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白帶與惡阻
赤白帶
赤屬血,白屬氣,濕熱為病,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下流,滲入膀胱,稠粘者是。又有如白湯者,名曰白濁,主燥濕為先,法當升之,甚者法以提其氣,宜斷濃味。
【主意】白帶根因濕熱當,赤榮白衛不調和。來而腰膝皆酸痛,漏下時多骨木枯。脈來弦緩傷乎風,炒姜散服絕其。伏龍肝散多靈驗,脈數樗根效更多。--------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伏龍肝散
伏龍肝 艾葉 川芎(各一錢五分) 赤石脂 麥冬(去心) 干姜(炙)川歸 肉桂 甘草 熟地(各三分) 加棗煎服,或為末,米飲酒下。
惡阻
皆婦人稟受怯弱,或有風氣,或有痰飲,凡妊便是有病,其婦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體肢沉重,頭目昏眩,擇食,惡聞氣味,好食酸咸,甚者作寒熱,嘔吐痰水。輕者不必服藥,重者以半夏湯,茯苓丸可也。
【主意】血奪胃氣嘔咽干,一云痰火自相搏,飲食下咽隨口出,致令惡阻食難吞。半夏茯苓湯要藥,二陳藿術亦為尊。脈分熱冷并虛實,順氣和脾胎自安。-------------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半夏湯
半夏(姜制) 縮砂(各二兩) 茯苓 白術(炒) 杏仁(去皮尖)芍藥(各五兩) 竹葉(三十片) 大棗(五枚) 陳皮(五兩)水煎服 半夏甘而益脾,辛而散滯。姜所以制半夏之毒也。脾喜燥而畏濕,故用白術燥脾,茯苓滲濕。
脾喜通而惡塞,故用杏仁利氣,陳皮泄氣,竹葉清氣,能去水中之火,芍藥味酸,能瀉土中之水,大棗取其甘而益脾耳。
茯苓丸
赤茯 人參 桂心 干姜(炙) 半夏(制) 陳皮(各一兩) 白術(炒) 干葛 枳殼 甘草(炙)共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一日三服
半夏茯苓湯
半夏(制) 茯苓(各八分) 砂仁(炒) 陳皮 甘草(各四分)加棗、姜、烏梅,水煎服二三劑,再服茯苓丸。此方健脾化痰滯要藥,或加白術為好。若食滯加枳殼,氣惱加柴胡。
回春散
白茯苓(一錢) 半夏(制,一錢) 陳皮(五分) 蒼術 厚樸(各一錢、(炒)砂仁(五分) 藿香(八分) 干姜(二分)烏梅(一個)甘草(三分)加姜三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