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女皇帝武則天——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有感(1-6)

 

    寫在前面的幾句話:中國是長期受封建禮教束縛的國家。婦女從小就受到“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要剛強,女人要柔順;男人可以張揚,女人必需收斂;…”等等的思想教育。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代有貢獻的唯一女皇,歷來也是毀多于譽。《古文觀止》收編了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文》的全文,說武則天《…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簡直把武則天說成魔王一般。《古文觀止》是一部流傳極廣,影響很深的古文選本,和《唐詩三百首》的發行面差不多,可見影響深遠,直到現在。

    年輕女教授蒙曼同志,從漫長繁雜的中國歷史進程的人和事中,從浩瀚的史籍中,經過分析,全面地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著有《蒙曼說唐武則天》。正如蒙曼教授感慨地說,女皇武則天傳奇的一生,給后人帶來無限的懷想和思索。我讀完聽完《蒙曼說唐武則天》后,也引起我無限的思索。我不是研究歷史的,主要依據蒙曼教授書里的資料,摘錄少部分,談談我懷想中的武則天為何超越了時代的傳統成為一位杰出的女皇!

 武則天簡歷

公元623年  出生在山西文水縣。即現代女英雄劉胡蘭的故鄉。、

公元635年  12歲時,父母去世。

公元637年  14歲被選入宮當才女。唐太宗賜名武媚娘。

公元649年  26歲時。唐太宗去世。武則天被送入感業寺當尼姑。

公元651年  28歲。唐高宗詔武則天回宮。不久晉位昭儀。

公元655年  32歲。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

公元659年  40歲。高宗與武則天并稱二圣。                                                   

公元670年  50歲。武則天被尊為天后。                   

公元680年  60歲。唐高宗病逝洛陽貞觀殿。武則天改稱皇太后。

公元687年  67歲武則天稱帝,君臨天下。

公元705年  82歲。病逝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中宗李顯遵照母親武則天的遺囑,親自護送靈柩到長安,啟開乾陵,安放武則天與高宗合葬。

 

武則天的童年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鹱是個有理想的農民,他棄農經商,做木材生意發了財。當時商人的社會地位是最低,他又棄商從軍。在軍中認識了李淵,他拿出大量的財產支持李淵起兵造反。公元615年李淵當上大唐皇帝,是為唐高祖。士鹱被任命為工部尚書。                                                                      

    母親楊氏是隋朝四貴之一的觀王的后代,從小是個好讀書,又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孩。到四十多歲才與武士鹱結婚。生三個女孩,武則天行二,從小就顯示出剛強性格,父母就把她當男孩撫養,教她攻讀經史,她悟性極強,詩詞經史無一不知。武則天的長相,據說,洛陽奉先寺里十七米高的盧舍那大佛,是根據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反應出一代女皇方額廣頤,慈悲與莊嚴并存的氣質。

     童年時,武則天隨父親官位的不斷升遷,走遍了半個中國。她深受家庭的教育影響,可說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她的見聞、知識、才華都非同一般。武則天的童年經歷,加之優良的基因,為她非凡的性格打下基礎。

武則天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帶著三個女兒住在堂哥家里。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里,她們母女受到刻薄、惡劣的待遇。唐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才貌雙全,要召她進宮。為了改變境遇,楊氏決定讓武則天應召。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開始了她的宮廷生涯。

   武則天進宮,初見太宗時,落落大方,應對自如,太宗很喜歡她,把她調入御書房侍讀,是唐太宗身邊的“才人”(宮中女官名,是妃嬪的一種等級的稱謂)。太宗在這里批改公文,召見大臣議事,她常在場。耳濡目染,使她對政治有了較多認識,開始走上關心政治之路。但太宗喜歡的女人,是擺正自己位置,恪守婦道,溫柔賢淑的女人。而武則天完全不符合這個要求。例如有一次,宮女們陪太宗去看一匹烈馬,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卻挺身而出,聲稱能馴服它。太宗一聽很吃驚,說了一聲,了不起。事后也沒獎勵。太宗酷好王羲之書法。武則天也苦練書法,想討好太宗,但這只是太宗業余愛好,不是他看好的女子的主要條件。所以,十二年過去了,武則天在宮中的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

 

青春華茂卻陷入低谷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按皇室規定,武則天隨嬪御之例出家,被送到感業寺當尼姑。這年武則天26歲,正是風華正茂的時期,卻走向人生的低谷。但武則天不屈服命運的安排。她尋找著可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武則天在唐太宗晚年當才人時期,太子李治常來拜望太宗。李治是個很孝順、很聰明、很有藝術氣質的人,特別對年長的婦女有依賴性。他母親去世時,他才九歲,就痛哭不巳。后由薛婕妤照管他。李治登基后,按例薛應出家,李治也依依不舍,專為她在宮內修建寺廟,讓她在這里當尼姑,以便隨時能看見她。                               

    太子李治常來看望太宗,當然也常看見武則天。李治看著武則天長得寬闊的額頭顯得很智慧,豐滿的下巴顯得很堅毅。武則天雖比李治大四歲,卻顯得很年輕。李治心里對武則天很有好感。武則天對李治也很愛慕。

武則天到感業寺后,她不甘于寂寞,不屈服一輩子過尼姑生活的堅強性格,自然地思念起太子李治。此時,李治巳接位,稱高宗。她寫了詩《如意娘》,以抒發內心的期待: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公元650年5月26日是唐太宗逝世一周年忌日。按規定,皇帝要去寺廟上香。去哪個寺廟由皇帝自己指定,長安城里寺廟很多,高宗李治決定去感業寺。顯然是想借此機會去見武則天。武則天聽說李治要來上香,喜出望外,想盡辦法接近李治。兩人相見時,相對無言,熱淚盈眶。在眾目之下,高宗喜愛武則天已是公開的秘密。

 

武則天重返宮廷

  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出身望族,端莊穩重,長得也很美,但不會刻意去迎合人。這與高宗多情浪漫的性格不合,她又長期沒有生過孩子。高宗喜歡的是蕭淑妃,她生了一男二女。高宗封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為雍王,顯然就是將來的太子。王皇后對此事感到惱火。當王皇后得知高宗喜愛武則天之后,就想把武則天要回宮來,一是討好高宗,二是可與蕭妃抗衡,三是武則天對她會感恩戴德,一舉三得。公元651年高宗服喪期滿,王皇后向高宗請求召回武則天。這年武則天28歲。

 

后宮風云,高宗決策立武后

    武則天經過在宮內十四年的磨煉,變得成熟多了。生性堅強潑辣,也懂得沉著冷靜,能屈能伸。公元651年武則天回到宮里,首先想的是兢兢業業侍侯好高宗和王皇后,也注意與宮內各方面的人處好關系,廣結善緣。在眾人認可下,不到一年,武則天晉升為昭儀,地位僅次于皇后。更可喜的是,公元652年武則天生了兒子,名李弘。這樣武則天在宮里的地位就穩定下來了。

