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赤道螞蟻 公眾號 | cdmy1212
微信 | cdmy1210
首先聲明,我是原著黨,故無意加入所有實質性的爭論。
電影《狼圖騰》拍得再好,都不抵當年看小說來得實在。我沒有去過草原,更沒有見過真正的狼。我曾無數遍想象過狼群出沒時的場景,在那些被虛構被放大的浮光掠影里,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一本書中的暗語——貪婪背后的舍命掙扎,狼族之間的詭異抉擇。
看小說《狼圖騰》,讓你無法平靜的理由有很多個,但最能打動人心的,不過有二:一是草原民族對騰格里的崇敬,再就是一只野狼眼中折射出的復雜人性。
對于一直生活茫茫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言,幾千年來的征戰與劫掠,祖祖輩輩對草原的依賴和眷戀,無不昭示著騰格里對華夏文明的重組和推進。
騰格里以其宗教般的信仰,保衛著草原民族生態和人文的平衡與文明。然而,從來沒有哪一種生物鏈,會使得一個民族擁有著如此飄搖的未來。野狼吃掉過多的黃羊,是因為太多的黃羊會把草原上的草吃光;人類卻盜取了狼的獵物,黃羊自然就成了狼與人類爭搶的對象。人類讓狼群缺少了食物,狼只好到牧民那里獵取牲畜。
環環相扣的草原生活,狼性與人性的廝殺,一切源于萬物守常。
狼對自然規律的敬畏,無聲地告誡著那里的每一個牧民:取之有度的對立面上定然站立著更可怕的野獸。草原上的萬物,相互對抗,并相互協作,倘若一直延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麻蝦”的游戲規則,每一個生靈都在謀求生存,那么,狼與人的較量,必將釀出血淋淋的悲劇。
畢竟,生存面前,自古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我想說的是,文字中的《狼圖騰》,更能激發草原人的一種信仰。他們的信仰可以是溶于血液里的騰格里,也可以是近在咫尺間的那個狼群。只要生命不息,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會烙印著一個最壯烈的圖騰。
我曾經幻想到莽莽蒼蒼的草原上沉醉的夕陽,那些如血的色調,將永恒的一抹綠色挑起來,對于從未踏足過草原的人們來說,這種景象,無論如何都遠遠超出了所有的召喚。在這片草原上,造物主終歸要賦予她更別樣的生靈,狼的出現,對于草原上的蒙古人而言,正是他們一生的信仰所在。
千百年來,這里的游牧民們深刻理解著最機敏的狼族,他們通過世代的傳承,已經掌握了“與狼共舞”的有效辦法,在嚴格遵循自然平衡,科學順應可持續發展這一自然規律同時,也將與狼族的和諧相處,當做了維持草原生態的一根準繩。
在這個發生在草原上的故事里,我們自然無法回避人狼相斗的場景。雖然,所有的矛盾都來自于人與人、民族與民族之間,但是,價值觀的迥異和信仰上的沖突,一直都是橫亙在人性和狼性之間的一堵墻。
或許,離開《狼圖騰》里的那片草原,狼永遠都還還是“人民公敵”。作為肉食動物中最“有種”的一個族群,餓狼傳說的最大殺傷力,不是血盆大口中的獠牙,而是它們敢于同一切對手展開生死較量的霸道和勇氣,不管它們到底是怎樣逼死了馬,咬死了羊,狼族的存在,一直都是罪惡的象征。
狼族之于人類,狼性之于人性,終是一切占有欲和征服欲的終極詮釋。在《狼圖騰》中,人類的敵人分明源自于自身的貪婪和自私,誠如畢力格說的那樣,“黃羊把草吃完了,它們才是草原的敵人,而狼吃黃羊,這樣才不會吃飼養的羊”。的的確確,對于游牧民族來說,這里的草原,才是萬物共生的天堂,無論處于食物鏈的那個環節,任何一個生命的存在,都必須心存敬畏地在此守候。就像這里的游牧民那樣,他們把狼視為圖騰,把狼當成令人敬畏的神,在他們心中,唯有與神共存,唯有與神共生,一切安寧富足的生活才能屬于自己。
在《狼圖騰》里,陳陣之所以沉迷于狼,是因為他在狼身上看到了機敏和果敢,他用人心的溫暖,孵化出了一種愛戀,并且消弱掉了自己身上的脆弱和恐懼。陳陣像養寵物一樣地對待著那只狼,盡管他對這個“神明”做法是種褻瀆,但是狼的成長之路,依舊被厚重的暖意緊緊地包圍著。
這頭狼終在喪失掉自由捕食能力的同時,也遺失了草原霸主的一切驕傲。陳陣周旋在草原與人與狼之間,逐漸用信仰找到了平衡,最終用妥協的方式,得到了些許的認可。
陳陣這個溫暖的漢子,他用自己的愛交代了自己與一頭狼的溫柔之戀。無論是草原上狼性的廝殺,還是懷抱里人狼的溫情對望,是狼身上的這種神秘的力量,讓陳陣和后來的我們,終于看清楚了草原上的所有團結、兇悍、無畏、隱忍和永不屈服,這些才是草原牧民們崇拜的狼性。
游牧民們防狼的同時也打狼。狼固然兇猛,但是它們不貪婪;狼雖然殘忍,但不濫殺無辜。是狼群維持了草原數百年的生態平衡,也是狼群給這里的人們建立起了朋友關系,他們即便不是圖騰,也是大家心底的信仰。
在草原狼的眼中,這里的人們不但殘忍,而且貪婪;不但愚蠢,而且怯懦。人類時常的失信與謊言,終是把草原上的和諧破壞殆盡,黑暗中散發出的人性之光更為可怕。
或許,你依然可以繼續加入草原人的“圖騰論”和“信仰論”,你甚至可以繼續將自己的目光從蒙古包里移居到水泥房里,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是否忽地就想起,我們人類有的時候僅僅一下子就被一頭狼給比了下去?
遇見文藝,邂逅誠意。赤道螞蟻微信公眾平臺,將同步全網新原創內容,潛力打造獨具“熱味兒”的自媒體平臺。既然來自赤道,就要讓沙漠開花;既然發聲,就要讓全世界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