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家:買個甜瓜吧
媽媽:家里還有,沒吃完
賣家:就這幾天,就過季了
媽媽:那就來兩個吧,(對豬寶說)好像不買就有一種緊迫感
豬寶:這就是語言藝術嗎!
“聽”和“說”,一樣,同屬于語言藝術,是談話、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聽分為消極聆聽、積極聆聽,如我說,煩死了,不想上班了,消極聆聽得到的信息是不想上班;積極聆聽獲取的信息是工作有難度(事實),我很煩躁(情緒)。
根據聆聽的態度不同,回應也分為無效回應和有效回應,無效回應完全起不到溝通的目的和作用,事情也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有效回應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對訴說者的情緒回應并感同身受!
我反思了我和別人溝通的方式,不要說消極聆聽、還是積極聆聽了,我以前的口頭禪就是,行了,你別說了。典型的消極聆聽和無效回應。
我們從美國回來很久,豬寶寫了一篇文章《我最感動的一件事》,是說當時他在學校受了委屈,我帶他去找校長的事情。我很奇怪,為什么這件事讓孩子印象如此深刻,現在明白了,當時,我有效地回應了他的情緒!而,大部分時候,我都沒有耐心去聽,更不可能去感受他的情緒。
我當時的做法,暗合了積極聆聽的重要元素,可以作為一個案例。
事情的這樣的。孩子回家把書包一扔,激動地說,我再也不去上學了,我要回國!立刻,馬上。我等他稍微平靜下來,問,學校發生了什么事情(事實),我覺得你現在很激動、很生氣(回應情緒),到底為什么?
豬寶委屈得哭了,邊哭邊開始訴說,幾個華裔孩子和美國孩子拿他的東西,并且惡人先告狀,老師讓他停課一天,并且他們在放學路上嘲笑他。
好的,他們拿了你的東西,你確認是你的?(盡可能還原事實)
是老師分給我的。
也許他們搞錯了。
不是,就是故意的。
這種矛盾以前在中國也發生過,但你的情緒并沒有這么激動,我想可能是因為你覺得他們放學路上嘲笑你,傷害了你的自尊。
豬寶(繼續掉眼淚)……
也許,他們是在笑,或許在笑別的,沒有你想得那么糟。如果,你還是覺得很委屈,班主任也沒有公平地解決問題的話,那么我們現在去找校長,立刻!馬上!
我拉著豬寶來到學校,在校長室,我告訴校長孩子覺得這件事處理不公,希望能夠深入調查,校長答應了,雖然,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但不在本文論述范圍。
我問豬寶,公園散散步,好不好?
豬寶點點頭。
剛才你說要回國,其實回國,也會遇到不同的環境和各種各樣的人,學會怎么和他們相處,怎么解決問題,或許更重要。
十歲的豬寶,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媽媽看著豬寶,陷入沉思,或許,這就是帶你來的原因吧……
十二歲的豬寶 中學
豬寶:這周我想帶幾本書
媽媽:課余時間可以和同學們多交流
豬寶:他們有點幼稚,或許有和我一樣的,但是現在還沒發現;他們總是給家長匯報學校的不好,比如停電了,其實只停了十分鐘……搞得家長不停地給班主任打電話
媽媽:好的,所以家長也要做到積極聆聽啊!
聆聽一朵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