    皇室內的爭寵斗爭日益激烈。王皇后沒有孩子。蕭淑妃雖有一男二女,長得也漂亮,但她長期在順境中生活,雖具有武則天爽朗潑辣的性格,但不具備武則天經過殘酷生活的磨煉、沉著冷靜、才華和智慧群超的優點。因此高宗更愛武則天。他突破傳統禮教不畏,亂倫的非議,終于決意要立武則天為皇后。任何人在面臨人生的幸福和權力的機遇時,必然奮力爭取。武則天更是個敢作敢為的人。有高宗支持,她當然更是志在必得。

    歷代皇室要改立皇后,都是件大事。高宗和武則天策劃,多次以不同方式征求國舅長孫無忌的意見。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也是太宗指定的顧命大臣和首輔。高宗廢王立武的意愿,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高宗又多次征求四位主要大臣的意見,顧命大臣褚逐良自告奮勇代表發言,堅決反對廢王立武,理由是:王皇后是世家身份,是太宗為高宗指定的婚姻等等,因而絕不能廢。褚逐良甚至跪在地上磕頭至流血,以死來相脅。把高宗氣得快吐血,叫人把他拉下去。這時堂后傳出武則天聲音:“何不撲殺此獠”!武則天強悍性格的表現,使在場的人們感到很不自在。一二天之內,七位宰相中又有兩人上書反對改立皇后。

    在改立皇后的斗爭中,《新唐書》還記載,武則天親手殺死小公主以嫁禍于王皇后。《唐會要》記載,小公主不知怎樣死的,可能是自然死亡。各種說法,都沒有證據證明是武則天親自殺死自己的女兒。王皇后的性格也不可能殺害小公主。高宗也沒有以此事作為廢王皇后的理由之一。

    高宗和武則天在改立皇后進程中,遭到一些老臣的反對,出現了君臣之間的裂痕。改立皇后的性質變成了高宗與元老大臣們爭奪權力的斗爭;高宗與武則天的關系,從單純的恩愛夫妻關系,又多了一層戰友的關系。

高宗改立皇后的決心幾經阻撓中,想到元老中還有李勣。幾次召見元老時,他都稱病不來。李是太宗時期的將軍。唐太宗說過,有了李勣,就不用修長城了。李勣戰功卓著,道德高尚,是軍方代表人物,他在元老中比較年輕。他不愿和長孫無忌等摻合在一起。高宗就個別召他來,試探他對立武為后的態度,他微笑著說: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此話說得輕快,實際很有分量,有舉重若輕,震聾發聵之效。高宗和武則天心中有底了。

    古往今來政治斗爭的規律,都有支持的、反對的和中間派。在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斗爭中,以國舅長孫無忌為首的反對派,多是貴族世家,既得利益的保守派。挺武派多是出身寒門,懷才不遇,官職也不高,這類人數眾多,他們希望變革。中間派多是保持沉默,出身不高,有才干,忠于職責,沒有政治野心。李勣屬于中立派。

高宗有了軍方的支持,並掌握了中下級官員的意向,愈來愈意識到武則天能協助他鞏固政權。終于在公元655年十月十二日下詔:王皇后、蕭淑妃廢為庶人,母及兄弟免職,流放嶺南。十八日頒布詔書:立武昭儀為皇后。并指出,武皇后才德兼備,深得眾望。武則天進宮十八年,一路坎坷,不斷抗爭,大落大起,至此,終于成為六宮之主。

女皇帝武則天——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有感(二)

(2010-06-05 15:26:45)

穩定政局

       武則天成為皇后,她開始專心致力協助高宗穩定政局。先是穩定內宮。首先,處置王皇后、蕭妃,是按高宗的聖旨辦的,武則天怎么也無權自己去處死這二人。有的史書記載,武則天像呂后那樣殘酷對待她們。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是史學家把呂后的事信手拈來,安在武則天身上。          第二是,立李弘為太子。原任太子李忠,是王皇后為不讓蕭妃的兒子成為太子,而收養了個普通宮女的兒子為長子,名李忠,立為太子,時年十四歲。此時,李忠只能默默地離開長安城。武則天的長子李弘被立為太子。高宗為此大赦天下,改元“顯慶”。

                      重組外廷

    高宗本性溫厚,但他很愛權力,要維護他至高的皇權。他大半生都受人控制。當太子時生活在父親太宗的陰影中。當皇帝了,還受制于父親任命的顧命大臣國舅長孫無忌等元老。高宗決心重振皇杈,重組外廷。

高宗和武則天共同策劃,如何處理反對他們的貴族官僚保守勢力。決定先易后難,由內而外。武則天上書高宗:“建議對韓瑗、來濟二人給予褒獎,她說:“雖然他們反對過我,這也是不容易,是對皇帝的忠心”。這樣做,武則天樹立自已寬容待人的形象。韓瑗認為改立皇后的風波過去了,就上書高宗,要求招褚遂良回來,說他是有功的重臣。高宗一看非常憤怒,反而將褚遂良貶到更遠的桂州。褚遂良曾上書高宗要求回京,高宗置之不理。一年后病死,享年63歲。不久,韓瑗貶為振州刺史,來濟貶為臺州刺史。褚遂良等三人離開了中央領導地位。補上來的是武則天的支持者,于是許敬宗、李義府等進位為宰相。               

    唐高宗和武則天決心建立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權力機構,最大的障礙就是國舅長孫無忌。但他是顧命大臣,三十年的宰相,位高權重。不能急于輕易處置。這期間,唐朝建立了史館。由長孫無忌領銜修史。顯慶四年即公元659年間,共修了粱、陳、北周、北齊、隋五代的志三十卷,還有武德和貞觀兩朝的國史八十卷。有他的功勞。也許他想離開政治,但他職位未變。

   顯慶四年四月,洛陽人李奉向高宗告狀說:韋季方與監察御史李巢,結交權貴,共結朋黨。高宗派新提升的宰相許敬宗去查此案。許先抓了韋季方,逼他交代結交那些權貴?并暗示他是不是結交長孫無忌!韋不招認并自殺,被救活。許敬宗向高宗和武則天匯報時,高宗疑惑地脫口而出:“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于反!”。許敬宗就把反字,定為謀反案。

    在審查長孫無忌謀反案中,高宗回憶起,永徽三年,高宗派長孫無忌去處理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謀反時,長孫無忌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于是,大批與長孫無忌不合的宰相、將領、宗室都牽連到謀反案中來,使高宗驚心落淚。高宗回想到此,于是下令削去長孫無忌的太尉頭銜和封地,押到黔州,給都督頭銜,但念及是舅舅,仍按一品大臣飲食待遇。

    三個月后,高宗又下令追查長孫無忌謀反案。長孫無忌看到大勢己去,就自殺了。隨著這些老臣死去,他們的家族也遭到滅頂之災,貶的貶,死的死。經過這次大清洗,貴族官僚勢力逐漸喪失。皇權得到空前提高。

    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一直是皇帝和貴族官僚聯合治理天下,所以皇帝改立皇后的事,都要征求權臣的意見。高宗重振皇權,早就想變革了。有了武則天的協助,經過四年的內外整肅,貴族勢力削弱,新的寒門出生的大批力量補充上來,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不僅意味著武則天的勢力上臺,同時還意味著整個社會的重新組合,這對唐朝乃至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都有深遠影響。

