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作為早春象征性的一抹粉紅,不知暖過多少古今文人的心,撩撥得他們寫了無數(shù)的詩篇來疏懷這心中難解的春愁,“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杏花如情竇初開的少女,將她粉紅的心事,隱藏于一簾煙雨中,欲說還羞,紅愈深。
杏花主要分布在相對寒冷的西北,東北和華北一帶,為落葉喬木,壽命通常可達40-50年,通常在三月底和四月初開花,花色有粉白,梅紅等多色,盛開時,嬌艷欲滴,芬芳甜蜜,引得蜂飛蝶舞。清風(fēng)過后,花瓣如雪飄落,真是春夢無痕,杏花無聲,滿地紅泥滿園香。
西北干旱,沙漠較多,植被稀少,剛好杏花不喜水,所以在西北被大量種植,尤其是古絲綢之路上杏樹比較多,三月,大漠深處,無盡的荒涼之處,出現(xiàn)幾團粉艷的杏花,如幻似夢,給孤獨遠行的駝隊帶去一抹柔情,一份感動,溫暖著他們寂寞的旅程。在這里,杏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一位俠女,迎風(fēng)佇立在新龍門客棧門前,給過往商旅展現(xiàn)風(fēng)情萬種的同時,也暗示著他們,路途漫漫,任何溫柔的掩蓋之下,都是兇險難測。
想當(dāng)年,那曾經(jīng)繁華輝煌的樓蘭古城是否也有杏花裝扮,帶著沙麗飄然走過的樓蘭美女是否也站在杏花紛飛中目送遠行駝隊的心上人。駝鈴寂寞,杏花相思雨,還回蕩在哪一段古老的荒漠時光里。花不謝,情不老。
江南的杏花韻在煙雨,溫潤多情,是雨巷里結(jié)著仇怨的姑娘。江南的建筑多以灰白為主,深沉清雅,朦朧的細(xì)雨中,配上一抹抹委婉的杏紅,怎不叫人春愁泛濫,相思無限。“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春愁何處了,煙雨杏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