看不出今天的朝陽和昨天的朝陽有什么區別……
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不安分自己的現狀。我知道,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就是做一個教師也不能去做一個可有可無的教師。 活在人世,應該去追求更多的東西。物質可以匱乏一些,但精神方面必須充實。所以,我決定要西去取經。
2021年05月11日
終于要出發了,我似乎已經等待了許久,我相信這必定是我在這個暑假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早上6:30起床吃飯,7點40乘坐順風車前往信陽高鐵站。 天氣并不是很好,陰云散漫在高空之上,但我仍覺得窗外的風景很是漂亮。
我于上午10點12分到達信陽高鐵站。在附近的一家餐館吃了碗面,便進站等待著前往洛陽的一班列車。
上午12:13分列車整點啟動了。我胸膛里的一顆心又開始跳躍起來,距離目的地就要越來越近了。我要做一株向日葵,吸收每一寸炙熱的陽光,在日落西山之時收獲滿滿。
車窗外一望無際的墨綠色的莊稼和花草樹木在眼前一晃而過,途中又遇到如柱般的暴雨拍打著車窗,窗外模糊不清的世界開始可愛了起來。目之所及的房屋,流動的車輛,三三兩兩的行人如同畫中點綴的一般渺小起來。我突然間變成了一個閑散自由的欣賞油畫的游客,可是前兩天我明明還在工地上幫我父親干活呢。想一想這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情。
我已經很久沒有坐列車了遠行了。坐在列車上遠行是路遙筆下少年孫少平的夢,也該是我們的夢。遠處有我們期待的花花草草,有我們期待的春天。
一走出車站,就看到兩位紅衣少年舉著“河南教師成長學院歡迎您”的牌子。不禁令人贊嘆到:雨中守候溫暖在,花城芬芳已入懷。而后,一位熱心的男老師帶領我們坐上了前往教師成長學院的中巴車上。
下車之后進入洛陽華洋國際學校餐廳一樓處報道地點,我們的班長劉桂香老師和岳銀星老師給我們拿取學習資料和生活用品,并貼心地交待去宿舍的路程和注意事項。
把行李放到宿舍之后,班委們便開始聚集到我們的教室了。我們要為彩琴導師的到來做一點準備,也是我們要送給彩琴導師的見面禮。
圖片為文藝委員馬蕾老師和王莎莎老師討論板面設計時拍攝。
雖然外面下著雨,美麗的班主任王南老師還是百忙之中親自到教室指導我們班委們設計黑板報。
漂亮又有才華的班長劉桂香老師文藝才能也不可小覷。
簡約但卻凝聚著大伙的心血和汗水。
“有緣千里相會,共赴成長之約”是我們一致的初心,為成長而來為優秀為卓越而團聚。
“彩云追月,琴聲遠揚”是口號是標語也是傳承。愿我們都能追著彩琴老師這道光去照亮自己的人生路。
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團結起來的班集體就是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一只拳頭只有五指并攏才最有力量!