 

樹立國母形象

    武則天協助高宗重振皇權后,她的政治才能,得到朝廷內外的公認。武則天在協助高宗處理朝政,重整山河的同時,進一步樹立她作為皇后的國母形象。這期間,她做了四件大事。

一,修改《姓氏錄》:唐朝的官僚制度分為九等,五品以上為世族,改為有功勞的就可以升為五品,進入世族。若舊貴族中沒有能力達到五品的人,就不再是世族。廣大寒門子弟經過努力就上升到五品,成為世族。由此,皇權打破血統論,擴大了階級基礎。武則天修改《姓氏錄》是政治變革發展的需要,不是因為武則天不是出生世族才修改《姓氏錄》的。

二,理順家庭關系:武則天聰明過人,她花了很大精力,理順繁紛的家庭關系。親生子與庶子,李家與武家,婆媳等關系。她對孩子很疼愛,要求也很嚴。希望培育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楷模。李弘立為太子,李賢封為雍州牧,李顯封為洛州牧。高宗的其他兒子都任地方刺史。曾當過太子的李忠,離開宮庭后,曾犯過死罪,武則天要求高宗免罪,貶為庶人。    

武則天在處理婆家和娘家關系堪稱表率。她和太宗的兩個妃子的關系很好,其中紀國太妃的女兒臨川公主,喜歡書法,武則天視為閨中密友。對太宗謀反的女兒高陽公主,也重新封為合浦公主。這樣安排,大大改善姑嫂關系,受到贊譽。

三,武則天對武家的親屬顯得特別嚴格,親自編寫《外戚戒》。以示裁治武家勢力。武家兄弟官職雖得到提升,但工作不好就貶職。高宗看在眼里,感到很欣慰。

四,中國古代是農業立國,國家典禮中有皇帝親耕,皇后親蠶大典。舉行皇后親蠶時,前五天就要戒齋,當天很早就要率領所有太妃、宮妃、公主等等婦女參加典禮。這是很辛苦的活動。過去皇后很少舉辦。王皇后一次都沒有辦過。武則天從顯慶元年公元656年開始,就躬行親蠶五次。武則天不怕吃苦、守職盡責的精神,提高了在公眾中的威望。

    武則天對高宗在生活上是伴侶兼姐姐,在政治上是參謀和戰友。新皇后樹立起大公無私的國母形象。

開始理政

    顯慶四年,即公元660年,高宗患了叫做風疾的病,經常頭痛,不能正常處理政事。太子年幼。高宗吸取長孫無忌臣權過重的教訓,對大臣的權力有戒心。于是高宗把國務交給才能出眾、文化素質很高,且能一秉大公的武皇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武則天被推向政治舞臺,是高宗的選擇,也是鞏固皇權的需要。

    武則天協助高宗處理朝政,并稱為二圣,后又稱天后,此時,武則天五十歲。此間,武則天不負高宗信托,對社稷盡責。憑著她的政治才能智慧,向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也就是武則天的政治綱領,十二條改革措施的主要內容大致分為四個方面:一是施惠百姓;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息兵、輕徭、薄賦;二是提高官員待遇,特別是中下級官員的待遇;三是廣開言路,要求大小官員對朝廷都有發言權;四是提倡節約,她自已帶頭實行。12件事每件都有具體落實的措施。非常得人心。為此,高宗下詔贊美武皇后:“遠見卓識”。

    高宗獨攬皇權的局面來之不易,為了維護皇權,甚至貶死了親舅舅顧命大臣長孫無忌。現在身體不好,自愿讓武皇后理政。但看到武皇在朝中勢力影響愈來愈大,權力過多,他又感到受制。他想要制約武皇后,又拿不定主意。高宗找到新提宰相上官儀,他是第一批科舉選出來的,儒家思想很深,恃才傲物,對女人當權有抵觸。當高宗召他來商議武后事時,他對皇家復雜的政治情況并不深入理解,脫口而出:“皇后專恣,海內所不與,請廢之“。高宗都還不敢想的事,這不知輕重的儒相說了。但這出人意外的話倒也激發了高宗的怨氣。本來沒有主意的高宗,沒有像武則天處事周密籌劃的智能,就倉促命令上官儀草擬廢武后詔書。

   武則天二次進宮時,就特別注意搞好各方面關系,當皇后之后,又下大力理順家庭關系,所以宮內的人都對武則天很貼心。當高宗要廢武皇后的事一出,高宗身邊的宮人“左右奔告于后”,這是《資治通鑒》紀載。宮人們以百米的沖刺速度跑到后宮報告武則天。                 

   武則天突然面臨滅頂之災,她沒有猶豫一分鐘,直向高宗奔去。高宗一見像從天下降的武后,氣勢洶洶,本來就心虛的高宗嚇傻了!武則天太了解高宗的性格了。先訴十多年夫妻感情;又歷數自已的對家族的貢獻;再質問高宗她犯了什么錯?說得高宗連自已為什么廢皇后都不清楚了。面對多年來依賴慣了的妻子,深厚的夫妻感情,高宗害怕了。吐出一句“我初無此意,皆上官儀教我”。其實,高宗和武則天誰也離不開誰。

    當然,上官儀大禍臨頭。他死后,他家的女眷留在宮內當女婢。剛出生的小孫女,名上官婉兒。武則天竟然把她培養成自已的心腹。上官婉兒是有名才女。這件事說明武則天真是有容人之量。女皇帝武則天——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有感(三)

(2010-06-05 15:29:52)

為國家安危,為孩子操碎了心

    公元675年上元二年,太子李弘隨父母去東都洛陽。李弘是高宗和武則天最疼愛的長子,性格很象高宗,溫厚、仁孝、愛好文學。但從小就多病,患肺結核。這年24歲,病情也不輕了。高宗想安慰他,對他說:等你病好些,就傳位給你。太子一聽,又感動又傷心,反而病情加重。不幸就去世了。武則天有了李弘才保住她皇后的地位,父母都悲痛不已。高宗封李弘為孝敬皇帝。太子李弘本是長期肺病死亡。但《新唐書》中,卻誣陷說是武則天毒死的。

    太子李弘死后,高宗立二子李賢為太子。李賢性格很像武則天,聰明、精力充沛。武則天對他教育很嚴。送《少陽正范》、《孝子經傳》等書給他學習,他不感興趣。李賢生活上搞同性戀,寵愛一個奴隸張道生。武則天多次親自寫信給他,指出他的失德行為,他也置之不理。

公元679年,洛陽發生了一起人命大案。高宗和武則天寵信的術士明崇儼被刺身亡。武則天命三位宰相追查此案。審案時,張道生招認了與太子的同性戀關系,還供認他就是刺殺明崇儼的刺客。刺殺的原因,是他聽說明崇儼在二圣前說他的壞話。在搜查太子府時,更驚人是,發現太子住地東宮馬坊中存有幾百領甲胄。

