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溝文化是分布于燕山至長城南北地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因發現于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高家窩鋪鄉的趙寶溝村而得名,趙寶溝文化其年代早于紅山文化,晚于興隆洼文化,是在興隆洼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石器文化。
依據測定數據絕對年代約在距今6250~6000年前的范圍。在小山遺址首次出現豬首、鹿首和神鳥組合的"靈物圖像”,在意識形態和繪畫藝術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該文化主要經濟形式為原始農業,狩獵經濟占有一定比重。這一時期先民已存在等級高低之分,社會分工已趨明顯,表現出發達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濃重的生殖崇拜。趙寶溝遺址為研究燕北暨西遼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提供參考,對研究中國北方史前史中文化具有重要地位。
01、趙寶溝文化遺址
1983年春的文物普查后續工作中,相繼發現敖音勿蘇鄉的燒鍋地遺址和敖吉鄉的南臺地遺址。這是兩處面積較大、地表散布遺物十分豐富的趙寶溝文化遺址。1986年夏季,考古人員正式對赤峰市敖漢旗新惠鎮東北25公里處趙寶溝一號遺址進行發掘,并對位于敖漢旗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之東約30公里的教來河左岸南臺地村也進行了調查。趙寶溝聚落的住址遺存目前共發現6處,其中小善德溝遺址的發掘材料尚未發表,南臺地遺址的材料屬調查所出,而白音長汗、林西水泉遺址、小山遺址和趙寶溝遺址4處均見有房址相關的材料發表。趙寶溝文化遺址有資料顯示,涉及相鄰的河北省、吉林省均有出現。
02、趙寶溝文化出土器物
趙寶溝文化是遼西地區年代相對較早的一類新石器文化遺存,其遺址以趙寶溝遺址、白音長汗遺址、小山遺址、水泉遺址為代表,出土了豐富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遺物,以石器、陶器為主。其中,白音長汗遺址出土石器87件,以石鏟、石斧、石磨棒為主。小山遺址出土石器數量較大,共出土6190余件(包括不同規則的石片6148件),以斧、磨盤、磨棒、細石器為主。水泉遺址出土石器94件,其中細石器55件,主要有石斧、石鏟、石磨盤、磨棒、石杵、石餅及細石器等。
03、趙寶溝文化器物工藝及文化發展
石器多為凝灰巖、花崗巖等,加工方法有打制、磨制、琢制、亞削四類。磨制石器多見,其較有特色的是石耜、石斧、石錛、石鑿、石餅、磨盤、磨棒等。石耜多見通體磨制而成,身部窄長,扁平,器頂部多見有一淺凹,圓凸刃,刃部略寬,正鋒,常在刃部上留有縱向的細密的使用痕跡。石斧、石錛、石鑿等兩側都被磨平,形成一對側棱。石餅器形規整,磨制而成,大多數呈圓形餅狀。琢制石器有磨盤、磨棒、石球、環形石器,磨盤呈長方形或束腰形,四角弧凸,磨棒仍舊。石球表面呈不規則平面,器體渾圓。細石器有石片、石核。石核多為尖頭狀。在趙寶溝文化中發掘出的石器主要以生產、生活為主,許多石耜、磨棒和磨盤等農業和糧食加工工具,表明當時的原始農業較興隆洼文化階段有了較大的發展。
關于趙寶溝文化出土玉器的資料極少,僅知翁牛特旗小善德溝遺址的一座半地穴房屋居住面上出土過幾件玉玦。林西縣五十家子鄉鎮石門子村趙寶溝文化遺址出土過1件石鉞,現藏林西縣博物館。敖漢旗熬潤蘇莫蘇木羊羔廟遺址出土過1件玉斧,現藏敖漢旗博物館。石鉞為地方玉料——巴林石,應為就地取材;玉斧為河磨青玉,應為就近取材,質地細膩。石鉞、石斧均打磨光滑,形制規整,無論是打孔還是切割痕跡
或器體邊沿處理均干凈利索,表明此時的制作工藝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雖然玉器出土數量較少,仍可見玉斧的形制與興隆洼文化有繼承和延續的共性。同時,鉞的出現,體現了禮制的發展,為之后紅山文化禮制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一直影響著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等。
04、趙寶溝文化研究
在趙寶溝文化中,尚未發現專門用來祭祀的場所,所以當時的祭祀活動很可能在室內進行。那些刻畫靈物圖案的尊形器就是祈求狩獵活動成功的祭祀用具。從而可以看出狩獵活動在趙寶溝先民的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宗教典禮的內容也多與此相關。興隆洼先民直接用動物的頭骨進行祭祀;而趙寶溝先民則將日常獵取的動物形象刻畫在陶器上用于祭祀。趙寶溝文化之時代與“龍”“鳳”中華第一之說。
趙寶溝文化略晚于興隆洼文化而早于紅山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三者之間在宗教傳統方面具有明顯的繼承和發展關系。趙寶溝文化與紅山文化有不少共同之
處,甚至在某些方面(如趙寶溝豬龍與紅山文化豬首蛇身玉龍之間必然有密切聯系,而且兩種文化陶器的腹部都有壓印的之字紋)高于紅山文化,所以趙寶溝文化應是紅山文化發展中起過重大影響的古文化。
1971年“紅山玉龍”在赤峰發現后,被考古學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史學界和考古界為之震驚。無獨有偶,33年后,在距今6800年左右的赤峰趙寶溝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件陶鳳杯。陶鳳杯上的鳳頭冠、翅、尾的造型與中華傳統的“鳳”極為接近,已經將鳳的特征完全顯現,這是史前文物中還是首次發現,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鳳”。
05、作者簡介
姓名:王建泉
資質:珠寶鑒定師、鉆石分級師 、NGTC寶石學家。
執業資格:人社部中級貴金屬首飾與寶玉石檢測員。
社會職務:中國收藏家協會 會員。
黑龍江省遼金文化博物館 研究員。
哈爾濱商業大學管理學院 寶石與材料工藝學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國玉文化進程與古玉材質溯源。
注: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東北史前玉器研究》、《黑龍江史前玉器研究》、《玉器起源與漁獵文化》以及吉黑兩省各個遺址發掘報告、網絡軟文等。歡迎廣大玉友提出寶貴意見。如轉載需標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