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學數學三維目標的定位

三維目標(數學培訓材料)

楊二莊校區   張小芳

 

實施三維目標的意義

所謂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往往只注重知識與技能這一個目標,忽略了過程性目標與情感體驗這兩個目標。其實,過程性目標與情感目標應與知識與技能目標并重,為什么要這樣說呢?舉個例子來說吧(把知識比作魚)結合數的合與分講。這說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我們再注重一下情感目標呢,效果就又會不同了,出示一個9問: 9有好多奧秘小朋友門想知道9的奧秘嗎?這一句話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又說明了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如果我們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你不讓他學都難。這還不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習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愉”為第一,如果我們稍一動心思,在課堂上多注重一些情感,讓學生在游戲、兒歌等一些愉悅的氛圍中去學習,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愉悅性,那么課堂效果應該是可想而知了。因此課堂教學四境界排名應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授人以欲不如授人以愉。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想到在課堂上實施三維目標的重要性與新課程改革落實三維目標的必要性。有的老師要問什么是三維目標

一、三維教學目標的內涵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所謂知識就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認識和經驗的總和,它主要是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包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活動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知識與技能二者是辯證統一的,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知識的升華;沒有知識就談不上技能,沒有技能,知識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學中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既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教育,又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兩者不能偏頗。知識與技能是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學生學習行為變化要達到的結果,即學生在知識方面要獲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種程度,要取得何種結果,這是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識與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結果性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創新。所謂過程,就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方法是指師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共同活動中所采用的行為或操作體系,這里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過程、方法相對應的就是結論,所謂結論就是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共同結合體現一門學科的整體內涵和思想。過程與方法目標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親歷體驗。體驗是知識的升華,體驗的信息可以成為日后解決類似問題的經驗。所以學生在過程中可以獲得知識與技能并最終內化為個性化特征。傳統教學也重視過程與方法,但是傳統教學僅僅把過程與方法作為服務于結論的手段,學習的目的還是掌握結論。雖然理解并掌握正確的結論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學生沒有經過一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和認識活動,結論很難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基于此,新課程改革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經歷過程和探索方法,給學生帶來的是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實踐的機會和發現的能力,這些都比那些具體的結論更重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對親身經歷過事實的體驗性認識及其由此產生的態度行為習慣。其中,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對象和現象的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它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1]態度是社會心理學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個體對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2]價值觀就是對某一知識、事物的價值判斷,就是對某一知識、事物有用無用,有多大用處等認識的價值取向。其中情感決定并形成態度,而態度體現情感,往往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態度,消極的情感形成錯誤的態度。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指導學生用積極的情感戰勝消極的情感,用科學的態度去克服消極的態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情感和態度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沒有積極的情感和正確的態度就不會有科學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情感和態度的升華,并決定了人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僅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而且都有一種共同的功能,就是對師生教學過程與方法的優劣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制約作用,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有巨大的調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稱之為體驗性目標。

三維目標的關系:

    一、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

“三維”之間是立體橫向的結構,是并列交融的關系,不是前后繼承的關系,所以不是線性的、縱向的而是交叉融合的關系,是立體結構。可以說,“知識和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和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維目標是對學生發展要求的三個維度,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目標。它們是統一的整體,是相互依存、互為基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如同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缺一不可一樣,三維目標的三個方面是學生發展必不可少的。學生要學習知識與技能就必須運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科學的方法還是不科學的方法;也必須要經歷一個過程,可能是主動探究的過程也可能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還會伴隨著一定的情感和態度,不管是積極的情感還是消極的情感,不管是認真的態度還是敷衍的態度,總會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不管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所說,三維目標不是獨立的三個目標,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不能完成了一維目標再落實另一目標,就像拿一個立方體,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長和寬”一樣。如何在教學中全面落實三維目標?如何將這種追求統整于課堂之中呢?這是一個需要教學智慧的問題。

上課伊始,老師說:“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套圈的游戲好嗎?請同學在橫線后向木樁上扔圓圈每人仍3個,誰套的多誰就獲勝”。如圖示的樣子,生2套了3個圈,生1和生3個各套了1個和2個,教師宣布:“生2獲勝,因為他討得圈最多”。

 

 

 

 

 

 

1

 

2

 

3

 

同學們一片嘩然,生1激動地說:“這不公平”

 

“為什么不公平?”老師問。

“因為生2比別人離木樁近,容易套上。

 

“哦,原來生2靠的近,你們靠的遠,你們感覺不公平,那你們覺得怎樣才公平?”