唐朝制度規定,任何人不得私藏甲胄一類軍用物資。于是這人命案變成謀反性質。高宗不想按謀反處理。武則天認為,“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李賢被貶為庶人,押到長安囚禁起來。將甲胄當眾燒毀,以昭示天下。

    第二天,高宗立三兒子李顯(即李哲)為太子。李顯天性任性荒唐,愛斗雞走馬。他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太子。盡管大臣、老師們勸導他,他都當耳邊風。高宗對太子李顯很失望。

公元683年,即唐永淳二年十二月,高宗病逝于洛陽,享年56歲。太子李顯繼位,是為中宗。這時,武則天60歲。高宗臨終時,對李顯接位不放心,在遺詔最后說:“軍國大事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高宗把國家大事的決定權交給了武則天。

   太子李顯守喪27天后。公元684年農歷正月初一正式親政。他想大干一番,但他對朝中的人和事都不熟悉,第一個措施就錯了。他馬上立妻子韋氏為皇后,韋氏雖是貴族,但已沒落;中宗提原為芝麻大的小官老丈人為豫州刺史,不久,再提拔為侍中;還把韋后的遠親直接升為宰相;甚至任乳母的兒子為五品官。皇帝這樣任人唯親,引起眾臣不滿。

   老臣裴炎首先提出反對,不草擬任命詔書。李哲大發雷霆說:“就是我把天下交給韋玄貞有何不可!”。這話是不是氣話且不論,作為皇帝,思想這樣昏庸,很危險。武則天聽到裴炎稟報后,就決定廢掉李顯。

684年二月六日,武則天打破單日上朝慣例,在洛陽宮正殿召集文武百官上朝,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會事!到時,裴炎率領兩位羽林將軍和身后殺氣騰騰的羽林軍士兵。當廷宣布:“皇帝無道,奉太后旨,廢中宗為廬陵王”。話音一落,羽林軍就把皇帝拉下寶座。皇帝喊:“我犯何罪?”,武則天在簾后厲聲說:“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政變結束了。朝野沒有人為當了36天皇帝的李顯惋惜。

    江山不可一日無主,廢李顯后第二天,武則天就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此時,李旦22歲。他沒當過太子,就直接當了皇帝。高宗和武則天都偏愛的小兒子,從未離開過父母身邊,受父母的教育影響較深,李旦性格文靜柔順、為人謙遜和藹,有學者氣質。                   

    武則天按照李唐王朝的傳統,在高宗去世后,把兒子一個個扶上皇位,痛心地送別病逝的長子;但為了江山社稷的安危,又不得不把逆反的二兒子該廢就廢;荒唐的三兒子該貶就眨。真是為孩子們操碎了心。最后到小兒子李旦匆匆接位,他在思想上、能力上都沒有準備。武則天一個在政治上久經磨煉,朝內外享有盛譽,有遠見卓識的母親,面對著自己最后一個皇兒,她必需親自全力保護李旦,一些重大場合李旦才出面,朝中一切政務都是武則天臨朝處理,才使李唐王朝能平穩過渡,持續發展。

                 揚州叛亂

   公元684年二月八日,李旦接位。政局正處在敏感時期。九月,就發生了揚州叛亂。叛亂是幾個失意政客發起,掛帥的是曾最受尊重的老臣李勣的孫子李敬業,他原是眉州刺史,因失職被貶為司馬,他弟弟李敬猷也是這樣。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初唐四杰的駱賓王,是當時有名的大才子,因貪污被貶為臨海丞。他們造反的目標并不明確。但要造反必先打倒有權有能力的武則天。

   由駱賓王寫的著名的討武曌(即武則天)的檄文:首先揭露武則天的罪行,說什么武則天讓太宗、高宗父子亂倫;殺死高宗,殺姐屠兄;殺死親生兒女,殺死…甚至進行人身攻擊等等。當武則天在朝廷上邊念邊笑地念檄文時,百官情緒緊張復雜!念到最后“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天下”時,武則天抬起頭來,對大臣們說:這是宰相的責任。這樣的人才,怎么沒有早發現呢!。武則天每臨大事不亂,有靜氣,舉重若輕,穩住了局面,真是帝王氣概。  

   武則天對打仗雖無經驗,但她用人有術。在七天之內,調集30萬大軍,掛帥的是李唐宗室中最有威望的長輩李孝逸,他也不熟習軍事,武則天給他配備奇才魏元忠。當年,高宗和武則天去洛陽時,武則天就命魏元忠護駕。魏從監獄里找了個綠林大盜來護駕,一路平安到洛陽。揚州叛軍雖有七萬,多是烏合之眾。前后不用一個月時間叛亂就平定了。幾個叛亂頭目在潰逃中被自己的人殺死。平定揚卅叛亂的勝利,證明武則天善于用人,更重要是她深得官員支持,深得民心,朝野內外都沒有騷動。

 

誅殺重臣裴炎

    在揚州叛亂事件中,還牽連出裴炎謀反大案。裴炎是高宗任命的顧命大臣,曾幫助武則天廢除李賢、李顯兩個皇帝。武則天對他很尊重很信任,有事都向他虛心求教。裴炎權力很大。

揚州叛亂開始時,在朝廷上,武則天問裴炎怎樣討伐叛亂!大出人意外,裴炎冒出一句:“只要太后還政皇帝,叛軍必然不戰自潰。”武則天大為震驚,萬萬沒想到裴炎會在這時,用戰事來逼宮。朝廷上一時鴉雀無聲。忽然,監察御史崔詧說:“炎受顧托,大權在已,若無導圖,何故請太后歸政?”。武則天當機立斷說:”裴炎謀反,抓起來”。朝廷上沒有任何騷動。

    定宰相裴炎謀反罪,還要有更多證據。裴炎是否謀反,有多種說法。叛亂頭目李敬業想借助裴炎勢力,就找到裴炎的親外甥監察御史薛仲璋,和他密謀造反安排。當薛要去揚州時,征得過裴炎同意。薛到揚州就冒充是朝廷派來的命官,當即把當地所有官員抓起來。揚州成為叛亂據點。裴炎也正是在此時在朝廷上逼宮,這不能說叛亂與裴炎沒有關系。裴炎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自己想當皇帝!就是扶軟弱的皇帝李旦上臺,擴大自己權力,排斥武則天至高無上的權威。

   朝中許多大臣都為裴炎求情,說他不會謀反。武則天在朝廷上說:“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這話說得絕妙,使大臣們與裴炎劃清界線,以安定群臣。公元684年九月,正是揚州叛亂烽火連天的時刻。裴炎被拉到都亭驛問斬。臨陣換將本是兵家大忌,但武則天果斷處置,恰恰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政局,保證了戰爭的勝利。真是一個偉大政治家的膽識。

 

沉痛中憤怒了

    公元684年,光宅元年過去了,這一年對武則天是最艱難最沉痛的一年。高宗剛去世;太子倉促接位,天性柔弱,沒有理政經驗;李敬業叛亂;特別是她最信任的宰相裴炎逼宮爭權。武則天經歷了一個接一個的驚濤駭浪,使她在深深地沉痛中真的憤怒了。

   武則天登上紫宸殿,向群臣訓話,主要內容是:我跟高宗二十多年,殫精竭慮,為天下操心,你們這些人的富貴,不都是我給的嗎?老百姓的安居樂業,不都是我賜給的嗎?可是,現在握權造反的人,恰恰出現在你們這些公卿之中,你們對我怎么會如此負心呢!

