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斌:中國根本不存在貨幣緊縮政策
標簽:
貨幣 利率 存款 準備金率 外匯占款 分類:
財經評論 2011-10-22 20:45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貨幣政策明顯轉向。
中國央行的有些語言是比較滑稽的。2009年,中國的貨幣政策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際是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當然,央行不應該負主要責任,因為央行沒有什么貨幣政策的自主權,這和美聯儲或是英格蘭央行是不一樣的。2009年中國濫發貸款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決策層面對金融危機缺乏足夠的自信,另外就是銀行普遍把爭發貸款當成了一種政治競賽。
2010年以來,中國的貨幣政策改成了穩健的貨幣政策,我看這個定義是非常適當的,實際上中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貨幣緊縮政策。
但中國不是連續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嗎?沒有錯,這只能說中國有貨幣緊縮的動作,卻并不是實質意義上的緊縮。因為中國每個月都會有新增外匯占款的產生,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主要任務只是對沖新增外匯占款,而且也沒有對沖掉。
2010年初以來,央行共提高了6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按8月末786797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計算,共凍結47000億元。但2010年初以來,新增外匯占款為59500億元。所以,新增外匯占款都沒有被對沖掉。
更何況,央行票據的規模從約5萬億下降至3萬億左右,釋放了近2萬億資金。央行之所以這么搞,是占了商業銀行的便宜。因為發央票,普遍要3%以上的年利率,但存款準備金率的年利率只有1.62%。按2個百分點的利差來算,2萬億央票總量的下降,相當于央行節省了400億元的利息。由于央行的成本都由財政部承擔,實際上中國的財政收入被節省了400億元。
再看利率,如果中國真要把通脹治理好,中國的利率應該高于CPI,目前中國的CPI在6%以上,而GDP的平減指數在10%左右(GDP是扣除價格因素之后的凈增長,所以一些人拿財政收入這個名義數量的漲幅,和扣除價格因素后的GDP漲幅來比較,就是驢頭不對鴨屁股了)。這個差距,主要是統計局沒有把房價放在CPI的權重之中。
但即使是按CPI來衡量通脹,中國的利率也低于CPI,反觀金磚四國中的其他三國,利率要么和CPI接近,要么幾乎是CPI的兩倍。
CPI
利率
中國
6.1%
3.5%
巴西
7.3%
11.5%
俄羅斯
8.2%(8月)
8.25%
印度
9.78%(8月)
8.25%
綜上所述,中國根本沒有貨幣緊縮政策。如果在這種中性偏寬松(因為2009-2010年過度投放的貨幣仍在市場中泛濫而沒有被對沖),中國經濟仍不能實現較高的增長,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就太差了,而一些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中居然受不了,那干脆就早點死掉。
那中國的股市呢?中國股市下跌的根源并非貨幣緊縮動作,而是過度融資。去年中國的貨幣政策比今年要松,為什么中國股市的漲幅在全球僅好于希臘和西班牙,并且下跌了14%?所以中國水電低價發行仍沒有好的表現,就將威脅到陜煤、新華保險的上市。這其實是好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