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大全

高考語文古詩鑒賞大全

        ——特級教師陸波 編寫 

高考古詩鑒賞題的十三種答題模式

怎樣把握一首詩的主旨

六看:1、看題目 2、看作者 3、看注釋 4、看意象 5、看體現情感的詞(直接的詩中肯定出現、間接的比較隱晦必須知人論世6、看體現主旨的關鍵句

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即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借代、雙關、比興、復沓、用典。

2、描寫手法:動靜、遠近、虛實、點面、正側結合,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多種感官結合,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白描、工筆,點染、襯墊,鋪陳、渲染,列錦、意象并列,烘托、映襯、反襯。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以樂景寫哀情、以景結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諷今、吊古傷今

 

第一種模式:分析形象型

規范答題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義。

示例

試簡要分析詩中蓑笠翁的形象。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步驟一:詩中描寫了一個孤獨清高的老漁翁形象。(什么形象)

步驟二:在寒冷、寂靜的環境中,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專心釣魚,形體孤獨,性格顯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步驟三:這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形象的意義)

賦得自君之出矣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本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為丈夫遠出久而未歸,因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婦形象,。(步驟一) 詩歌的前兩句寫出妻子因為丈夫外出,內心空虛,無心勞作。后兩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思婦因為日夜的思念,容顏憔悴,宛如那圓圓的明月,在逐漸的減弱其清輝,漸變為缺月。(步驟二)表達了思婦對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驟三)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于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圭阝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問:本詩堪稱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請結合全詩,對頸聯“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兩句進行簡要賞析。答:手足離情,各在一方,猶如那紛飛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憐;又像深秋中斷根的蓬草,隨風飄飛。(步驟1)詩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離散的手足,極盡孤寂飄零之苦。(步驟2)從而營造出一種孤苦凄涼的意境,抒發了飽經戰亂的憂患之情成如容易卻艱辛,看似尋常最奇崛。(步驟3)

不該情動惹情魔,如此相思可奈何。意欲抽身顧慮重,心思執手擔憂多。

鳥因銜恨才填海,狐為生疑怕過河。滿腹愁腸訴可可,百無聊賴書咄咄。

步驟一:顧慮重重,擔憂多多,既怨恨又猜忌,愁腸滿腹百無聊賴的形象。

步驟二:以鳥、狐見意,運用比興手法,凸顯怨恨猜忌之情。

步驟三:表達相思無解的深情。

第二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變式提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環境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清幽峭拔、恬靜優美、清新明麗、雄渾壯闊、悲壯慷慨、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 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見錯誤:學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 

   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 

   二是學生往往著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即以樂寫哀的手法),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來思考,避免出錯。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絕句二首(其一)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也表達了作者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步驟三)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步驟一:本詩色彩鮮明,清新宜人。

步驟二:以樂寫哀,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

步驟三:抒發了作者長久客居他鄉的漂泊愁苦之情。

第三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藝術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藝術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表現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2)聯想和想象,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工筆);(5)渲染(鋪陳);(6)象征;(7)動靜結合;(8)以動襯靜;(9)以樂景抒哀情;(10)卒章顯志;(11)欲揚先抑等。  

    ㈢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即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借代;(4)擬人;(5)夸張;(6)雙關;(7)對偶;(8)用典。另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精煉精警等。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越女詞(其三)》李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驟1 詩人用見客”“笑入”“不出來這一連串似乎很平常的動詞短語塑造了一個美麗動人的采蓮女的形象,佯羞一詞寫其對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態,十分自然。(步驟2 詩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語言抒發了對純真愛情的贊美。(步驟3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 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 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 煉字型、詩眼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認為,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七種模式: 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提問變體: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好,你認為呢?

答題步驟:

   找到原詞句中的關鍵幾點,分條作答,用翻譯的形式就可以。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答:(自強不息的要聯系落日心猶壯,答怨憤的要聯系不必取長途。)

第一種答案:同意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說法。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

存老馬等,從中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第二種答案:同意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的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別是結尾兩句;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也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字,有的書寫作。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3)

第八種模式:煉句型

提問方法:這句詩好在哪里?

