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

——陸波

一、鑒賞詩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

A、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詩歌)

B、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偏重敘事的詩歌)

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詠物詩)

景物形象: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偏重寫景的詩歌)

意象:融合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

意境:意象的組合

鑒賞人物形象

【作答方法】

作答時一般要注意先“蓋帽”,即說出詩歌形象的總體特征,再以此為“中心”,從詩歌的具體語言方面對這個中心進行分析論證。

【答題模式】

(1)找出詩中描繪形象的相關語句,總體概括出刻畫的形象的基本含義;

(2)結合詩句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3)結合詩歌主旨指出形象的表達作用和藝術效果。

臨 江 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容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這首詞體現了侯蒙怎樣的形象?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

答:                                                                 

〖參考答案〗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在風箏上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他人的嘲諷 。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它的形貌畫在風箏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田園樂    

王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請簡要賞析詩中“山客”的形象。

答:                                                                 

〖試題透視〗這首中的山客其實也是自己的寫照。這首詩寫作者退居輞川別墅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

要概括“山客”的形象,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居住的環境有什么特點?起居生活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在桃紅柳綠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鶯啼的寧靜環境中,“山客”睡得酣恬安穩,于身外之境一無所知,體現了“山客”閑適恬淡的心態,一個熱愛自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閑適生活的詩人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

〖試題透視〗本曲一、二句描繪了小屋安謐而恬靜、雅淡而優美的自然環境,自有“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三、四兩句將讀者引入青山白云幽邃飄渺的神迷境界,使人自然想起賈島《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詩句。最后一句交代主人公的身份——漁父。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門前流水、輕舟小徑構成的極澄至凈的世界何嘗是“紅塵”外的仙境,又何嘗是現實中的實境,它乃是“漁父”心靈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隱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罷了。

〖參考答案〗

流水  /  白云     

“鸚鵡洲”是安謐而恬靜、雅淡而優美的地方,是與世隔絕、遠離紅塵的“世外桃源”。

《雙調?清江引》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曲的最后三句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何用意?

答:                                                                 

〖參考答案〗詩中選取雁啼、紅葉、黃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節特征的景物,渲染出的一種濃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處異地,思念家鄉的愁情。

意象: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詩人通過這種客觀景物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意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    意境可由一個意象來表現,但更多是由多個意象共同來表現的。

【如何分析詩歌的意境】  

(1)明確詩人創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2)了解形容意境特點的常用形容詞 

(3)形成比較規范的答題模式

(09全國卷2)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    

嚴武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州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參考答案〗: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

(08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

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

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低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8、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

答:                                                                 

〖參考答案〗: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飄來了陣陣鐘聲,我知道寺廟就在深山之中。   

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了解形容意境特點的常用形容詞】:

孤寂冷清、蕭瑟凄涼、寥落蕭條、荒涼孤寂、冷寂幽靜、幽美空靈、恬淡閑適、清新自然、靜謐安嫻、恬靜優美、寧謐朦朧、生機勃勃、繁麗、熱烈、高亢、蒼涼雄渾、遼闊高遠、壯闊曠遠、雄渾壯闊、雄奇優美等。                                    

瑯琊溪①  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瑯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答:                                                                 

【參考答案】整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游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幾個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瑯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解題思路】鑒賞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定要抓住詩歌的意象、作者、注釋。

9.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答:                                                                 

【參考答案】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豐富了畫面的內涵。

【解題思路】命題人已經將解題角度明確告知考生,考生只需將虛實部分找到即可。

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

一、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 

1. 楊柳。它源于《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愿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

3.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后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后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征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蘇軾的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于巖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后,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向往) 

1. 投筆。《后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后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后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后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后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后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后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后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后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歌鑒賞第1節鑒賞形象板塊(考題)精練
高考詩歌鑒賞之試題類型的答題思路
2011屆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
古代詩歌鑒賞知識、方法口訣歌(上)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和現代文閱讀答題要點
古詩詞鑒賞題型及答題方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冈市| 屯昌县| 报价| 讷河市| 广河县| 连平县| 奈曼旗| 荣成市| 城口县| 许昌县| 中江县| 庆阳市| 深州市| 和平县| 钟山县| 张掖市| 临夏县| 晋宁县| 日喀则市| 闻喜县| 青浦区| 大田县| 新昌县| 临沭县| 扬州市| 阿拉善左旗| 高陵县| 临洮县| 冷水江市| 綦江县| 竹溪县| 安远县| 镇赉县| 泊头市| 张掖市| 卫辉市| 井冈山市| 北安市| 图片| 衡东县|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