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患者,女性,25歲,雙髖關節疼痛
X線圖像
影像所見
雙髖諸骨對應關系不良,沈通線不連續,股骨內側緣至淚滴間距增寬,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雙側髖臼發育過淺(左側∠CE≈16.2°,右側∠CE≈13.7°;左側臼頂傾斜角約27.8°,右側臼頂傾斜角約22.3°),髖臼關節面下見骨質硬化伴小囊變,雙側股骨頭中心凹發育不良,頸干角增大(左側約160°,右側約153°)。
診斷意見
1、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病;
2、髖外翻;
標識如下:
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病
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病是髖臼先天發育缺陷導致關節生物力學異常而于成年發病的髖關節病。主要病理改變包括髖臼淺小、傾斜度過大、繼發性骨關節炎、軟骨下假囊腫和慢性進行性關節脫位。
簡而言之,就是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
目前,CT、MRI已廣泛應用于髖關節的檢查。盡管它們有諸多優點,但缺乏整體觀察,對輕、中度髖發育不良易于忽視,應結合平片綜合分析,并進行必要的測量。
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的X線診斷標準:X線平片對本病的診斷很重要,同時應作髖臼測量,包括髖臼深度值、髖臼指數、CE角、髖臼白線扇面角及髖值等。成人以測量CE角較為準確,而且簡便。在工作中,經常使用的測量指標:
(1)CE角:在體位良好的X線片上,通過兩側股骨頭中點,畫一條直線,然后在股骨頭中點做一條與之垂直的直線,然后在做一條通過股骨頭中點的直線,與髖臼外上緣相切,兩條線的夾角,叫CE角。
CE角11°~30°為輕度髖臼發育不良;
CE角0°~10°為中度;
CE角呈負角為重度發育不良;
(2)Sharp角:即兩側淚點的連線與淚點和髖臼外緣連線所形成的夾角。該角對Y形軟骨閉合后檢測髖臼發育不良有意義,是隨訪判定髖臼發育情況的指標。正常值男為32o-45o,女為34.5o-47.5o。
(3)髖臼指數/臼頂傾斜角;髖臼指數是指在骨盆正位X線片上,通過雙側髖臼 Y形軟骨頂點畫一直線并加以延長,再從Y形軟骨頂點向骨性髖臼頂部外側上緣最突出點連一直線,此線與骨盆水平線的夾角即為髖臼指數。一般≤13°,大于13°被認為是髖臼發育不良;
以上三個測量指標,在日常的X線診斷中常被使用。當然,能做更多的測量更好,但是沒有必要,能記住三個指標就已經很不錯了。
髖臼發育不良,在青年女性中是很常見的,但也是容易漏診的疾病。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病、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炎后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后期最終結局都是髖關節置換,但是它們的成因卻是不同。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病、原發性髖關節骨關節炎沒有血運障礙,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卻是血流中斷引起。同時,原發性髖關節炎和髖臼發育不良性骨關節病均可導致髖臼或股骨頭的囊變,這種囊變在病理上是滑液沿硬化區骨裂隙長期浸入所致的假性囊腫,而骨壞死在影像上形成的 “囊變”是脂肪皂化或壞死骨周圍肉芽組織包繞所致。提高對髖臼發育不良的認識,掌握髖臼的x線測量,有利于及時診斷,早期干預,重建髖臼的正常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