提問變體:1、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2、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簡析這句詩的作用和藝術效果。

答題步驟: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有時還可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軒檻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水檻:江邊的欄桿,可供垂釣、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賒:遠。

    這首詩的第五、六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稱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請你談談這兩句詩的處,并結合全詩說說作者作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這兩句詩,寫細雨輕灑,魚兒嬉戲于水面;微風吹拂,燕子斜掠過天空。(若雨猛,則魚潛水底;風急,則燕子不能禁受),寫魚兒的歡欣,,寫燕子的輕盈。詩人觀察細致入微,遣詞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動。詩歌描繪草堂的自然環境,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和優游閑適的心情。

第九種模式:分析構思型

提問方法:這首詩是怎樣構思的?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構思之妙。

  解答分析: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那么,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系。有的詩先寫景后抒情,有的先敘事后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

 答題步驟:①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系。②概括詩句描繪的內容。③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什么思想感情。

 答題示例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①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

      ②犖確: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答: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 描繪出一幅雨后東坡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么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第十一種模式: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幾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庸詩,完成89題。

殘春旅舍  韓偓①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②。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兩梁免被塵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①韓偓(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翻譯:殘春時節,寓居旅舍,宿雨初晴,恍然之間,內心升起了對京都長安的思念之情。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水沫,像是吹著柳絮游玩。心中煩悶,流落他鄉客居無聊,只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憂愁心境,然而還是以禪意來壓服這萌生的詩意吧,使自己的內心歸于空靈的境域。詩未寫成,然而悲憂郁憤怎能壓持得住,只好用酒來作為奇兵,來沖蕩這重重愁陣。我要好好地保存這頂珍貴的朝帽,千萬不能讓它被塵埃污染,輕輕拂拭冠飾,擦亮眼神,辨識忠奸,期望將來還能為國家效力。

    解析:

    頷聯承接“憶咸京”三字,首先抒寫對皇都美好春光的回憶:“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頷聯巧妙之處在于用了“抱“”吹“兩個動詞。仰望綠暗紅稀的樹梢,蜜蜂抱著花須隨花飛落;俯觀柳絮飄墜的池水,魚兒吞吐水沫,像是吹著柳絮游玩。飛花、落絮本是殘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魚兒一“吹“,就平添了無窮興趣與幾分生機,故沒有半點傷春傷別的落寞,一掃晚唐衰颯的詩風。所以古人認為其為“晚唐巧句”。五、六句“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具體寫詩人客居館舍中的寂寞。詩人心中煩悶,流落他鄉客居無聊,只好用詩來抒寫自己的心境,表達悲憤的情懷。然而,卻“禪伏詩魔歸凈域”,詩未成。詩未寫成,悲憂郁憤更深。只好用酒來作為奇兵,沖蕩這重重愁陣。然而,“借酒澆愁愁更愁”。這更大的悲傷便使詩人找到自己從前的官服:“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詩人這時清醒地認識到:他要好好的保存這頂珍貴的朝帽,千萬不能讓它被塵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而自己又無所作為,故所作之詩多緬懷往事,情調悲涼,最后表達了詩人兢兢業業,力求盡職,無負朝冠的心情。

    8.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5分)

    答:(1)構思巧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系起來,十分新奇;(3分)(2)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顯然出人意料,卻又顯得尋常自然2分)(3表意巧妙,一“抱”一“吹”,曲盡閑適優游之意,同時借閑適之樂景表達憂愁之哀情。

    9.這首詩的后兩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表達了作者內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國之情。(3分)通過參禪使自己平靜,通過飲酒化解“愁陣”,表明他內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塵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對大唐一片忠心。(3分)

    (簡評:選材較好,第8小題難度不大,可以從形象、語言入手分析。而第9小題則難度較大,想要從“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兩句看出堅守本色,擦亮眼神,辨識忠奸,期望將來還能為國家效力的意思來是需要一定的閱讀功底的。)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蘇軾

羨君飄蕩一虛舟,來作錢塘十日游。水洗禪心都眼凈,山供詩筆總眉愁。

雪中乘興真聊爾,春盡思歸卻罷休。何日五湖従范蠡,種魚萬尾橘千頭。

【注】張山人:即張天驥,北宋時彭城(現徐州)云龍山的一位隱士,蘇軾的好友。雪中乘興:指王子猷雪夜訪戴逵興盡而返的故事。聊爾:姑且如此。

8.請指出頷聯的巧妙之處,并簡要賞析。(6)

