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題,依據資料初步了解人物。
齊讀課題(強調回憶)解題:這篇課文是誰寫得誰?
依據收集的資料用簡單的一句話匯報你了解到的李大釗。(不同學生)
老師出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是怎么樣評價李大釗的,學生朗讀(抽)
為什么黨的幾代領導人都會這樣評價他呢?再讀課題(強調十六年前)
十六年前是哪一年?寫作的是哪一年?
依據收集的資料說說1927年的時候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一人用一句說一件事情。
二、走進1927年的李大釗
16年前的回憶對于李星華來說是怎樣的?(清清楚楚、歷歷在目、難以磨滅)
快速瀏覽,畫出作者清晰地記得的那一年的四個時間節點,寫在表格里。
節點一:那年春天(2自然段);節點二:4月六日早晨(8自然段);節點三:十幾天過去了(19自然段);節點四:28日黃昏(30自然段)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時間節點把回憶分段。這些時間節點都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快速瀏覽,用“李大釗”開頭,概括在每一個時間節點里作者記住的那些事情。
李大釗(堅守);這些事情說明形勢嚴峻,而面對這樣的形式選擇的是堅守。(學生答錯,老師的引導語言)李大釗被捕;李大釗被審;李大釗被害。
所有的這些都是十六年前的回憶,但是作者卻清楚的記得。
快速瀏覽,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作者的回憶是清晰的(導語,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匯報找到的句子。
找到的這些句子都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為什么作者會對這些時間節點、事件、細節如此清晰。有人說都是因為李大釗的反常表現。理解反常表現的意思。
出示學習任務:
1.找一找:在李星華的清晰記憶中,李大釗身上有哪些反常的表現?2.想一想:聯系上下文分析一下,為什么李大釗有這些反常表現。3,寫一寫:從這些反常表現中,你體會到李大釗有著怎樣的品質。
學生自學(導語:在同一個劃線的地方他寫了兩個詞,說明他有很多感受。有的孩子已經批注到了中間部分。)
我們在剛才的默讀過程中發現了李大釗的很多反常表現(按照時間節點匯報)
學習第一處(含糊地回答我的場面):匯報讀;齊讀,這是父親反常的神態;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父親一向是慈祥的?(理解慈祥的具體表現);這一次父親對我的回答卻是含糊的,由這樣的反常變現,你體會到李大釗身上有什么品質(父親、革命者兩個方面);再讀這一處。
學習第二處(被捕前的場面):匯報讀;分角色讀父女的對話,體會反常言行;你從哪里看出當時的形勢非常危險?(槍聲、僻靜、“紛亂地喊叫”從哪里來?你仿佛聽到什么——混亂);面對這一切李星華是怎么樣的?(緊張、害怕、恐懼);讀李大釗說的話(多個學生讀,體會沒有緊張、恐懼);讀李大釗說的動作(多個學生讀,體會沒有緊張、恐懼);普通人與李大釗的行為對比,這就是反常的言行,從這些反常的言行你看出李大釗的什么品質?(心中裝著誰?對女兒的什么品質?對革命事業的品質);再讀這一處(分角色)。
學習第三處(法庭見面):匯報讀;齊讀(指導用心讀好);如果是你見到這樣的父親,你有什么問題?(引導圍繞外貌問題問得具體一些:頭發為什么亂蓬蓬的、為什么不戴眼鏡、敵人對李大釗做了什么);出示補充資料,李大釗被捕后的資料,現在你知道過去了那么久父親人仍然穿著長棉袍、沒戴眼鏡、亂蓬蓬的了吧;按照常態這個時候父親的神態應該是怎樣的?而此時父親的面容卻是——齊讀,圈出“平靜而慈祥”;由這樣的反常外貌中,你體會到作為父親的李大釗心中是怎么樣的?作為革命者的李大釗的心中有什么?
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反常的李大釗呢?反復誦讀關鍵句“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什么是“平日”,由這個詞我們相信他的心被“偉大的力量占據著”(反復誦讀這一處關鍵句)
學習離開法庭的情景:引讀出李大釗深情、久久地望了望他們這一段;分組寫出李大釗、李星華此時的心里話;配樂朗讀學生寫的內容。
之前我們不知道李星華為什么會清清楚楚的記得,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么。作者只是記得哪一天嗎?作者希望我們記住什么?
三、總結延伸
出示:長征勝利的資料;1947年劉胡蘭就義資料;董存瑞炸碉堡資料;兩彈一星資料;洪災資料;抗議資料;(串聯讀課文的中心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板書:
十六年前的回憶
李大釗 (神態) 李星華
1927年 (言行) 1943年
不朽的精神 (外貌) 清清楚楚的回憶
體會:老師沒有走馬觀花,每一次教學都很扎實,沒有用引導然后放手的方式來教學。教師的語言、文化積淀讓人感佩,只有多讀書,把教材研究透徹,才能當好老師。
學習記錄人:劉欣
審稿:王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