    停一會,武則天進一步質問群臣:你們拍拍腦袋想想,你們還有誰,也是顧命大臣,比裴炎還牛?還有誰是將門貴種,比李敬業還牛?你們捫心自問,如果覺得自己比他們還厲害,好,接著和我斗,不要最后落得天下人恥笑!。群臣面對武則天這一番義正詞嚴的教訓,面對她超強的能力,大家都跪在地上連連叩首說:“唯太后所使”。只有無私無畏的大政治家,才能大義凜然,使群臣賓服。

宗室謀反

    政局穩定了四年。到公元688年四月,雍州一個百姓唐同泰說,從洛水撈出一塊石頭,上面刻有“圣母臨人,永昌帝業”。這石頭引起朝野轟動。古代迷信天人合一感應。大臣們紛紛上表祝賀“帝業高于補天,母德隆于配地”。把皇帝與圣母混為一談。武則天封這石頭為寶圖。

這石頭肯定是假的,是武承嗣授意搞的或老百姓私造的,但無人去查考。為了慶祝此事,武則天下詔要親到洛水舉行大典,祭上天賜給這寶圖。并要求州以上百官及唐宗室、外戚要在十天前就得去參加大典,她將接受百官朝拜。這一詔令使唐宗室十分緊張,怕武則天要對他們下手!

    其實,高宗去世后,武則天安撫皇室,做到仁至義盡。封唐高祖的兒子李元嘉為太尉,位列三公是最高的官位;封唐太宗兒子李貞為太傅。就是這兩個唐室職務最高的人,領頭組織謀反。其中還有個核心人物,就是李元嘉的侄子李藹。當李貞在博州起兵后,在關鍵時刻,李藹害怕了,想到起兵失敗,想到武則天的威力,不寒而栗!于是向武則天告密。這次宗室謀反,從起兵到失敗前后不到十七天。所有涉及謀反的宗室人員二十余人,包括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他是唐太宗女兒城陽公主的兒子,一律清洗、鎮壓。

洛水祭寶圖大典仍如期舉行。

女皇帝武則天——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有感(四)

(2010-06-05 15:34:45)

聲勢浩大的請愿

   自高宗公元683年去世到699年,武則天當皇太后十六年間,為唐王朝的穩定,為社稷發展,為百姓安居樂業,付出了很多心血。憑著她的政治智慧、能力、經驗、勇氣和得民心,戰勝了一次又一次血腥的挑戰。她的權力一次又一次得到鞏固加強。

   公元699年,即戴初元年九月三日,李唐王室老家關中,有數百名老百姓由七品侍御史傅游藝代表上書,請求武則天順應意民心當皇帝。武則天拒絕了。第二次是洛陽老百姓及番人、道士共一萬二千多人,請武則天登基稱帝。她還是謙遜地推辭了。第三次是有文武百官參加的請愿隊伍共六萬人之多,他們“守闕固請”,守在宮門外不走,并派人與武則天對話:“今天命陛下為主,人以陛下為母,陛下不應天,不順民,獨高謙讓之道,天所法憲,臣等何所仰則!”在對話時,群眾在外嚷嚷,接受我們請求吧!此時,關鍵人物出現了,就是皇帝李旦,他堅決請求母親當皇帝,自己降為皇嗣,同時還要求改姓武。中國古代帝王禪讓講三讓而受之。這時,武則天終于站起來,說:“俞哉(俞是答應了的意思)!此亦天授也”。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誕生了。這年,武則天已六十七歲高齡。

 

女皇登基

    武則天是杰出的政治家,她不僅有高度政治智慧,而且對歷史、經典、地理、文字、詩歌、書法有相當造詣。她當皇帝,改國號為周,原因是,她追溯她家祖輩是周朝人,同時,周朝統治時間最長、達八百多年。她定都洛陽,因為洛陽地理、氣候好。她選擇九月九目重陽佳節舉行登基大典,是因為《易經》里講,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九月九日是最為陽剛的日子。

武則天登基后,按慣例,在洛陽建武氐太廟,武氏家族該封的都封官授爵。同時,她宣稱自己皇位是繼承李唐三圣的皇位。長安的太廟改名享德廟。繼續供奉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

    武則天君臨天下,面臨著如何鞏固政權,穩定社會,發展生產等問題。但更困難的是:中國自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了唐朝,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很深,尤其是男尊女卑的傳統。女人當了皇帝,是前所未有的事。自然會有人不順眼,不習慣,不服氣。武則天回憶起,高宗立她為皇后之后,她曾上奏高宗的建言十二事,執行的效果很好。武則天還是繼續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法子,廣選人才,以鞏固政權,治理國家。

武則天仍啟用匭(音詭)檢制度。這是廣開言路的一個辦法。匭是銅制的有四面的箱子。東面是青色,求功名的人可自我推薦;南面是紅色,接受給朝廷提意見;西面是白色,接受百姓伸冤請求;北面是黑色,接受告密。并設知匭使,每日開箱匯總上報,不得有誤。

武則天考慮到告密者來洛陽投匭不方便,便下令,各方來告密者,當地官員不得問,并按五品待遇管食行住。雖農夫樵人皆可召見。告的內容查實,可升官,不實者也不問,送回家。這樣優厚的告密待遇,一時間,告密者云集洛陽。、

 

                               任用與整治酷吏

   武則天執政初期,為了鞏固政權,任用了周興、來俊臣等27名酷吏。他們的職權限制在監察司法,任務主要是查處謀反者。他們共辦了40起大案,有的案件涉及4、50人,其中冤情不少。引起人們的質疑。由于這些酷吏素質低,道德修養很差、且有破壞力。如來俊臣就是在監獄里要求要告密,放出來后被重用的主要酷吏之一。這些人一旦得勢,就濫用職權,橫行霸道,如霸占有夫之婦,貪污受賄等等。凡不合他們利益的人,就誣告為謀反。重用酷吏對鞏固政權也曾起了一定作用。但這些酷吏的行為,破壞了司法制度,造成君臣關系緊張,損壞了武則天的形象,引起民憤。武則天很清楚,治理天下絕不能靠這些小人物。她始終把握著政治進程,保持社會平穩發展。公元697年,武則天開始整治酷吏,該處死的處死,有的畏罪自殺了。結束了酷吏政策,建立起嚴正的司法制度。