9.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8.【技巧鑒賞】(6 分)(1)用詞巧妙。”“分別寫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雋美,禪心乃水洗出,詩筆因山供給,新奇而有韻味。

2)構思巧妙。上句說水洗出禪心,連眼睛都變得純凈了,有層進意味;下句說山給自己賦詩贊美的沖動,卻又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樣盡情游歷山水而發愁,有轉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實寫虛,借水的澄澈寫出內心的純凈通明;下句運用擬人手法,山色秀美,為詩人提供寫詩的欲望和沖動。

[6 分。任答兩點即可,每點 3 分。構思巧妙,若答水洗禪心都眼凈、山供詩筆和后面的 總眉愁構成先揚后抑的關系或者側面表現山水之美,分析合理亦可。手法巧妙,若只答對偶,只給 1 分。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主旨把握】(5 分)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隱逸生活的向往,對山水的喜愛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達了對泛舟江湖、養魚種橘的愜意生活的向往。以水洗禪心”“山供詩筆,表達了山水的喜愛之情。

[5 分。分析對自由隱逸生活的向往3 分,若答渴望擺脫官場生活羈絆的煩惱,分析合理亦可;若答抒發自己與張山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分析合理亦可。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第十二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么就萬無一失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89題。

     左掖梨花                                       東欄梨花

       丘為                                               蘇軾

      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8.兩首詩中都寫到“梨花”,“梨花”在兩首詩中各自有什么特點,有何象征意義?(5分) 

答案:丘詩梨花香、艷、白,象征自身的才學品行;蘇詩梨花白,象征自身的清明純潔。

9.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丘詩“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表達詩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蘇詩“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表達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惆悵之情,也有看淡世事的灑脫之情。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89題。

終南望馀雪①(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夜雪② (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注】①本詩是祖詠長安應試時作,《唐詩分類繩尺》中評價:結句有諷。

②本詩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8.兩詩都詠雪,它們寫雪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終南望馀雪》內容上寫的是雪后初晴的場景;手法上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積雪句是正面寫,明霽色是側面寫)(3分)

《夜雪》內容上寫的是深夜大雪的場景;手法上全用側面描寫。(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最后一句,通過寫“折竹”的聲音,側面寫雪大。)(3分)

9.兩詩通過寫雪,各自表達出什么樣的情感?(5分)

答案:《終南望馀雪》側重表達了作者關心百姓的思想情懷。遙望終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長安還有許多貧窮的百姓,他們缺衣少食,能否在饑寒中度過難關。(2分)《夜雪》側重寫作者個人情懷。折竹聲夜深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3分)

 

第十三種模式 情景鑒賞題型:

1. 即用什么樣的“景”表現了什么樣的“情”,如果要回答關系還要用一個表示情景關系的詞語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題: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2. 情景鑒賞題:記住下列公式即可——關系++情。

  關系術語:

  1)純寫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觸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襯情

3. 情景鑒賞題示例:

  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天津卷)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該詩后四句情景交融(關系)。寫出了綠竹青翠、紅蓮花謝,炊煙四起,人們采菱而歸的清新之景(景),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閑適之情(情)。

  參考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分析:這類題目標準答法必須要答關系,參考答案給出的是采分點,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樣,對于我們考生來說,掌握規范答法永遠處于不敗之地。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時,要考慮兩個方面:1、對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4. 用什么樣的景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點+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為:描繪了——的景,創設了——的意境,表達了——的感情。

 

附錄:解答技巧

(一)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義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抒發什么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二)答題程式

 “寫什么”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托……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 岑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遲,私向夢中歸。

[]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②輪臺:庭州厲縣.在今新魯木齊。

8.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誚簡要分析。(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直接描寫,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則是間接描寫,如“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側面描寫連年見雪飛的惡劣環境。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聯表達了作者思鄉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抒發有點染和升華的作用。報效祖國當然不能因為距離遙遠、環境惡劣而有所報怨,但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卻難以控制。

 

(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桃夭(《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③。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①歸: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實繁盛碩大的樣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樣子。

(1)本詩在章法結構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答案:重章疊句。解析:樂曲演奏一遍為一章,《詩經》中的詩是合樂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猶如今天歌詞的分段,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一章法叫做重章疊句。

