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專業攝影師什么修圖軟件都會用,因為他們知道基本的顏色知識!學會調色,首先要弄懂顏色是什么?顏色知識是后期調色的基礎理論,只有弄懂了才能熟練駕馭各種修圖工具。
不懂顏色,常常會遇到這些問題:
我想調成XX色,應該用哪個工具?調哪個參數?
RGB和CMYK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圖片傳到手機上顏色就變了?
HSL工具怎么使用?
互補色、對比色、鄰近色怎么搭配?
深入淺出
帶你掌握顏色基礎知識
▼
01
RGB和CMYK
從物理上講,一種顏色都是由多種其它顏色混合而成的,但有一類顏色,無法由其它顏色混合得到,那就是“原色”,它分為光學3原色RGB(紅、綠、藍)和油墨3原色CMY(青、黃、品紅)。
RGB代表的是光學3原色,這類顏色的物體自身可以發出帶顏色的光,比如電腦顯示器。它對應的是“加色”,光線越多越亮,最終的顏色就越亮麗。
CMY代表的是油墨3原色,這類顏色的物體不能發光,比如顏料、印刷油墨。它對應的是“減色”,顏料越多,最終的顏色越暗淡。從理論上講,一定量的CMY完全混合就會得到純黑色,但現實中卻不夠黑,于是又增加了一個輔助“K(黑色)”。
02
顏色是怎么混合產生的
顏色是千千萬的,我們不可能把全部的顏色都帶著,但只要我們有原色,就可以調配出千萬種顏色。看看彩色打印機,只有4個墨盒,卻能打印出各種顏色的圖像。
問題來了:我想調配出黃色,要怎么混合3原色呢?
這就需要RGB色環登場了,這個色環很重要,一定要記住,還要熟練地記住,不然調色時再去看就會很麻煩。
色環上順時針每隔60°依次排列著:紅、黃、綠、青、藍、品紅。
鄰近色:相距60°以內的顏色,稱為鄰近色。如紅色和黃色。鄰近色搭配,和諧統一。
對比色:相距120°到180°的顏色,稱為對比色。如紅色和綠色。對比色搭配,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
互補色:相距180°的顏色,完全相反,稱為互補色。如紅色和青色。
調色時,要遵循以下幾個規律:
①增加某種顏色,可以等比例增加它兩側相同距離的鄰近色。比如想增加60°的黃色,我們可以同時增加紅色(60-60=0°)和綠色(60+60=120°)。
②增加某種顏色,可以減少它的互補色。比如增加紅色,可以減少青色。
③讓顏色更加偏向某一色,可以單純的增加某一色。比如讓紅色更加偏黃,可以增加黃色,顏色就會從0°沿色環向60°移動。
小技巧:調色前,可以先用取色看一下該顏色的數值(RGB含量,CMY含量)。
03
怎么搭配顏色
上文說到了互補色、對比色、鄰近色這3中配色思路,但是現實中人們配色時發現了一個問題:按照物理學上的色環配色,結果總有些“奇怪”!大家看著我的描述,想象一下互補色搭配的某個畫面。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生長著綠油油的莊稼,清晨,一輪品紅色的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
綠色的互補色是品紅色,在某些場景時卻不宜搭配,于是,有人發明了專門用于配色的色環,稱之為“RYB色環”。
根據鄰近、互補、對比的理論,從RYB色環上找顏色搭配,這樣,綠色的互補色就變成了紅色,更符合我們的視覺習慣。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分離補色”搭配法,先選中一種顏色,再用它的互補色的兩個鄰近色與之搭配。比如紅色與青色、黃綠色,三者搭配。
04
顏色3要素:HSL
顏色有3要素,分別是色相(H)、飽和度(S)和明度(L或B)。平時,我們更習慣用3要素來描述一種顏色,比如常見的有“我想要一種低飽和亮度高的紅色”,很少聽到“我想要一種紅色50%、綠色30、藍色20%的顏色”。確定了3要素的值,也就確定了一種顏色。
色相:顏色的類別,直接看色相環就可以了。
飽和度:顏色的純度,飽和度越高,顏色越艷麗,飽和度越低,顏色越接近黑白。
明度:顏色的亮度,飽和度越高,顏色越白,明度越低,顏色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