立太子的斗爭

    中國封建制度是家天下。皇位只傳給兒子。這對武則天成了一個問題,皇位是傳李家還是武家。她曾反復思考過。她心里很清楚,她的皇位是繼承李唐的。她雖姓武,能傳給武家嗎?李唐的大臣們主張傳給李家,可武家的人千方百計地爭奪太子位。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曾被封為魏王,官拜首席宰相。他以為自己應立為太子。武則天接位后二年,公元691年,武承嗣就多次催武則天立太子,武則天沒有表態。武承嗣認識到要爭得太子地位,必須先扳倒支持李唐的大臣。他先從岑長青下手。岑是第二宰相,是勸進武則天登基有功的人,是武則天的心腹,武則天甚至和岑商討過是否立武承嗣為太子的事,岑堅決反對。武承嗣令岑長青出征吐番。岑剛一出發,武承嗣就上奏說,岑長青謀反。因當時司法部門還掌握在酷史手里,結果,不僅岑長青被處死,還牽連上一些大臣。

武承嗣得意了,不久,派王慶之一次又一次去面見武則天,勸立武承嗣為太子。這把武則天惹煩了,就找來風閣侍郎李昭德杖責王慶之。李昭德是個氣勢凌厲的人,對李唐很有感情,他得此機會,就把王慶之打死了。李昭德借回報的機會,進言武則天應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是高宗臨終時的托付。武則天聽后,心里也明白,也感動。過幾天,李又密奏武則天說:“魏王承嗣權太重,自古以來為了權力,兒子殺父親的事屢屢發生,何況侄子和姑姑之間的這種感情?您看現在武承嗣又是魏王,又當宰相,權力太大了,陛下就不擔心江山落入他手中?”武則天聽了心里很震撼。事后,武承嗣被罷相了。

    狄仁杰是武則天最敬重的大臣,他足智多謀。此時,他猜透了武則天有關立太子的心事。不等武則天找他,他有準備地主動去找武則天,建議立兒子為太子,具體建議是立廬陵王李顯。雖然倆人有爭論,但武則天辯不過狄仁杰,沒有結果而散。

    公元698年,即周圣歷元年三月的一天,武則天召見狄仁杰。她主動談起廬陵王的話題,狄仁杰又是一番慷慨陳詞,要求召廬陵王回來。武則天微笑著說:”你那么想念廬陵王,那我把他給你得了”。說時,廬陵王李顯從簾后出來,狄仁杰一看,驚喜得老淚橫流,跪倒在地。武則天用這樣戲劇性方式,讓朝內外都知道廬陵王李顯回洛陽來了。李旦太子主動讓賢。武承嗣看到自己沒有希望,積郁成疾而死。

武則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考慮立太子這一重大問題,首先想的是社稷的利益。立兒子為太子是人心所向;立李顯為太子是高宗的意旨;李顯十多年在外,與武家及朝內外人員沒有恩仇;李顯能回來並被立為太子,對母親會感恩戴德。這一決策可保證平穩接班。就武則天來說,也保持了自己在李唐的地位。

女皇帝武則天——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有感(五)

(2010-06-05 15:37:29)

武則天的輝煌政績

    武則天經過半個世紀的殫精竭慮,為天下操心,贏得了民心,她繼承、發展了盛唐輝煌的政績。

一,經濟大發展:

武則天一直堅持優惠農民的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生產持續發展。從公元652年即武則天當皇后前二年,全國人口共有380萬戶,到公元705年神龍元年,53年間,全國人口增加到615萬戶,增加近一倍。糧食的產量也大大增長。據1971年洛陽考古發掘出唐朝含嘉倉遺址,倉庫里有290個儲藏糧食的洞窟,每個洞窟能儲存50多萬斤糧食,那就可能存72500噸糧食,這是很了不起的巨大數字。

二,政治上破除門閥制度,用人唯賢:

武則天最值得后人稱道的,就是用人方略,任人唯賢。她完善了科舉制度,有三大貢獻。一是:提高進士科的地位。科舉制度,分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舉行一次,分兩方面人才錄取,側重考察文學詩詞才華的稱進士,側重考察儒家經典的稱明經。過去進士比明經地位低,因為能考明經的人,家里都有經典書籍,而一般老百姓家里沒有條件去考。但考進士,只要有才華有天賦,就可能考上進士。這就開拓了寒門子弟上升的道路,選拔人才的面就寬了。

二是:加強制科,制科是由皇帝臨時下詔的考試。老百姓和在職官員都可參加,考題是結合現實需要命題。考得好的人,可當即任命官職。武則天臨朝稱制后,每半年舉行一次,親自主持殿試。690年參加制科考試者達萬人,各地精英都云集洛陽。

三是:創建了武舉,有武功就可參加考試,沒有文化的人,也有出頭之日。

武則天完善科舉制度及使用銅匭廣開言路等辦法,以及鼓勵自薦和推薦人才等多種措施,選拔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每年選拔使用的人才上千上萬。官多職位少,武則天又啟用試官制度。寬進嚴出,不稱職者,輕則貶職,重則殺頭。官員的質量不斷得到提高,使國家機器正常興旺地發展。也為后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準備了大批杰出人才。

    武則天大量選拔人才,知人善任,識人之智,容人之量,留下了很多佳話。長安二年武則天派侍御史去河北辦事,此人能力差,辦事理不出頭緒,請當地能人張嘉貞幫。辦完事后,侍御史也請張寫奏文。武則天看奏文時,對侍御史說:”你怎么進步這么快?”侍御史如實說了辦事過程,并請把自己的官職讓給張嘉貞。武則天對侍御史沒有批評,同時兩人都升官了。張嘉貞就是后來唐玄宗開元時的宰相。歷代稱頌的狄仁杰,就是武則天最敬重的當朝宰相,尊稱他國老,他不僅是神探,他對國家貢獻很大,他向武則天推薦二十多名人才,如張柬之等。其中還有自己的兒子。武則天稱贊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三, 文 風 昌盛:

    武則天自己富有文才,熱衷于各種文藝活動。為此還成立專門機構“控鶴監”,吸收一些文人墨客,辦理賽詩、書法等文藝活動,有的活動參加者,不分尊卑、身份,官員、商人都有。賽詩會上,讓才女上官婉兒當評判,寫得好的詩,當眾朗誦。稱唐朝是詩的國度,武則天是有功的。詩仙李白等眾多唐代有名詩人,就出生、生長在武則天時代。她73歲時,兩次到嵩山旅游,休閑,在石淙河邊建三陽宮。在嵩山上,還為傳說中的周太子成仙的地方建廟立碑,親自書寫碑文“升仙太子碑”,筆力雄健瀟灑,武則天是歷史上草書入碑第一人,是一代書法家。此碑至今還保留在河南偃師猴山上。,                                             

武則天晚年雖沉緬于高品位的休閑生活中。但她首先是一個政治家,對國家安危,始終保持高度政治敏感。在嵩山,她召集太子李顯,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還有大臣狄仁杰、姚文崇,另有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齊集一堂,顯示了母慈子孝,君臣和諧。在由她舉辦的有名的“石淙晏飲”上,她帶頭賦詩,作《石淙》一首:

    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嶠金巒鎮紫微。

    圽露圽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云衣。

    且駐歡筳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隨從人員也紛紛響應,每人都寫一首詩,共十六首。刻在石淙河邊石壁上。現在還看得很清晰。

四,社會結構的改變:

