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德行天下,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是一個人內外素養,聰明固然重要,但是品德跟價值有沖突,我們也是不會接受的。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以及資訊獲取的越發簡便性,聰明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遍地都是。如兒童,許多下一代明顯要比其父母聰明。
大多數人的智商其實差不多,只不過是因為成長環境不同,而表現出一些差異。如富裕家庭出身的更自信、社交能力更強,而農村學生初入社會的幾年,社交能力普遍要比富裕家庭出身的差一點。
.
.
既然大多數人的智商都差不多,那么,人們走向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除了難以左右的家庭背景外,個人的努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即使是好家庭出身,如果不夠努力,也很難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輕易脫穎而出。
一個人的人品,不僅對其本身,其實對身邊人的影響更大。如一個人品難以形容的領導,他會寵幸人品不好的小人,打壓異己,合起伙來干一些不可形容的事。這樣的領導,越聰明,對周圍的人來說越是災難。
.
.
再有人品中的誠信問題。如有些單位為引進人才,給有些學歷和能力很不錯的人辦了北京戶口,前提是在單位服務多少年。很不幸的是,有些人在拿到戶口之后很快離職而去,把單位對他的隱性投資一把撈走而毫無愧色。這樣的“優秀人才”,對單位也是一種災難。
.
.
反觀一個人品不好但不聰明的人,因才智所限,他不會對周圍產生大的破壞,單位只需要用他的勞力而已,反倒產生危害的可能性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