這是我們彩琴班全體班委共同的努力和付出。讓我們記住她們的名字:班主任王南老師;班長劉桂香老師;副班長李超然老師;事必躬親不知疲倦的生活委員王莎莎老師;多才多藝的文藝委員馬蕾老師;來自商丘市第七中學的付付紅梅老師;還有來自邯鄲市肥鄉區常耳寨中學的梁樹麗老師,還有我們的宣傳委員曹梁連老師………
最后,班主任王南老師主持召開彩琴班班干部會議。就接下來的五天學習內容以及各項活動做出了詳細的部署,并著重強調班干部要有責任和擔當,最后鼓勵大家為班級的和諧與進步各盡其能。
雖然正式的培訓學習于明天才正式開始,但是我們彩琴班的班主任以及班干部老師們今天就已經在教室里開始行動起來了。
她們是夜晚9點15分左右才離開我們的教室。這個夜晚,彩琴班因為她們的存在感覺到了幸福和溫暖;她們也會因為彩琴班的成果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為你們點贊,我們的夜行人。
我們離開教室后,外面下著雨。你把自己的雨傘讓給我用,自己跑著回宿舍。
那一瞬間我被動了。我們是第一次見面,僅僅是剛剛知曉對方的名字而已。謝謝你,大姐姐梁老師,你的小小的善意溫暖了一個外鄉人的心。
2021年07月19日晚23時
餐廳的伙食還是不錯的,以上是我一日三餐的打卡。看著是不是很有食欲啊。
早上7時許,排著長龍的隊形等待著吃早餐的學員們。
吃罷早飯后的八點鐘,我們初中班迎來大咖導師們的傳經送寶大會。不僅僅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盛宴,更是一場精神盛宴。
久聞余映潮大咖已久,只是今日才一睹其風采。
余老師的積累之美確實讓人震撼:數十年如一日地不間斷地材料積累,密密麻麻卻又分門別類地的文檔課件,名目繁多的教學內容,于余老師而言都是信手捏來如數家珍。
余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教師要不斷地發展,必須要不斷地積累。“量”大才有力量。缺少厚實的積累,教師的背景能力往往蒼白,教學之中往往力不從心。
黃厚江導師,詼諧幽默。用自己過往的精彩成長故事告誡我們:有所作為的人都會在無聊的時候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正是閑暇的時光終究會造就各色人等的原因吧。
一個熱愛語文并懷著赤子之心教語文的長者,卻告訴我們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去“玩”語文。“玩”是境界是情懷也是藝術,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肖培東導師,七零后中青年教師大咖。
呼吁我們要做語文的孩子,用孩子的心態去學習語文去感悟語文,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語文以及自己周圍的世界。
為人師者永懷赤子之心,方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愿我們永葆初心,做一個努力奔跑的孩子。
潘建明導師,“自覺教育”思想的發起人。
他說:“教育的真正意義是一種啟蒙、一種喚醒、一種點燃、一種開啟、一種得道......就是把一個人從蒙昧帶入到理智的狀態,就是要喚醒其人性、德性、理性和創造性。”
所以,我們的教育的境界要從“他覺”走向“自覺”,從“覺他”走向“覺己”,進而達到“覺行圓滿”。這是自我意識自我覺醒在教育領域內的開拓和延伸,這是具有全新的歷時意義。
最后,潘老師寄語我們所有人:不斷在喚醒,時常在激勵;有時在鼓舞,總是在激發。這也是自覺教育的精髓。
彩琴導師激情燃爆全場,圈粉外班學員無數。
讓學生們認識自己,讓學生們成為自己。主題簡短而又意味深長,語言幽默而又富有哲理。
彩琴之問:我們在課堂上總是聽孩子們講課文里的字詞句,卻很難聽到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故事。這究竟是為什么?我們在學校里總是辛苦地催著孩子們長成一樣,卻不管他們長大后能否或是否成了他們自己這究竟又是為什么?
