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在上海可能算不上是特別露臉的一個區,但我還是覺得很不錯,樓房密度相對沒那么高,沒有很強的壓抑感,比較從容,市政建設和管理井井有條,看著舒服。這個地方秦代屬會稽,隋唐時屬蘇州,至南宋寧宗嘉定年間置縣,以年號為名,縣署設于練祁。
練祁原本是一條河,河邊逐漸形成了集市,稱為練祁市,因之商業繁華、人口聚集,到建縣時就作了縣城。如今,這條河還在,縣治的輪廓也還在,打開地圖,就很容易注意到嘉定的中心處,有一個近似圓形的區域,由一條環城河圍繞,大概就是原來的護城河,而練祁河和橫瀝河則呈“十“字形般在城中相交,交匯的地方就是州橋老街,也正正位于舊縣城的最最中心處。。
因為水系發達,所以這里的橋也特別多,著名的就有登龍橋、德富橋、寶慶橋和濟川橋,其中,登龍橋位處舊縣衙前面,嘉定曾經一度由縣升格為州,因此就習慣把其叫做州橋,而這片街區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州橋被認為是嘉定之根,從建縣至今,八百年來一直是縣治中心,這里還保留了許多明清古民居,人文底蘊深厚,周邊分布有匯龍潭、孔廟、法華塔、秋霞圃、紫藤園等古韻濃郁的景點。
我蹬了輛共享單車,先去了孔廟,也就是學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可見是與縣同齡,反映了對教育的極度重視。現存的規模仍不少,讓我有點意外的驚艷,古樹扶疏,牌坊、欞星門、泮池、石橋、大成門、月臺、大成殿、東西廡、明倫堂、碑廊、當湖書院、名宦祠、鄉賢祠、崇圣祠等等,規格嚴整,建筑齊備。
從孔廟出來,繼續往北,遠遠就能看到法華塔。法華塔始建于南宋開禧年間,比嘉定設縣還早十年,它是全城最高點,縣城建設就是以此塔為中心展開的,后來又幾經興廢,現在看到的模樣是1996年按明代風格進行的修復,當時還對地宮進行清理發掘,發現了佛像、書籍、古錢、玉器等不少珍貴文物。
至于進入老街,也和大多的古街古鎮一般,倒沒有太多特別之處,總然是商業繁華,鱗次櫛比的都是大小店鋪,人來人往。這天雖然已是十月,但仍似盛夏,烈日當空,但最喜是街兩邊樹木蔥蘢,遮出一片涼蔭,我就坐在寶慶橋的石欄上,手里端著一大杯剛買的冷飲,發了好一會呆,看看街上的行人,看看腳下的石板,看看頭頂樹隙間的藍天,好半晌,直到杯底剩下的碎冰都要化了,才起來繼續游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