   高宗統治初期,朝廷還掌握在關隴貴族集團手里,勢力很大,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高宗對大臣頗有戒心。經過高宗和武則天堅決斗爭,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貴族集團受到沉重打擊。武則天執政時期,多次清洗倔強難治的元老大臣如裴炎等。與此同時,不斷提拔並非名門望族的新銳人才。武則天經過半個世紀的統治,皇權空前提高。平民出身的官員獲得很大發展。特別是科舉出身的官僚已占了很大比重,社會性流動大大加快,展現了一個,機會均等、生氣勃勃、民心舒暢、人民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社會,為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封禪嵩山 

    武則天稱帝后,鞏固政權的問題很快解決;廣納賢才,調整朝廷官員,整頓吏治的工作完成;立太子的大事也落實了;持續優惠農民的政策,促進生產發展。在國泰民安的形勢下,武則天想要將她執政的勝利成果上告天庭,下詔天下。于是她決定舉行封禪大典。

   中國歷史上有七位皇帝舉行過封禪大典,其中六人都是到泰山,而武則天卻改去嵩山。武則天處事都能聯系實際需要,不斷創新。她去嵩山的理由是:嵩山自然風景條件好;古人認為嵩山是大地的中心;是三教合一的圣地;去嵩山的路程近,只有七十公里,交通方便;也許她心理上認為,公元666年她隨高宗去泰山時,她是皇后,現在自己是皇帝了,應有所不同。

   公元696 天冊萬歲二年臘月初一,武則天率領大隊人馬,從神都洛陽浩浩蕩蕩出發。親行封禪大典。臘月十一日,先祭天。十四日祭地,十六日接受群臣朝覲。二十日回洛陽,歷程二十天。回都后,詔赦天下,免百姓一年租稅,另賜百姓十天長假,飲酒吃肉,普天同慶皇帝盛典。此時的武則天已經七十三歲,是她一生最躊躇滿志,心情舒暢的時日了吧!

公元700年十月,武則天宣布:恢復李唐使用的夏歷;遷都長安;立李顯為太子。這些行動顯示武則天要恢復李唐。她自己也覺得松了一口氣。

女皇帝武則天——讀《蒙曼說唐武則天》有感(六)

(2010-06-05 15:39:43)

晚年失誤

   武則天一生,智慧超群、性格堅毅、精力充沛,胸懷天下,永不言敗,戰勝了一切艱難險阻。但她無法戰勝人體的自然發展規律!她逐漸衰老了!不能像往日勤于政務。圣歷二年即公元699年二月,她病了,這年她76歲。

公元699年,孝順的女兒太平公主,看到母親在宮中生活寂寞。就將她自己的情人張昌宗送來陪伴母親。張是官宦人家出身。長得溫文爾雅,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武則天甚是喜愛。張昌宗還把他異母生的弟弟張易之也推薦給她。兄弟倆同時伺候女皇。深得她的寵愛,就像疼愛小孫孫一樣。還封他們為三品官。

   武則天晚年,身體多病,不能像過去對朝廷的事明察秋毫。但她是政治家,要維護她的政權。所以,她對二張的寵愛,不完全是感情用事,而是把二張作為眼線使用,幫助她了解些宮外的情況。二張有了這種機會,逐漸地突破了男寵的限制,參與了朝政。

   二張參政有三件大事:一是,為自己的前途利益著想。當他們知道狄仁杰等大臣勸武則天召回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的意見后。他們也建議武則天立廬陵王為太子。二是,廬陵王回洛陽后,長子、女兒和女婿在一起,議論二張參與朝政的事。此話被同父異母的弟弟李重德聽到了。李重德的妻子是張易之的外甥女。張易之得知后,向武則天訴委屈。武則天聽后,馬上把李顯叫來,讓李顯回去教育孩子。武則天和二張并無處死他們的意向。可李顯怕觸怒母親,保不住自己太子的地位,就下狠心,賜三個孩子自盡。這件慘痛的事件,引起朝內外對二張的憤恨。第三件事:陷害大臣。魏元忠是當朝宰相,為人耿直,看不起二張,在武則天面前談起二張都稱之為小人。二張想讓弟弟張昌期當雍州長史,魏不同意。二張想到以后老皇帝死了,魏還是宰相,他們就完了。于是就想法除掉魏元忠。為此找機會向武則天告狀,說魏元忠和司禮高戩私下議論,皇帝已衰,不如侍候太子長久。還說此話有大臣張說作證。張說是武則天笫一次殿試錄取的第一名,是她的嫡系。武則天聽二張說后,心里很困惑!為了慎重,武下令在朝廷上當面對質。在沒有上殿之前,許多有名大臣如宋謹、劉知幾等,拉住張說,力勸他“無污青史,為子孫累”。張說是聰明人,在朝廷緊張的氣氛中,張說辯稱他是被二張所逼。武則天明白了,感到自己的權威被耍弄、被挑戰,但還是把魏元忠貶到南方當縣令,張說和高戩被流放到南方,但對二張沒有處分,加深了官員們對二張的怨恨。

   二張還要進一步迫害魏元忠。魏起程去南方時,很多人來送行。二張就告魏元忠要謀反,這可是死罪。武則天還是慎重,令監察御史馬懷素去調查。武則天結束酷吏政策后,建立了嚴厲的司法制度。執法人都是執法嚴謹,鉄面無私。馬懷素就是這樣的人。武則天親自催辦時,馬懷素強調說,必須找到原告和被告人對質,才能結案。盡管武則天心里有問號,但她是個英明的政治家,也希望所有官員都像馬懷素一樣奉公守法。後來,她沒有再追究此案了。但武則天此時,對二張寵信的錯誤嚴重性還不清醒。一世英明的武則天,到晚年卻犯了錯誤。本來,帝王晚年往往昏聵,這也許是一種歷史的規律吧!

 

唯一的遺憾

    公元704年長安四年,武則天重病纏身。身邊主要是二張侍候。二張參政后,政局莫測!為保證李顯能順利接位,二張成為矛盾的焦點。大臣們曾用司法手段,抓到二張貪污罪證,告發二張。但武則天還是維護二張,不予以處理。重臣們意識到這樣下去,很危險,最后經過多次密商,決定殺掉二張,以清君側。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誅殺二張行動開始了。領導核心人物是張柬之。張是大器晚成,67歲時參加武則天舉行殿試時,一舉高中。武則天在十多年間,多次要求狄仁杰、姚元之等大臣推薦人才時,都舉薦張柬之。武則天就任命76歲的張柬之為宰相。張沉著有謀,能斷大事。他對這次誅殺二張的行動計劃,從軍事、人事、路線都作了細致周密的布置,其中包括李唐王室的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分擔了任務。