我們要讓孩子們認識自己,讓孩子們成為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自己。認識自己成為自己是學生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們為師者一生的追求。
李沖鋒導師,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的名師。
他提出作為教師,如果教而不研,行而必不遠。教學和研究必須同時前行,才能成長為優秀卓越的教師。
目標雖遠,持行必至。養成習慣,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必有奇效!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定下目標,采取行動,而后持之以恒,唯有此,方能有所成就。
在享用過大師們所給予的“精神盛宴”之后,我們一起合唱了我們的成長之歌《成長有你》。
“你是一棵樹,根植在中原,滔滔黃河水,潤你枝葉繁,你是一個夢,覺醒剎那間,名師出高徒,轉念天地間……”
僅僅是歌詞就足以令人熱血沸騰……
下午14點30分,師生見面會終于開始了。這是班主任在安排我們的分組就坐的場面。
班主任王南老師帶領我們一起熱烈歡迎彩琴導師的蒞臨。
在王南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的彩琴導師。
接下來便是學員開始自我介紹的環節了。
大家介紹方式各異,積極爭取機會爭先恐后地自我介紹。
或含蓄或奔放,或激情或沉穩,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和激情:我們叫什么名字我們為何而來。
彩琴導師和我們一起坐下來用心聆聽學員們的自我介紹。
聽完每位學員自我介紹之后,彩琴導師會在合適的時機給與恰當的評價和反饋。
原來,學會自我介紹也是一門學問。
視每個學員為“孩子”的彩琴導師用充滿愛的眼光看著我們,這個時候無論她站到哪里都會是最亮的風景線。
這位英俊的紅衣少年便是我們班級助理龍慶老師。在成長書院,只要紅衣少年在,我們便心安。
自我介紹環節進行到12個學員之后,彩琴老師便開始了下午的講座。
學員們不僅聽得認真,筆記也記得格外認真。
彩琴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員互動交流,老師成了學生,導師成了家長。氛圍溫馨氣氛和諧,彩琴班成了學習新理念的樂園圣地。
彩琴導師從三則簡短卻意味深長的教育對話開始到最后的何為教學如何教學展開了生動有趣的講解。
作為老師何為教學突然間我們有了似乎不一樣的解讀。原來在此之前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何為教學,課堂上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自己不知道。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準備從導師這里知道我們所知道的何為教學如何教學。
時間不知不覺間過去了。今天的課程就結束了,期待著明天彩琴導師更精彩的講座。
教室的一角坐著一位紅衣少女。
她是我們班剛剛完婚后便匆匆趕來學習的一位美麗新娘,聽說她和我們其中很多老師一樣也是自費前來取經的。
這里總有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兒,所以這里是我們成長的加油站。
我們的伙伴兒張云老師已經被大雨阻擋在鄭州火車兩天了……彩琴導師和我們一直關注著她的狀況。
張云老師,我們在彩琴班等你來。我們只能希望天氣早日放晴,我們也好早日相聚。
如果說下午彩琴導師的課讓我們在理論上得到顛覆性認識,那么晚飯后第12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的演講比賽也是精神上受到了顛覆性性的沖擊。
她們和我們一樣是普通的一線教師,然而她們和我們又不一樣:年紀雖輕,成就卻沉甸甸。
她們中有省級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有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她們中有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她們中甚至有自己的工作室…………
更難以置信的是,她們中的大多數都來自于鄉村學校。不敢想象她們該是有多優秀有多執著才能走到今天,她們對于未來仍然保持著滿懷的激情和向往。
我已經叫對不上他們的名字了,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教育道路上的佼佼者。
從平凡的昨天走到卓越的今天,他們也有著同樣的路徑: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打磨課堂,再加上不停地反思。
實話說,我確實被震撼到了。
和他們相比,我實在是太過于渺小而無知。我已經在教育的道路上行走了三年了,原以為自己還算得上優秀。
可是,坐在臺下的我才知道自己的封閉和愚昧無知是多么地可笑多么地幼稚。我此時此刻,深感慚愧深感渺小。
已經是深夜21時20分左右了,這是我離開報告廳前往宿舍途徑的操場上拍攝的一張照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我似乎已經找到了從平凡走向卓越的路徑,當然我知道這條路還跟艱辛還很漫長…………
很榮幸的是在這次的成長書院,我再次遇到了明杰老師。我們已經是第二次相遇了。
我得感謝他。我是通過他才了解到河南教師成長學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也是我的一個成長導師。
最后,打卡一張和彩琴導師的一張合影。彩琴導師,我愿永遠成為你的學生。雖然我們只是第一次相遇,但我已經被你成功圈粉了。
雖然正式的學習才剛剛開始,但是我能確定的是我沒有白來。我還能確定的是,我將會滿載而歸,我將會成為一個新的自己,或多或少。
錚錚宣言,聲聲入心。我知道,這就是成長的誓言亦是成長的真經。
滕大衛
2021年07月21日凌晨1時許
未完待續,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