2)請從比興手法運用的角度賞析全詩。(6分)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興,通過鋪墊和渲染,熱烈真摯地表達了對新娘的贊美和祝福,以桃設比,通過對桃花、桃實、桃葉的描寫,在贊美新娘美麗賢淑的同時,從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興旺;聯想巧妙,形象鮮明,意趣盎然。解析:這是一首賀婚詩。詩的三章都以桃樹起興,以嫩紅的桃花、碩大的桃實、密綠成蔭的桃葉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多子多福、人丁興旺,表達對女子新婚之喜和對新娘的美好祝福。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8-9題。

登快閣⑴黃庭堅

癡兒⑵了卻公家,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⑶已為佳人⑷絕⑹,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注】(1)快閣:在今江西省泰和縣,作者寫此詩時做泰和縣知縣。(2)癡兒:指作者自己。(3)朱弦:琴的代稱。(4)佳人:知心朋友。

8.黃庭堅為宋代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江西詩派以杜詩為宗,處處追摹。請說說此詩頷聯和杜甫《登高》詩中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寫景上的異同點。(5分)

答案:1)都是寫登高所見之秋景,都寫到落木和江水,但黃詩還寫到夜月;寫江水的著眼點也不同,杜詩著眼于江水奔流之動態,氣勢恢宏,黃詩著眼于江水明凈之靜態,空明澄澈。

2)都表現了景物的遼遠和闊大的特點,意境開闊;但杜詩沉郁頓挫、慷慨悲壯,傳達出對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黃詩則灑脫明快、空明澄澈,表現出一種如釋重負,放達不羈的胸襟。

9.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多方面的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答案:這首詩表達的感情包括:對公事(官場生活)的厭倦;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熱愛;因世無知己(缺少知音)、懷才不遇而借酒澆愁的苦悶和感慨;還有辭官還鄉、回歸自然過那種自由自在生活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點即可)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小題。(11分)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①沈佳期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 洛浦②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①作者和杜審言都于神龍初年(705)流放嶺南,杜審言先起程過大庾嶺去峰州(今越南境內),沈佺期隨后也過大庾嶺去驩州(今廣西崇左縣)。②洛浦:洛水之濱,這里指唐東都洛陽。

8.詩中第二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作用? 5分)

答案:對比手法,將洛浦美麗的風光與嶺南崇山惡劣的瘴癘之氣對比。突出現在被流放的凄苦,抒發了思國懷鄉的感情。

9.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概括說明。(6分)

答案:表達了作者被流放嶺南、去國離家的凄苦,對友人杜審言和家鄉的思念,以及渴望重回朝廷,得到重用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和晉陵路丞早春游望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 1、和:指用詩應答。2、晉陵:現江蘇省常州市。3、淑氣:和暖的天氣。4、古調: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游望》。

8.請結合全詩從景與情的角度分析中間兩聯的妙處。(5分)

答案:①以樂景襯哀情(2分)②海上云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陽 光下綠蘋顏色轉深。詩人卻因長期客居他鄉,特別敏感自然物候的轉化更新,詩人用反襯的手法,把這種孤單寂寞和惆悵傷感之情表達的更加深刻。(3分)

9這首詩的首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它對全詩的感情抒發起什么作用?(6分)

答案:  因物感興,觸景生情。詩人寫自己宦游他鄉,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②思鄉之情。久居他鄉,東風送來春的消息,使詩人倍加思念家鄉③引出下文,點明思歸和傷春的主旨。中間二聯具體寫“驚新”,寫江南新春景色,詩人懷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聯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每條2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考古詩鑒賞題的十三種答題模式
古代詩歌鑒賞復習——答題方法及公式
名師整理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題答題模板 ,掌握了必拿滿分!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增分策略
專題|2.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
干貨不停:送你一大波古詩鑒賞答題套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口县| 镇巴县| 白山市| 鄂托克前旗| 西乌珠穆沁旗| 会宁县| 安陆市| 通化县| 江陵县| 东丰县| 合作市| 多伦县| 武汉市| 蒲城县| 岢岚县| 兰考县| 勐海县| 桓仁| 郯城县| 宣汉县| 道真| 敦煌市| 龙胜| 扎赉特旗| 九江市| 巨野县| 恩施市| 始兴县| 桑植县| 内黄县| 汾西县| 栾城县| 靖西县| 天门市| 阿拉善盟| 布尔津县| 普安县| 常宁市| 乌拉特前旗| 中卫市|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