生3說:“我想和生2交換一下位置。”

“那不行,這樣我就離木樁遠了。”生2立即回應。

生3說:“我們可以輪流到離木樁最近的點去扔圈。”

眼看同學們達成了協議,老師又說:“我們不想輪流套怎么辦呢?”

同學們唧唧喳喳的議論后,一名同學回答:“將其他人站的點向前移。”

“移到木樁那兒嗎?這么近,直接套上就不用比賽了。”老師接著說。

“不,要使這些點到木樁的距離和生2的點到木樁的距離相等才行。”

老師聽后在木樁上拴一根細繩按這位同學說的量出許多點。然后說:“這些點到木樁的距離都相等,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同學們一起回答:“無數個。”老師拉繩轉一圈畫出了個圓。問:“這是什么?”

“圓”,同學們齊聲答。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老師隨手板書課題:圓的認識。[3]

案例中老師通過套圈游戲,巧妙地將同學們置身于一個充滿趣味、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活動情境之中。以游戲為載體,自然的將知識與技能目標(圓的特征:圓的所有半徑相等)、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知識的形成,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圓的興趣、游戲的公平性)有機的融為一體,即比較完美的達成了三維教學目標。

 

(二)三維目標不是均等存在的

三維目標雖然是對人的發展不可缺少的整體,但這并不意味著三維目標對人的發展的貢獻是等值的。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在不同的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章節內容里,“三維”中的每一維度并不是均衡的。三個維度更應該是教學目標擬定的總體思路,而不是機械的把三種維度照搬到每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成為新課程對教學目標設計的統一要求。象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目標很難在每一節課中都能找到相應的落實方法和途徑。不同的教學內容蘊含的價值不同,不同的課型蘊含的價值也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包含三個均等的維度,也不是每一堂課都包含三個均等的維度。可能某節課體現了三維目標中三個維度,也可能只突出反映其中的一維或二維,教師不必牽強附會,“在一些任務趨動型、研究性課題的教學中,三個維度可能體現的更明顯一些,但它們不是這種模式應用的結果,而是由課程內容決定的。”[4]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擁有三維目標意識,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的設計三維目標。

 

  如何處理“知識和技能”與“過程和方法”的關系?

  “知識和技能”與“過程和方法”的關系實際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結論與過程的關系,與之相關的還有學習與思考、接受與發現、學會與會學等關系。

  無論對哪一門學科而言,學科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學科認知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爭論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因此,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從學習角度講,重結論即重學會,重過程即重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性學習;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是一種創新性學習。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如何在教學中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以人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體現,其實質就是關注人,而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具體表現為: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師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了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

當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要特別強調以下兩點:第一教師要有“育人”的意識,要充分挖掘所教學科所特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素,同時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學生學會做人作為自己的頭等使命。第二教師要掌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的規律和特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有主觀性、體驗性、內隱性等特點,它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兩個維度不一樣,一般是難以明確、顯性地表述出來的,更不可能一節課一節課具體地羅列出來。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既要有機地結合課程教材內容的性質和特點,又要把握課堂教學活動的情境和氛圍,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在教學中.

三維教學目標的陳述

(1)知識水平(結果性目標)分類

了解——了解(認識)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征(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征,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來這一對象。

行為動詞:說出、辨認、回憶、選出、舉例、列舉、復述、描述、識別、再認等

 

 

理解——。理解能描述對象的特征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行為動詞解釋、概括、判別、猜測、推斷說明、闡明、比較、分類、歸納、概述、判斷、區別、提供、預測、估計、推斷、收集、整理等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運用到新的情境中。

行為動詞:掌握、懂得等

應用——靈活應用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

  行為動詞應用、使用、質疑、辯護、設計、解決、撰寫、擬定、檢驗、總結、推廣、證明、評價等                       

 

(2) 技能水平(結果性目標)分類

模仿——在原型示范或指導下完成操作,對提供的對象進行模擬、修改等。

 行為動詞:模擬、重復、再現、例證、等

 

獨立操作——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與改進,嘗試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

 行為動詞:檢驗、歸納等。

 

遷移——在新情景中使用已有技能,或是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使用。

 行為動詞: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等。                    

 

(3)   過程與方法(體驗性目標)層次分類

經歷——經歷 (感受)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行為動詞:經歷……的過程

 

體驗——體驗 (體會)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驗。經歷知識的形成,并能對知識作一定解釋和應用的過程。

 行為動詞:體驗……的過程

 

探索——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行為動詞:探索……的過程

(4)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性目標)層次分類

感受——經歷學習活動后建立的感性認識。

  行為動詞:感受、感悟。

 