    當右羽林李多祚將軍領禁軍去東宮接太子李顯去號令軍隊時。李顯害怕了,不敢走,怕萬一失敗了怎么辦!在這關鍵時刻,在將士們鼓舞催逼下,將李顯推上馬,打馬加鞭,軍隊沖到武門進皇宮。當二張披衣來看時,就被殺死在迎仙宮外廊。.武則天驚醒過來,一看,眼前全是她親信的大臣。此時,張柬之發出蒼老而堅定的聲音說:“張易之、張昌宗謀反,奉太子令誅之,事前沒有告訴殿下,真是罪該萬死!”武則天轉向李顯,說:“原來是你呀!既然說二張兄弟已經殺了,你回東宮去吧!”。李顯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真要往外走。這時,桓彥范說:“當年天皇托付太子給你,如今太子早已成年,應繼承祖業,請陛下讓位給太子。”武則天一聽,原來是這么回事。她環顧四周說:”你們都是我親自提拔的,怎么都在這里?”崔玄緯說:”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報答陛下啊!”武則天聽到這話,閉上眼睛,不說話了。

     這次軍事行動,目的是誅殺二張,但形勢發展也成為逼武則天讓位。事變發生在神龍年,史稱為神龍政變。武則天決定讓位給兒子李顯,原是早已詔告天下的。在政變形勢下使武則天被逼提前讓位,是她一生政治生涯的唯一的遺憾吧。

 

                            女 皇 永 存

    武則天只能順應形勢的需要。政變后第三天,武則天下制讓位李顯。之后,遷居上陽宮。這是高宗時修建得很壯麗的宮殿。她和高宗一起在這里生活工作過。遷居時,大臣們都來送別,都深深表現出惋惜眷戀之情,宰相姚元之忍不住還鳴咽流涕,他代表了大臣們的心境。武則天知人善任,君臣之間很有感情。神龍政變是形勢使然,並沒有反對或報復武則天的因素。

中宗李顯接位后,給母親武則天一個尊號“則天大圣皇帝”。這個尊號對武則天評價很高。在《論語》里說“惟天為大,帷堯則之”,則天就是取則于天,取法于天。武則天原來沒有名字,當皇后時,她進行文字改革,自己創造了名字“武曌(同照)”,意思是日月當空,自己像太陽月亮一祥普照萬里江山。中宗給母親這個稱號后,史書稱一代女皇為武則天。

   中宗還定下規矩,每十天率領文武百官去上陽宮看望武則天。同時,在接位時的敕文中也高度頌揚了母親武則天,李顯說,當年高宗去世后,李敬業在江淮地區造反,程務挺想在塞北接應,國家面臨空前危機。武則天在這種情況下,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拯救了國家。這才應天順人,登基稱帝;國家安定下來之后,武則天又“凝懷問道,屬想無為”,當皇帝累了,于是主動讓位給李顯,命他繼承祖業。

   中宗李顯的敕文是代表官方對武則天的評定。敕文具體說明:武則天稱帝不是篡位;周唐是一體;母子相承;武則天“在朕躬則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說明李顯接位的合法性,同時又保持了武則天的高大形象。

中國古代的皇帝陵寢不立碑。武則天總是不斷創新。高宗去世后,她為高宗立了石碑,親自撰寫碑文,表彰高宗的豐功偉績。武則天去世后,中宗李顯也為武則天立了石碑,但沒有寫碑文,原因是,武則天去世后八年間,發生了七次政變。加之,歷代對武則天評價不同。一千多年來,見仁見智的評價,使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但石碑上並沒有碑文。現在,高大的無字石碑矗立在長安乾陵,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物。

武則天是英明的政治家。就在她病危不愉快的心情下,她的政治智慧依然閃閃發光。她對自己的身后事,深思熟慮,安排得非常妥當。她在遺詔中要求:取消皇帝稱號,改為則天大圣皇后;要求與高宗合葬乾陵。中宗李顯堅決執行了母親的遺愿,親自護送靈柩到長安,啟開乾陵,將母親武則天安葬在高宗身邊。在安葬時的“則天大圣皇后哀冊文”中,重申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英才遠略,鴻業大勛,雷霆其武,日月其文”。若武則天地下有知,會感到非常欣慰了!

    武則天在遺詔中還提到兩件事:一是赦免王皇后、蕭淑妃兩族及褚遂良、緯緩、柳奭等人的親屬。二是賜魏元忠實封百戶。武則天原諒了所有曾得罪過她的人。魏元忠奉制后感動得哭了。

神龍政變后十個月,神尤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走完了她漫長、艱辛、輝煌的一生,病逝在上陽宮仙居殿。享年八十二歲。武則天傳奇的一生,生死俱榮。一千多年來,人們懷念她,瞻仰乾陵。這一切源于她杰出的政治智慧,有識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術以及她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敗的性格,為盛唐,為中華民族作出了貢獻。這位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里唯一杰出的女皇武則天是中國婦女的驕傲。

 

                                  后 記

    在寫《女皇武則天》的過程中,深感到武則天82年的生涯中,經受了太多太多磨難、驚險、貶抑和誣蔑。她都戰勝了。唐朝歷史發展形勢的需要,給了她機遇,是她的政治家的智慧,胸懷天下,與時俱進的堅強性格鑄造她成為杰出女皇。也只有廣闊胸襟,才能活到82歲高齡,同時把皇權承前啟后,繼緒推向盛唐。生死俱榮。真是可歌可頌。

    一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武則天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一直得到公認,

但不同時期受到不同的評價或歪曲。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廿四史中《新唐書》的“出版說明”中就指出:“歐陽修主編的《新唐書》,“從根本上歪曲了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真相”。毛澤東主席在抗大時講過:“從前有一個大英雄,就是唐朝的武則天,后來男子把她的缺點擴大起來,吹得怎樣怎樣壞,其實,她比其他的皇帝要好”。(引自田逢祿匯編《蘭臺稿存》第35頁)    所以,若只依據史書中的資料,不首先主要肯定武則天對歷史的貢獻,而過多地夸大和歪曲她的缺點,來評價武則天是不公正的。                             

    我不是研究歷史的。寫《女皇武則天》,資料主要是抄錄《蒙曼說唐武則天》,加上自己的感想,會有不如人意之處。感謝親友提出寶貴的意見,幫助修詞、改錯別字。我今年已八十六歲,每每提筆忘字。寫這篇拙文,費時不少,只是為了老有所學,寫出自己的認識,抒發自己的情懷,老有所樂。       

 

 

                                                   李梅泉寫于北京  2010.8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武則天究竟是怎樣當上女皇的
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
日月當空:武則天為何重陽節登基稱帝?
150121檔案揭秘:武則天登頂之路(下)
武則天上位史,堂堂正正,卻也步步驚心
巾幗不讓須眉,初唐政壇上的杰出女性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错那县| 平果县| 客服| 天峨县| 林甸县| 建阳市| 土默特左旗| 台中市| 阿巴嘎旗| 桐梓县| 扎鲁特旗| 大埔县| 合阳县| 麟游县| 凉城县| 灵璧县| 许昌县| 宜丰县| 厦门市| 新化县| 富源县| 禄丰县| 怀安县| 光泽县| 射洪县| 黎平县| 鹤庆县| 株洲县| 青川县| 峡江县| 安庆市| 启东市| 通州市| 耿马| 和田县| 阳泉市| 手机| 青海省| 开鲁县|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