認同——經歷學習活動后表達感受、態度及價值判斷等。

 行為動詞:接受、同意、采納、擁護、懷疑、抵制、反對等。

          

內化——確立相對穩定的態度,表現出持續的行為。

 行為動詞:養成、樹立、具有、追求、塑造等。

三維目標的關系既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一一對應的,并不是一種知識與技能對應一種方法與過程、對應一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以在設計和陳述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從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學生基礎背景的實際出發,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整合統一。目前三維教學目標的陳述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教育界的專家及學者們的意見也不盡相同,大體上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將教學目標明確分開,標明“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三個維度,然后再確定每個維度的層次目標。第二種陳述形式就是不再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截然分開,而是根據學習內容的實際情況來陳述。教學目標中一句話可能包含一個維度也可能包含兩個維度甚至是三個維度。這兩種陳述形式并沒有優劣之分,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師得風格來具體選擇。

例如:四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目標[5]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經歷回憶、比較、反思等過程,體驗小數加減和整數加減之問的內在聯系,從而感悟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3)情感與態度:通過數學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上例子就屬于第一種形式,將教學目標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分開來陳述的,這樣陳述是為了能使師生更立體的審視它,更清晰的理解本節課應該達到的目的。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這三方面是一體的,是不能完全割裂的。

《方向與位置》教學簡案

 

教學內容: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第34-35頁

教學目標;

1、             經歷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

2、             在現實生活中能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3、             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能性》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30--32頁。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過程。

2、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100萬有多大》教學目標[6]

(1)通過小組活動,學會用估算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能對大數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

(2)經歷對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大數的感悟過程,從不同的角度對100萬進行感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通過本節課小組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并可借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體會到數學應用的價值,并愿意和他人合作,與人交流,發展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上述教學目標的陳述方式,并沒有將三個維度截然分開,而是將三個維度融合在一起表述。目標(1)包含兩個維度,“通過小組活動”屬于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用估算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能對大數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屬于知識與技能目標;目標(2)中,“經歷對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大數的感悟過程”屬于過程與方法目標,“從不同的角度對100萬進行感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目標(4)中包括三個維度,“通過本節課小組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并可借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是一個知識與技能目標,“體會到數學應用的價值,并愿意和他人合作,與人交流,發展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陳述三維目標時要做到:

 1.明確行為主體,習者是行為主體,教學目標陳述的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不應該陳述教師做什么
   2.明確行為指向,學目標的陳述要明確具體,要可以觀測。盡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實際的、不確定的語言

3.明確行為條件,學目標要明確行為條件,即對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要明確地陳述出來。

4.明確表現程度
教學目標要對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程度或要求作明確陳述。

應避免

1.指向不明確
    比如有位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為:①通過復習(行為條件不明確),扎實掌握(行為指向不清晰)本單元的生字與生詞。②通過復習,培養學生(行為主體模糊)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行為指向不清晰)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事物立體變化的理解能力。
2.目標過多、過雜
    比如有位教師在其三維目標的過程與方法部分設置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利用學習軟件探究數學運算定律,師生合作找出乘法的分配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選取至少一組氣候資料,繪制“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給學生建立統計與概率的建模思想;交流(口述)與展示(網上論壇)本小組的探究成果,并對其他小組的結論進行質疑。⑤能夠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的分工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探究盡可能多的數學問題這樣的目標不僅目標過多,而且過高、過大。不能夠實現。
    3.目標籠統、空泛、模糊
    比如,有位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①知識目標: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并知道他們的特點。②能力目標:滲透圖形的分割和組成,培養學生的個性。利用多媒體游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③情感目標:利用多媒體游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的設計過于籠統,教學目標失去了對教學實施應有的重要作用。
    4.缺乏階段性和層次性

每一課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它的階段性與層次性要結合教材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教師教學工作指南】編制教學目標有哪些要求?
當前語文教學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 - 纖手香凝的日志 - 網易博客
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是什么
教學目標與三維教學目標設計
新課程三維目標解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东丽区| 东港市| 广南县| 江川县| 宾阳县| 南昌市| 富川| 桃源县| 长春市| 武宣县| 正阳县| 安康市| 乌拉特后旗| 泰来县| 成安县| 富顺县| 扎赉特旗| 阜南县| 云南省| 嵊泗县| 马龙县| 屯门区| 铜鼓县| 淳化县| 北宁市| 永安市| 博罗县| 丰台区| 盖州市| 徐州市| 利津县| 合江县| 三穗县| 门源| 友谊县| 十堰市| 潮安县| 临洮县| 晋宁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